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5):151-151
安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李小群副研究员在《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上撰文《论中国监狱的基本价值》指出,监狱最基本的价值,监狱学的元概念是惩罚改造罪犯和罪犯人权保障。监狱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惩罚改造罪犯和罪犯人权保障的关系问题。作者首先分析了我国监狱法、刑法关于我国监狱宗旨、目的的表述,然后指出,这些规定表明了我国的刑事法律存在着严重的片面和缺陷。在这些总纲性的条款中,只注重保护社会,而缺乏对人权保障的重视。尽管我国的刑事法律中有一些人权保障的务款,但那都是“目”,而不是“纲”。  相似文献   

2.
论酷刑案件与美国国际人权司法林欣1992年《美国国际法杂志》第2期和美国《国际律师》杂志第2期都介绍了美国法学家肯尼思·兰德尔写的《联邦法院与国际人权范例》一书。该书赞扬美国联邦法院对一起外国人在外国实施的酷刑案件行使管辖权,是美国国际人权司法的范例...  相似文献   

3.
90年代初,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人权研究中心,其任务主要是为完善我国人权保障制度服务,同时也为国际人权保障和斗争服务。在社科院和法学研究所的领导下,研究工作得到国内各兄弟单位,美国福特基金会,英中友好协会和加拿大、荷兰、瑞典、挪威、丹麦、澳大利亚等国人权研究机构的支持,分别开展了人权理论研究、人权政策研究、人权两公约研究、外国人权著作翻译、人权资料建设等工作。在人权理论研究方面,本项目完成并出版了《中国人权建设》、《当代人权》、《当代人权理论与实践》、《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发展中国家与人权》…  相似文献   

4.
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对人权问题的高度重视.并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结合起来的历史大背景下制定的。为了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促成国际合作……不分种族、性别、语言和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1948年12月10日联大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尊重和保护基本人权具体内容的国际文件──《世界人权宣言》。规定人权不仅包括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还包括经济…  相似文献   

5.
国家人权机构是在国际人权保护机制影响下逐渐建立起来的国内人权促进和保护机制,《关于国家人权机构地位的原则》(《巴黎原则》)被公认为国家人权机构发展的里程碑。但是,对国家人权机构的理解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本文以《巴黎原则》为基础,围绕国家人权机构的设立和作用,对国家人权机构的定义、特点、分类、职责等基本问题加以澄清,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陆德山《也谈人权的主体》(本刊今年第2期)同张文显《论人权的主体与主体的人权》一文(本刊1991年第5期)的商榷,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集体人权起源于种族和民族权利,对这一概念的使用应严格限定在国际人权法领域;人权主体在国内人权法上呈扩大化趋势,在“生命主体论”让位于“人格主体论”之后,法人、公权力人、具有弱小特征的人等类属的人开始成为现代人权主体;集会、游行、示威等集体行为,是行使上述自由权利的结果而不是条件,颠倒条件与结果的关系,便会对上述人权主体出现错误认定。  相似文献   

7.
住宅权是一项基本人权,这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我国解放后的数部宪法都对居住或住宅问题作了相关规定。现行《宪法》关于住宅权利保障的规定包括:国家人权保障职责、公民住宅权利和住宅保障的基本政策和原则。但是,我国《宪法》关于住宅权利的规定并不完善,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从人权的价值论、人权的规范论及人权的事实(实证)论来阐释人权,以求展示人权的不同侧面。在人权的价值论中,考察了人权的目的性价值与手段性价值,并揭示了人权价值内含的三个信念:人的共同性与多样性、人的平等、个人自治理念;在人权的规范论中.分析了人权的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内容,对人权内容的分析,主要借助于霍菲尔德的权利分析框架;在人权的事实论中,从人类学的角度。考察了人权现象作为一种事实在人的生理与心理上的内在基础。最后,基于对人权的上述理解,反驳了关于“人权谎言论”的观点。揭示了人权的人性关怀与对现世的意义,从而又反过来深化了对人权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龙林 《法制与社会》2010,(34):378-379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条款庄严地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标志着我国人权保障开创了新纪元。“尊重人权”意味看国家对基本人权有着消极的不作为义务,“保障人权”意味着国家对基本人权有着积极的作为义务,并且这种尊重和保障是人人享有的,是平等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美国“人权外交”的标准、地位与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人权标准是以多重性为特征的利己主义标准,不能归结为双重标准。美国外交的实质是霸权外交,并不是人权外交;贯穿美国整个外交的主线是实力政策,而不是人权政策;美国对外政策的轴心是强权政治,而不是人权政治;人权问题只不过是美国整体外交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种武器和手段。美国“人权外交”的理论基础是天赋人权论,而人道主义干预论、人权无国界论、人权高于主权论,皆是由天赋人权论派生的、第二位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浅议《世界人权宣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人权宣言》是第一个在国际领域系统地提出保护和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具体内容的国际文件,其确定的许多重要原则,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人权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它不是一个条约,但今天许多国际法工作者认为它是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是对《联合国宪章》关于人权规定的权威性解释。《宣言》宣示了两个广泛的权利范畴:一方面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另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宣言》内容的抽象性导致了其不确定性,致使人们容易对人权内涵的理解发生歧义。《宣言》的另一个历史局限性在于忽略了发展权和集体人权。  相似文献   

12.
工作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既是消极人权又是积极人权,既是第一代人权又是第二代人权,同时也是可司法裁判的权利。《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的工作权包括工作机会权等以就业为主的权利和工作中的权利诸多内容。《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对工作权的保护有它的优点,但是也有不足。  相似文献   

13.
略论国家主权与人权的关系王叔良五十年前,《联合国宪章》庄严宣告:"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权利平等之信念",并将促进和尊重人权与基本自由作为联合国的一项基本宗旨。由此正式开创了人权国...  相似文献   

14.
<正> 1992年1月13日,北京大学法律系举行了法理学博士生夏勇的毕业论文答辩会。夏勇的论文题目是《人权概念起源初论》,约14万字,探讨了权利现象与权利概念、古代人权萌芽、近代人权概念的产生。在该文里,作者提出并初步论证了以下观点: 1.人权概念主要由哲学上的人道概念和法学上的权利概念构成。离开人道概念来谈人权,就会把人权囿于法定权利;离开权利概念来谈人权,就会流于空泛的人道主义。作为人权概念构成要素的人道概念和权利概念都是特定意义上的。人权概念的产生过程也就是这两个要素的产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具体权利的生存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宪法上的不作为论若言基本人权所受的侵害,首当其冲应举者,当然是由国家的积极性违宪行为所带来的侵害。宪法所规定的基本人权保障条款,其大部分是要求国家一定的不作为的自由权性质的规范,所以由国家的积极性行为引起的人权侵害,实际上占去了人权侵害形态的大半。宪法上的所谓“作为论”,实质上已成了人权论的主流,此种说法的主要原因也正在于此。在如此之类的违宪行为之中,手段最为巧妙而且性质最为恶劣者,应属逸脱宪法规范的脱法行为了。因为其外形貌似合宪,里面实行的却是违宪的行动,表面上的合宪性掩盖了实际上的违宪性…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国法学》1992年第2期发表了陆德山同志的《也谈人权的主体》(以下简称“陆文”)。这是一篇部分地与拙文《论人权的主体与主体的人权》(刊于《中国法学》1991年第5期)商榷的文章。现仅就陆文指涉到拙文的部分做如下回答和辩正。一、我真的否定了集体人权吗? 陆文一开头就断定我否定集体人权的存在,并称:“张文明确地否定了集体人权的提法”,然后就开始同“无集体人权”的观点进行商榷。这显然是对拙文的曲解。实际上,拙文的观点仅仅是:在国内法领域,不宜引入“集体人权”的概念,但在国际法领域,“集体人权”则是不能放弃的旗帜。拙文曾明确而肯定地指出:“集体人权概念最初出现在国际法领域,是第三世界国家  相似文献   

17.
新书     
《法律与生活》2011,(24):2+5-M0002
《每个人部是改革的缔造者:蔡定剑论民主、法治与人权》 本书以“民主、法治、人权”为主题,精心挑选了60篇文章。正如张千帆所言:民主是立国之本,是决定每个人命运的根本制度;没有民主,法治也只能是空谈;定剑崇尚但是并不迷信民主法治,没有人权,两者就失去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丁锋  陈克伟 《中国法律》2007,(2):24-25,84-86
联合国的成立为国际人权法的发展带来重大突破,人权保障成为国际准则的一部分。几十年来,为了贯彻《联合国宪章》保护和促进人权的宗旨,联合国有关机构做了许多努力,起草并通过了一系列关于人权的公约、宣言和决议,对维护人权和基本自由起了重要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论人权的主体与主体的人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者认为,在人权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着人权主体泛化与主体人权泛化两种倾向。针对这种“泛人权论”,作者指出,“人权主体”与“权利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权主体应主要限定于个人,人权是一种个人权利,有必要澄清人权主体的个体性问题中的几个模糊认识;人权有应有权利、法规权利、习惯权利和现实权利四种形态,并各具不同作用,人权并非没有客观标准和确定内容,人权分为基本人权和非基本人权,当前我国应把人权建设重心放在基本人权上。  相似文献   

20.
一、海洋法的演变十五、十六世纪初的海上强国葡萄牙和西班牙,领有世界海洋,并统治着航海通商。十七世纪初,荷兰人雨果·格老秀斯著《海洋自由论》,反对统治海洋。到十八世纪基本确立了传统国际海洋法的内容:领海制度和公海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