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传寨 《学习月刊》2009,(22):73-73
悠悠万事,民生为先。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谷城县委、县政府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了社会长期和谐。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报告深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发展理念和国富民先的政策导向,为进一步推动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贵德县坚持把发展民生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的落脚点.牢固树立“小财政、大民生”的民生工作发展理念,狠抓工作创新、机制创新、措施创新,着力加强民生工作发展基础,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使广大群众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实惠。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主要目的就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指导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白城属经济欠发达地区。面对全国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新形势,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立足全面提速,加快发展步伐,加快改革开放,加快项目建设,加快招商引资,全面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实现全市经济超常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一、着力推进观念创新,全面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一个地区经济发育和社会进化的程度,固然要受到其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等  相似文献   

5.
民生重如山     
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就务必把民生看得重如山岳,时时、事事以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到“为民、亲民、惠民”的具体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6.
民生重如山     
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就务必把民生看得重如山岳,时时、事事以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到“为民、亲民、惠民”的具体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五个方面,分析“以人为本”理念在十七大报告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因此,在政绩考核中要多体现民生观,对领导干部在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进行综合评价,这对于党的事业和社会建设的和谐发展以及干部的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关注民生,关心和改善群众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为改善民生,必须加快社会建设。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因此,在政绩考核中要多体现民生观,对领导干部在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进行综合评价,这对于党的事业和社会建设的和谐发展以及干部的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艺文 《前线》2008,(9):29-30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强调指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我们必须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的高度,深刻认识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发展旅游业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旅游各项工作,推动哈密旅游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阜宁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建设美丽阜宁,确保“十二五”建成苏北绿色发展先进县。  相似文献   

15.
十七大报告系统提出了改善民生的理念和政策取向,描绘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景。民生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廖作斌 《前线》2008,(5):18-20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战略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而社会建设必须以民生为重点,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抓住民生问题,也就是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切实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应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民生新理念,着力健全完善社会建设新体制。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紧密结合市政公路养护管理的实际,我们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明确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本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改善民计民生,为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作贡献”的工作思路,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机遇意识和实干意识,努力把十七大精神落实刘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18.
要进一步强化以民为本意识。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我们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增强以民为本意识,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把转变领导方式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为民上,不断增强为民尽心、为民尽力、为民尽职的责任感,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着力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9.
保障民生是执政之基,兴国之本。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是保障民生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保障和改善民生,若离开科学发展,民生问题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前,我们要把推动科学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起来,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来激发广大人民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是经济发展目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最大弊端是挤压民生福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向以民生为本转变的主要对策思路是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真正确立民生为本的发展理念;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改革、完善有关的经济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绩效考评机制和考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