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二、反新自由主义和反帝国主义1. 玛尔塔·哈内克尔与詹姆斯·彼得拉斯哈内克尔的立场最初是桑地诺主义领导人1990年在圣保罗论坛上提出来的, 当时他们在尼加拉瓜选举遭到失败, 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也瓦解了。桑地诺主义者认为, “反帝革命周期的结束”迫使左派将力量集中到反新自由主义这一较温和的目标上。哈内克尔后来回忆说,桑地诺主义者提出这一主张时, “吓坏了我们中间的很多人……但是它现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左派人士的支持……他们承认在这个极端保守的时代取得胜利很困难”。她还指出, 国际保守势力的支配地位排除了左派通过武装斗争(…  相似文献   

2.
新斯大林主义的兴起。随着转轨期危机的延长,一些东欧国家出现了新斯大林主义抬头的现象。在东欧国家一些拒绝社会民主党化的极左派取得了剧变以来从未有过的进展。在摩尔多瓦,没有改名的共产党赢得大选上台执政,在捷克,捷摩共已接近第二大党。此外在一些国家,随着社会党执政的稳固与它的“中派化”,它左右两边的反对党势力也在上升,而比它左的反对党往往就是“传统左派”。  相似文献   

3.
西方左翼思潮四十年回顾及其九十年代的复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是英国著名左翼学者佩里·安德森为新改版的<新左派评论>2000年创刊号撰写的专论.文章通过回顾<新左派评论>40的年历史,总结了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西方左翼思潮自60年代以来的发展,特别对近10年来"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霸权及西方左翼的处境做了分析,提出了<新左派评论>、同时也是西方左翼的理论战略.  相似文献   

4.
从1981年法国左派上台执政,至今已有13年了。其间法国两次出现了左派的总统与右派的议会、政府“共处”,而实则是右派主政的局面(1986—1988,1993—)。1981—1983年间左派通过的大部分改革措施,已为右派取消。即以国有化改革为例,经过1986和1993年右派的两次私有化,不仅大部分被左派国有化的企业重新变成了私有,甚至连  相似文献   

5.
拉美知识分子包括极右(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中右(社会自由主义)、中左(社会民主主义)和革命左派(马克思主义)等几个部分。参与当前拉美社会运动的知识分子是中左派和革命左派,这两派在拉美政治的一系列问题上存在分歧。关于拉美向民主的转型革命左派认为,拉美虽然从军事独裁转向选举民主制,但是阶级结构、国家机器(军事、法院、情报部门和中央银行)、经济模式和国际金融机构对拉美宏观经济、社会政策的支配性权力都没有改变。中左派部分接受这种观点,但坚持认为,拉美的民主化能带来变化,并最终带来正义。革命左派认为,选举产生的政治…  相似文献   

6.
左派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左派评论》杂志2002年9-10月号发表了埃米尔·萨德尔的评论文章《超越公民社会:阿雷格里之后的左派》,认为世界社会论坛反映了左派的一些新变化,描绘了当前全球左派的新政治图景。文章从巴西的视角出发考察了世界社会论坛的地区和国际环境,探讨了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社会的意识形态,认为它们并不能有效地抵制它们所批判的东西。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7.
和静钧 《南风窗》2007,(2):77-78
自左派运动在拉美复兴以来,针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左派革命的“双刃”性不仅刺伤了帝国主义的资本,也把发展中大国的投资置于高度的经济和社会风险之下。  相似文献   

8.
Bej沈iung der Arbeit:die倪werksch叻en,die Lin凡e und die Krise des Fordism。Bruno Trentin;Hambu嗯:VSA一Verlag,1999 作者布鲁诺·特伦廷是意大利劳工总同盟前任秘书长。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题为“左派与福特主义的危机”,包括11篇文章。特伦廷的论点是:左派长时期抓住过时的泰勒主义和福特主义的发展模式,因此至今仍然没有能力掌握最基本的危机现象。第二部分题为“葛兰西与欧洲左派”,包括9篇文章,论述了安东尼奥·葛兰西关于福特主义和国家的看法及其对于西欧左派政治的影响。《劳动的解放:工会、左派和福特主义的危机》…  相似文献   

9.
美国左派曾经在美国政治舞台上有过辉煌历史,但由于自身战略失策等原因使其逐渐丧失了在美国社会中的话语权。美国左派一直想努力重振当年的辉煌,但由于所有的努力根本就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而最终都流于破产。当前,美国又有一些左派组织想通过确立左派谱系、批判自身等方式来重建美国左派。这些组织立足于美国社会的新特点,将批判的矛头指向美国左派自身,提出了新的战略和策略。然而,当它们一味强调社会解放而回避阶级斗争时,却犯了美国左派惯有的教条主义错误,使其当前的重建行动依然是停留在书斋中的少数精英知识分子的智力游戏,无助于改变自身的历史地位和美国的现实。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初,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倒台时,人们都认为欧洲的左派也将结束使命。但出人意料的是,90年你还未过完,以社会民主党或工党为代表的左派却在欧洲政坛占尽风头。到去年底,欧盟15个国家中有12个组织了中间偏左政府,欧洲成了一个“粉红色”的欧洲。有人说,是金融危机让欧洲人害怕了自由资本主义。在“粉红欧洲”中,最耀眼的莫过于担任英国首相的工党党人布莱尔和担任德国总理的社会民主党人施罗德。相比于一批70多岁的老派政治家,47岁的布莱尔和55岁的施罗德堪称欧洲政坛的“少帅”。不过,虽然他们有左派的身份,但许多人,包括他们的党内“同志”,都对他们真左假左还抱疑虑。因为他们都是本党的改革派。  相似文献   

11.
在南非,刚刚当选新总统的雅各布·祖马(Jacob G.Zuma)早就是一名争议人物。广大贫穷黑人和党内左派人士喜欢他饱满的光头和富有感染力的笑声,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祖鲁男孩”,为其自创自唱的歌曲“请把我的机关枪拿来”感到热血沸腾,为他遭受腐败案、强奸案审判愤愤不平。而大多数白人和一些党内精英则不太喜欢他,  相似文献   

12.
拉丁美洲是新自由主义最早的试验场, 当前新自由主义的恶果也表现得最为明显, 同时反新自由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也较为深入和多样。美刊《科学与社会》2004年春季号刊登了委内瑞拉学者斯特维·埃尔内题为《拉丁美洲左派反新自由主义战略的目标和争论》的文章, 详细介绍了当前拉美左派反新自由主义理论的三大流派的代表人物豪尔赫·卡斯塔涅达(认为全球化使单个国家受到强大的来自世界市场的限制, 激进反抗无效, 反新自由主义应中左结盟, 而中派应居主导地位)、玛尔塔·哈内克尔 (认为社会主义运动的严重受挫使左派不能过于激进, 所以应与中派结…  相似文献   

13.
新保守主义是保守派的运动,起源于曾对美国鹰派外交政策的形成发挥重要影响的老左派。老左派出身新保守主义的思想奠基人如丹尼尔·贝尔、内森·格兰若、欧文·豪和最出名的欧文·克里斯托都是纽约城市大学的校友。这所大学由于高水平的入学选拔标准和免费教育,那时被称为“无产阶级的哈佛大学”。他们产生于老左派(大部分是托洛茨基分子),并且在20世纪30年代纽约知识分子的派别的争论中保持了这一传统。这一群学生大多是来自东欧的犹太移民的子女,有时濒临贫困边缘,大萧条则使他们变得激进起来,他们受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革命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14.
阿尔多·马切西的《拉丁美洲的激进左派——全球六十年代中的反抗与冷战》一书关注了冷战时期的拉美左派武装斗争从"乡村游击战"向"城市游击战"的转变,并指出这一转变建立在各国左派交流合作的基础之上。这种左派之间跨越国界的交流合作,一方面催生了联合游击队,另一方面也致使当时拉美各国军事政府采取了联合的镇压行动。冷战给拉美左派留下的政治遗产以及有关"革命"与"改革"道路的争论延续到今天并继续影响着拉美政坛。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世界》2010,(1):62-63
11月19日,世界左派政党大会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召开,来自全球52个左派政党的1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在会议闭幕式上提议遵循1938年成立于巴黎的第四国际的路线,成立第五国际,“应对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6.
国际著名左翼学者乔万尼·阿瑞吉在英刊《新左派评论》2005年第32、33期发表了长篇文章《霸权的瓦解》,探讨了当前美国的对外政策及其根源。阿瑞吉认为,美国为应对“9·11”事件而开始实施的“新美国世纪计划”代表了它与20世纪90年代的真正决裂,美国开始采用新保守主义的帝国计划争夺全球霸权。也正是这种发展,使“帝国”、“帝国主义”等词取代了“全球化”重新流行开来,被用来描述美国兴起的全球争霸计划。阿瑞吉从全球政治经济变动即20世纪70、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过度积累的危机出发,探讨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根源,认为这一计划破坏而不是…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在外高加索地区、伊朗西北部、土耳其及中亚等地诞生了伊朗左派政党组织。自20世纪初至20年代,第一次左派运动经历了从境外向国内发展、同民族主义运动共同建国、最终失败等阶段。在第一次左派运动中,伊朗左派得到了苏俄的有力支持,同民族主义运动联手,瓦解了英帝国及恺加王朝在伊朗的实际统治,并建立吉朗苏维埃共和国。左派在此基础上实施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伊朗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第一次左派运动在接近成功的时候最终被礼萨汗的德黑兰政府所颠覆。对于伊朗左派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关的中外文献大多从苏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苏俄政策的变化导致左派运动失败。然而苏俄只是造成左派兴衰的外部原因,左派的发展轨迹更多地是受到内在动因的支配。伊朗第一次左派运动衰落受到伊朗社会发展阶段的局限,左派的阶级基础薄弱,革命斗争的理论和方法不成熟,推行的社会革命运动激化了同民族运动的矛盾,这是导致左派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2004年3月12—14日,一年一度的世界社会主义学者大会在美国纽约召开。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者出席了会议。此次大会的主题是“世界不是用来出卖的”,大会开幕式即以此为会议主题。三天会议期间共举办了80场小型研讨会,大会以“左派的未来”为题闭幕。此次大会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但由于与会者多数来自主办国——美国,因此,讨论的议题更多的是美国左翼所关注的问题。下面仅将笔者在与会期间所了解到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代表     
说起小说家,人们立刻会想到余华、池莉等才是代表,人们很少想到狄更斯、托尔斯泰、乔伊斯,更不会想到身边一位写作的穷文人可能体现了小说家的本质;说起新左派,人们立刻想到汪晖、甘阳,人们很少想到源头,即国际新左派们想的是什么问题,更不会想到身边一位愤懑于社会公平问题的青年。说起人生的成功,人们可能立刻想到自己眼球内的色相,很  相似文献   

20.
美国共产党是由美国社会党内的左派组建成立的。在社会党左派组建共产党的过程中,俄国十月革命是一个关键性影响因素,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主观上,十月革命使社会党左派更加坚信阶级斗争理论和产业工会主义是正确的,认为社会主义在美国即将实现;客观上,十月革命促使一些东欧移民、社会党员和工人运动转向左派,从而壮大了左派的力量。在具备这两个方面的条件并受到共产国际的进一步激励后,美国社会党左派在宣传上和组织上积极地同右派和中派进行斗争。1919年9月,面对右派和中派的猛烈抵制,左派认为社会党这一名称已无益于美国社会主义运动,遂决定从社会党中分离出来,另行成立了美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