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内地开埠较早的城市,武汉的近代教会建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者提出了“武汉教会建筑文化”的概念,分析了“武汉教会建筑文化”的结构特征和精神内涵,认为“武汉教会建筑文化”的积极意义应受到肯定、保护和发扬。  相似文献   

2.
金磊 《中国减灾》2010,(10):20-22
城市是一个有机复合体,每个人对城市有着不同的理解。纵观中外城市的构成,除了通常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外,还越来越强调与城市高速发展“快跑”中凸显出的安全防灾文化。虽然说优秀的建筑可以“点亮”一座城市,  相似文献   

3.
何保国 《创造》2003,(3):20-21
当前,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县乡(镇)规模、建筑、道路、广场等县域文化之“形”的发展,而县域人文素质、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等文化之“神”严重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提高人文素质,挖掘文化内涵,熔铸文化意蕴,提升县域文化品位势在必行。(一)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县域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培育、弘扬民族精神和培养“四有”新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4.
谭舯 《黄埔》2012,(5):88-90
建筑并不是一项单纯的工程技术,而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是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地理、气候、人文、习俗、政治、经济等情况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5.
对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建构,如以文化记忆理论视角,可通过物化表现、身体实践、政府力量三个维度对其进行特性解析。文化遗产本质上属于一种文化记忆,文字、图像、建筑等媒介,体现了文化记忆的成型性,具有存储、唤醒、回忆的功能;技艺、仪式、组织活动等身体实践体现了文化记忆的能动性,具有沟通、重构、认同的功能;体制机制、政策规划、鼓励培育等体现了文化记忆的约束性,具有规范、引导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布朗族的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农耕文化、茶文化、纺织文化、建筑工艺、手工工艺、语言文学、民间歌舞艺术、宗教文化、民俗礼仪文化和民间信仰文化等等。在经历了社会发展变革和现代强势文化的冲击后,布朗族的许多文化遗产已经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就目前而言,布朗族文化遗产面临的最大困难仍然是保护与传承的问题。保护与传承,是相辅相成的。所谓保护,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和雷州半岛历史上共同形成的琼雷文化区,在热作文化、海洋商业文化、神明崇拜、建筑文化、流寓文化等方面显示它们相对一致的文化特质和风格,足以支持其存在于岭南文化版图。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抚州市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大力“以文化立城、以水秀城、以绿美城”,大幅度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一、以文化立城,做文化立城文章。一是加大抚州中心城区的文化保护力度。为保护临川文化标志性建筑“文昌桥”,其桥头的河滨商城,被定向爆破拆除,在原址上兴建了文化休闲广场,万魁塔、洗墨池、文昌阁、玉茗堂、玉隆万寿宫等古迹重建或修复如故。同时,还重建抚州的标志性建筑——拟岘台,加快扩建正觉寺,保护好圣若瑟大教堂。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取文化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侗族建筑文化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以民族性和时代性的风貌,步入文化现代化、文化与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国际化的运作轨道;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定,以及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层面上,来分析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张锋 《人民论坛》2013,(7):188-189
宗祠建筑有着极深的文化内涵,文章试图从宗法制下的根文化揭示宗祠的吉祥韵味;从社会功能角度揭示宗祠的和谐吉祥作用。除了外部形制传达的吉祥象征之外,宗祠建筑内部所蕴含的吉祥精神也难以忽略。所以,我们有必要大力挖掘、弘扬宗祠中所传达的吉祥文化意蕴,从而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祥和。  相似文献   

11.
土司府衙庄园建筑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有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黔川彝族土司因其特殊的历史原因留存的府院建筑,已经不是原生形态,但是还有大量土目府衙遗存,这些府衙、庄园建筑保留了彝族历史与建筑文化精华。近年贵州宣慰府等的重建,融合了历史记忆、多元文化,并在抽绎彝族哲学思想与建筑理念的基础上进行符号型塑,虽然遗失了部分彝族建筑文化内涵,但也保留了基本的真实特质,是一条值得探索和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文化足城市的灵魂,保护城市文化就是在为城市保阿特色与发展的根展。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城市规划管理者的重视.各级历史文物、历史风貌建筑逐步得到维护与修缮。在以土地换取经济发展、城市更新如火如荼的当下,对历史街区、历史义化环境的保护越来越成为历史义化保护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从一个封建大帝国逐渐地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得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发生急剧的分解,国家主权开始被破坏,晚清政府全部腐朽性反动性在人民眼前暴露出来。从建筑的角度看,“从近代开始,在对外开埠的城市,在传统建筑文化整体弱势的形势下,具有了与西方交流的特征。这个分化分离的过程,强势外来建筑文化必然对这些地区和城市的传统建筑文化产生冲击和破坏,从而使它们失去了原有的魅力,产生了一次无序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齐康总序)  相似文献   

14.
一座城市,一种文化。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个性文化,都蕴含着当地丰厚的历史积淀。然而,随着近年来城乡建设的兴起和房地产开发的热潮,在大规模的“城改”中,无论是城市的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古老民居,还是文化传统,都受到空前的损害与荡涤,它成了这个时代一个令人关切的文化焦点,也是一个无法坐视又无法解决的难题,历史街区、古老民居、文化传统正在我们的视野里大片大片地消失。在现代化的口号下,大型的推土机正在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吞噬着以历史城镇、街区、古老建筑为标志的城市文化特色和传统特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  相似文献   

15.
一、建筑的思想文化意义作为艺术学科领域里的建筑艺术,它与绘画、音乐相比较,既有相同性又有特殊性。其相同性在于,它们都具有审美价值,带有艺术性。不同性在于,建筑是一门不纯的艺术,也就是说除了艺术性外,建筑更具有实用性、工程性和资产性。建筑艺术与政治、文化、宗教、艺术等社会上层建筑及意  相似文献   

16.
郑思民 《创造》2003,(4):23-24
2002年到2003年的辞旧迎新,从文化角度而言,对于这几个年头“文化大省”建设话头不绝于口的云南人来说,却添了一点点的尴尬。因为云南人从媒体上得到了一份似乎很“文化”的年礼——年前,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 就滇南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水县古建筑被毁的命运作了暴光,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之后,《春城晚报》又出了接着几个大版面的报道,摄影图片、忧患文字兼有。对建水古建筑的命运进行了深度透视。大约两、三年前,就听说过建水的老百姓为了保护祖宗所遗的古老建筑而自发地发起过“古城保卫战”,与欲拆旧布新的建设当局理论…  相似文献   

17.
这种以建筑师为本位的对中国古代建筑史和建筑文化的梳理无疑是一种相当有价值的探索,与其说我们可以因此在那些熟悉的建筑中依稀辨认出那些杰出建筑师的个人风格或智慧,倒不如说这为我们打开了一种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全新的解读方式和可能。  相似文献   

18.
倪勇  张骏 《当代建设》2003,(5):56-56
不管是古代还是近代,建筑的人文精神与其历史文化品格均有着深厚的关系。一方面建筑的人文精神总是历史文化的缩影,另一方面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决定了建筑的人文精神。 一、中国古化的建筑恢弘大气。得益于统治者在雄厚的经济基础的支撑下拥有包容一切的豪情与宏远的胸襟 纵观前人所造的建筑与城市景观,大凡气宇轩昂者,其诞生时期莫不是所处的封建王朝繁荣辉煌的时期:隋唐时期的长安城与洛阳城、元朝大都、明清时期的紫禁城等,都是很好的实例。建筑物本身会体现其属主的精神风貌与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9.
陈眉江  蒋鸿兴 《创造》2007,(10):54-55
云南省推出的60个特色旅游小镇,相当一部分是壮、傣、瑶、哈尼、彝、苗、纳西等民族聚居地区,建筑以明清建筑为主体,也保留少量的元代建筑.因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又产生了多元文化,各地建筑风格有其相同点,也有区别,又形成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统一战线》2012,(11):55-56
据悉,民办全国首家民工学校一杭州中庆建筑文化技术学校.建校十三年来,免费培训民工6万多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