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湘潮》2017,(6)
正2017年3月25日上午,湘西自治州永顺籍女红军老战士、正师级离休干部马忆湘的骨灰在亲属护卫下,回到她生前魂牵梦萦的故乡——永顺县万坪镇李家村。松柏肃立,青山凝噎,马忆湘老人骨灰安葬仪式简朴而隆重,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乡亲们抑制不住感情,泪如泉涌……82年前,年仅13岁的她就是从这里出发追赶部队、参加长征的。她于1960年被授予少校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  相似文献   

2.
1920年10月12日,江苏督军李纯在督军署"自戕".时值直皖战争结束不久,各地"废督"运动蓬勃发展之际,北京政府和江苏、天津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追悼活动和国葬仪式.葬礼使李纯"为国捐躯"的形象获得了仪式肯定,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仪式表演,背后则进行着激烈的权力斗争.北京政府和江苏军阀都想借李纯的葬礼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各界群众也通过参加葬礼表达了社会诉求.通过葬礼的举行,李纯之死成了言说时局、权力博弈的象征符号.  相似文献   

3.
叩天门     
这里曾是共和国第一枚导弹升空的地方;这里曾是共和国第一颗卫星飞向太空的起点;这里记录着共和国在现代航天史上迈出的每一步。这里就是坐落在戈壁荒漠中的一座现代化航天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1958年10月的一个清晨,刚刚从朝鲜战场撤回国内的22岁的通信兵孙允增,随战友们一道登上了西行的列车。在车上,他不停地擦拭着手中的步枪。在朝鲜战场上,当了几年技术兵,没有捞到和敌人拼刺刀的机会,可真有点遗憾。“小鬼,你这支枪可要收回去了!”孙允增正憧憬着英雄梦,手中的枪被孙继先司令员的一只大手握住了。“我…  相似文献   

4.
2003年4月5日,清明节。天空里飘扬着细碎的雨丝,滋润着刚刚泛青的辽西大地。就在这一天,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钢屯镇的父老乡亲,为他们的好公仆娄庆祥举行了隆重而又简朴的葬礼。送葬队伍里有须发苍白的老人,有戴着红领巾的孩子,有省林业厅和当地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还有娄庆祥生前的同事和亲友。葬礼上没有催人断魂的哀乐,只有一声连着一声的亲切呼唤;没有伤心欲碎的痛哭,只有倾诉不尽的深情思念。人们走过了流水清清的女儿河,走进了草木茂密的虹螺山,拨开了散发着春天气息的泥土,埋下了娄庆祥让人追忆千载的忠骨。从此,这位闻名全国的造林英雄,化做一滴绿水融进了这片他亲手植造的绿海。  相似文献   

5.
诗二首     
周恩来风暴掠过他平静的目光他胸中的万顷波涛却在激烈地翻腾他的坚韧无与伦比用一副病弱之躯挑着共和国的重荷艰难前行当他轻轻倒下时却震得世界轰然作响联合国破例为他降了半旗原因是他一生中没有一个儿女没有一分积蓄连骨灰都不保存洒遍了江河大地彭德怀想起他就想起巍峨的高山想起他就想起挺拔的青松想起他就想起淬火的钢铁戎马一生正气一身在他逼视的目光里永远容不得污物与灰尘他要么不开口一开口从坚硬的牙缝间蹦出的话全是掷地有声的石头仰望一代又一代人在共和国的天空中寻觅他永是那一颗极亮的星诗二首@王文海  相似文献   

6.
孙甲  陆成文 《实践》2005,(8):33-38
包头,北枕巍巍青山,南望滔滔黄河,傲领塞上风骚。 包头,内蒙古最大的工业城市,中国十大钢都之一,世界 闻名的稀土之乡。 包头以草原城市独有的气概,和着共和国的成长脚步, 谱写着恢宏的发展华章:20世纪中叶,这里燃烧着草原钢城 的建设诗情;20世纪末,这里铺开了花园式工业城的建设画 卷;21世纪初,这里又拉响了生态文明城的建设汽笛。 近几年,与时俱进的包头人,高扬科学发展观之帜,解放 思想,大胆构筑,把老工业基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壮歌唱得 有声有色,动人心魄……  相似文献   

7.
桥西社区属于县城,许多人还是农业户。但这里的社区组织已经相当出名,都说这里像实现了共产主义,还开着汇报会、协调会、致富研究会、组织与群众的谈心会。这里的陈家村也成了先进模范村。春旺是组织的核心人物。一切还得从那个夏天黄昏说起。  相似文献   

8.
公元1994年4月30日11时30分,刚满60岁的张玉诚同志告别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前郭炼油厂,告别了共同奋斗、朝夕相处的干部、群众,带着许多未了的心愿,匆匆地“走”了。他走得是那样突然,那样急促。当厂长兼党委书记曾宪君同志由北京护送他的骨灰回到前郭炼油厂时,从机关到车间,从家属区到子弟校,人们都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庄严肃穆的追悼会上,许多人失声痛哭。人们怀念、追忆着这位德高望重、知识渊博、  相似文献   

9.
本期导读     
《湘潮》2001,(5)
△一身布衣,一双胶鞋,一支手电,一把雨伞。1961年,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回到湖南老家,深入最基层,整整44天。那辆极为普通的嘎斯69吉普车,荣幸地成为《共和国主席的“座驾”》,载着刘少奇主席从东到西,翻山越岭。它送来了少奇同志深入实际,体察民情,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好作风,它也因此而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北京西郊有座神秘的小院。在那是非不分、黑白不明的年代,谁也不曾想到,这里竟关押着一批共和国的功臣。威名赫赫的彭大将军,就在这里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岁月。简陋的环境衬托着高尚的情操。当年的监护战士…  相似文献   

10.
秦珍子 《党课》2012,(2):118-119
2011年6月6日,一只绵羊的逝世牵动了一个国家的心。 在著名社交网站“脸谱”上,有人为它开设了“愿绵羊史莱克安息”的网页,很快就汇集了数万粉丝的追思之情;有媒体评价,它的一生“永垂不朽”,大有“有的羊的死,重于泰山”之意。据说,它的葬礼将在教堂举行,骨灰将撒在新西兰最高峰库克山的山顶……  相似文献   

11.
牛年的祝福     
梁雨 《实践》2009,(2):1-1
本期刊物付梓之时,读者朋友们正在欢度己丑年的春节。编辑部全体同仁在这里向大家送上新春的祝福,祝朋友们牛年吉祥,合家幸福!今年春节,大家谈得最多的是两个话题,一个是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一个是共和国六十年华诞。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成立六十周年,这是全国各族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元月8日,湖南绥宁县黄桑坪苗族乡,一个不同寻常的葬礼在这个偏僻的山村举行。自发赶来的上千名群众护送着灵柩,热泪在人们的脸上无声流淌,长达两公里的送葬队伍,在荒草凄凄的山路洒一路悲声……所有的这一切,只是为了送别他们衷心爱戴的人——黄桑坪苗族乡党委书记刘兴凡  相似文献   

13.
北京,1978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庄重的彭德怀同志追悼大会。会后彭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堂西一室,紧挨着老战友朱德的骨灰盒。这位功勋卓著而又蒙受巨大冤屈的开国元戎,终于回归到应有的位置。然而人们没有忘记,当年彭德怀含冤去世被火化后,连骨灰都不知道哪儿去了?4年之后,又是怎样找到的?是的,如同彭德怀曲折多舛的悲壮命运一样,他的骨灰也裹着扑朔迷离的雾团。  相似文献   

14.
在红岩革命纪念馆后院,有一块草木茂密的坡坎,林蒙和胡明夫妇俩的骨灰就葬在这里。两位都是对革命有大功的人,但从未居功向组织提过任何个人要求,一度骨灰就存放在殡仪馆,且一放就是10年,1994年才经有关领导批准迁移于此。为免立碑占地且影响环境绿化,墓碑同时埋入地下,因此现在只有凭借两棵小树才能辨识骨灰埋葬的大致位置。两具忠骨,就这样同红土地永久融合……(一)林蒙原名甘固、甘道生,1911年出生在四川邻水山乡的一个地主家庭。1924年他13岁于县小毕业后,就随堂兄到了北京,先后在京师一中、今是中学、辅仁大学等学习。大革命浪潮和学生…  相似文献   

15.
金维克 《奋斗》2008,(1):38-41
位于祖国东北边陲七星河畔的友谊县,被公认为“北大荒精神”的诞生地,共和国开发建设北大荒的第一场战役就是从这里打响的—“一五”期间,由原苏联援建新中国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的国营友谊农场于1954年在这里诞生。从此,友谊农场凝聚着中苏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倾注着数万转业官兵、下乡知青的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元月8日,湖南绥宁县黄桑坪苗族乡,一个不同寻常的葬礼在这个偏僻的山村举行。自发赶来的上千名群众护送着灵柩,热泪在人们的脸上无声流淌,长达两公里的送葬队伍,在荒草凄凄的山路洒一路悲声……所有的这一切,只是为了送别他们衷心爱戴的人——黄桑坪苗族乡党委书记刘兴凡。  相似文献   

17.
在南京军区司令部大院内一处青松翠柏间,矗立着一座白色的花岗岩纪念碑,正面镌刻着南京军区原政委杜平将军题写的“刘伯承元帅部分骨灰葬于此”12个大字。每年清明时节,南京军区首长和刘帅的夫人汪荣华以及官兵代表都要来此凭吊瞻仰;这里也成了广大官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一个基地。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元帅走完了他壮丽光辉的一生,不幸在北京逝世。他在病重期间留下遗嘱,将他的骨灰撒在养育他的祖国大地上,还要葬在他曾经工作过的原南京军事学院旧址一一w南京军区司令部大院内。这便是这座纪念碑的来历。刘帅为何如此钟情于这块土…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在全党全国人民努力下,仅用了7年时间,就将满目疮痍的旧中国治理得井井有序,焕然一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不幸的是,由于轻率地发动大跃进以及各行各业大放卫星的运动,致使共和国经济几乎到了濒临破产的境地,亿万人民群众也因此遭到沉重的不幸和灾难。  相似文献   

19.
2002年7月18日早晨,天津港。这是一个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这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港口。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与中共南京市委联合摄制,由南京电视台承制的8集电视纪录片《邓颖超》摄制组,在总编导吴建宁带领之下,从大轿车上下来,迅速摆好机位,拍摄着人们登上泊在港口的“新海门号”轮船的镜头。10年前的这一天,邓颖超同志的骨灰,就是从这里,由这艘轮船负载,缓缓驶离港口,驶向海河与渤海的汇合处。邓颖超同志年轻时在天津学习、工作,是喝海河水成长的,天津是邓颖超的第二故乡。邓颖超同志的骨灰洒向海河、渤海,表达她对这片土地的一片赤子情…  相似文献   

20.
凛冽的寒风,陡降的气温,提醒着人们,最冷的时节来了。春节快到了。但是,仍然居住在板房里的受灾群众,他们过得好吗?市区的低保户们,他们怎样过冬呢?我们来到都江堰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虽然板房条件简陋,但这里的受灾群众却说:“我们很温暖!”来自各界的关爱一直围绕着他们,米、面.油源源不断,御寒的暖被、防寒服、电热毯、取暖器一一送到他们的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