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丽佳 《学理论》2009,(2):72-73
以西方现代叙事学理论为观察视角,从叙事者、叙述时间对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进行具体的阐释,力图发现该小说在叙事上独立于一般小说的一些特异之处,并指出其中折射出的文学旨趣和艺术追求,以及它对中国小说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2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致造就了一种特有的"萧红式"小说文体。她的小说,生动地刻画了许多生活在男权社会压抑下苦命挣扎着的女性形象。萧红不仅细致描写了她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及悲剧的命运,而且将笔触伸向中国男权社会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在对女性生命悲剧的关注中融入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路,从深层次揭露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与毒害。  相似文献   

3.
女性形象作为以男性文学想泉与价值取向的产物,长久以来被定义为附属品.它作为女性主义批评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同时也是女性作家文学作品中典型的代表,然而,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在两性文学作家的笔下却截然不同.试图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去重新诠释女性形象,对传统男权社会被歪曲的女性形象范式进行拆解和重望,构建女性真实的自我.  相似文献   

4.
邢星 《学理论》2010,(7):109-110
在网络时代、多媒体环境下,新闻真实对报刊而言显得尤为重要:立足真实是新闻的本质要求,是报刊在媒介竞争和媒体竞争中的最大优势;证实新闻的真实性是报刊专业化采编人员的强项;对于新闻真实性的追求有助于加强报刊长期以来形成的媒体公信力,担负起传统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 2 0 0 1下半年和 2 0 0 2上半年全国各大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的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a.电视广告中的大多数女性形象依然是传统女性的形象 ;b .广告中 2 / 3的女性形象是与广告产品有关的 ,1 0 %的女性是”装饰性”形象 ;c.广告中的女性身体外表属”性吸引”的占 4 2 .4 % ,属”非性吸引”的占 57.6 % ;d .性别歧视水平在女性形象—广告产品的关系类型上没有显著差异 ;e.广告中的性别歧视与广告中女性形象的身体外表有关。另外 ,独立女性的形象在广告中有了一定程度的展现  相似文献   

6.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以短篇小说而闻名,她的许多作品都描写了女性的主体意识,体现了女性对新生活的渴望,对个人自由的追求。主要从生态主义的角度来探讨肖邦小说韵写作技巧、写作主题和审美效果,从而分析肖邦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7.
白晓晴 《学理论》2010,(20):189-190
自古至今,女性形象在各类艺术作品中都以极高的频率出现,女性在不同时代的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特质都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在这些形象艺术的剖析中,女性形象成为一个标志,给各个时代的艺术作品特点都有所归纳和诠释。在西方历吏的设计作品中,以女性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依旧屡见不鲜,在这些流传千古的作品中,女性形象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晓琴 《学理论》2010,(21):124-125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名牌。那么到底是什么吸引人们如此钟情于名牌,迷恋于名牌呢?作者以为“追求名牌”现象是非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体现。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不再满足于基本的保暖和保护功能,而是上升到了交际的层面,达到交际的目的。人们期望在交际中,通过名牌传递出某种自己所希望的信息,因为名牌象征着财富资本、身份地位、品位气质等等。再加之,人们有着这样那样的心理,比如,虚荣心、从众心理,间接的自我表现欲求等。所以,人们盲目追求名牌,追求名牌成为一种潮流,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9.
刘曙光 《学理论》2009,(10):18-19
中国古代功利主义的“利”其实和“义”紧密相连的,他们的修身不是修利己之身追求个人的幸福,而是追求天下人的幸福。西方的功利主义的基础是利己主义、个人主义。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传统道德一次次被冲击面临崩溃的边缘。我们不妨用中国文化融合西方文化,把经济建设引向健康的轨道。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就是对传统“义”的丰富和开掘。  相似文献   

10.
聂维斌 《学理论》2009,(31):100-101
影视女星视觉印象的个性色彩是女性影视形象的大众主观解读,这一心理定位直接影响到广告受众对影视明星广告诉求效果的评价和商品的美誉度。广告女性符号是消解受众广告抗拒感的润滑剂,女性视觉形象应与商品的社会性一致,广告女性形象运用要避免审美暴力、明星丑闻、形象异化。  相似文献   

11.
夏衍在《芳草天涯》中塑造了三个不同的女性形象,这三个女性形象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也代表着不同的生活群体。本文通过对这三个女性形象的分析,在分析夏衍对这些生活在不同层次的女性的态度的同时,也探寻出在特殊的战争年代女性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2.
陈桂林 《学理论》2009,(15):41-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执政党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追求的目标。参考、借鉴古今中外的民主理论与实践,对未来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作一些探讨和设想,非常必要和有意义。毛泽东的民主观尤其是他的“国家民主化”思想对当前的“中国式民主”建设在给与指导的同时也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往往被物化、被表现为男性视觉欲望的客体、被表现为私人领域主角,或者被定为弱者等等,这些女性形象是社会刻板印象的反映,也折射出业界和受众社会性别意识的普遍缺失。探讨这种现象的特征、形成原因及对策,有助于树立平等的性别意识,创造一个更加健康、更加有利于两性平衡发展的广告环境。  相似文献   

14.
“形象管理”是21世纪企业管理的重要主题。可以从人生有“三戒”、树立良好的管理形象以及“三贵之道”与礼仪文明诸方面,系统阐述儒家“德性”智慧与塑造企业家“形象管理”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了《中国妇女》、《家庭》、《时尚伊人》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代表性女性杂志,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女性杂志中女性形象及其价值观念的变迁。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女性杂志在不同时期常常会受到不同力量的左右,其价值观念及其对女性读者的引导常常是偏颇的。  相似文献   

16.
转型期政府由于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利倾向,加上社会矛盾的激化、腐败的滋生蔓延、过度追求政绩、执政行为的偏差和媒体的妖魔化影响,而容易遭遇形象危机。转型期的政府形象危机既不能夸大,也不能回避。这是对待政府形象危机的理性态度,也是树立政府良好形象、强化执政合法性的认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7.
张春梅 《学理论》2013,(15):174-175
安娜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笔下的渴望真正爱情,大胆追求自由的典型女性形象,为了爱情她舍弃了家庭,放弃了孩子,甚至赔上了性命,安娜是那个时代极具个性解放思想并敢于向旧制度挑战,走向新生的女性代表,她追求与抗争的过程显示了妇女个性解放的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姝 《学理论》2009,(30):221-222
弗洛伊德的“作家无意识创作”是二十世纪文艺批评理论一个重要的观点,它通过分析作家的创作心理,揭示出作家创作的源动力。金庸在其武侠小说中塑造了众多温柔可爱、对爱情执著追求的女子形象和缠绵哀婉的爱情。联系金庸的情爱之路,可以看到其作品正是弗洛伊德关于“作家潜意识”创作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4,(32)
作为生活在海外的女性作家,严歌苓的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海外华人女性作家的共性特点,与生活实际格外贴切,所构造出来的女性形象也性格鲜明。因此,这样一种生活处境成为研究严歌苓小说的重要切入点。以严歌苓小说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更深层次地分析出女性主义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杨茜 《学理论》2013,(24):179-180
《牡丹亭》是以理想的"情"与现实的"理"的矛盾冲突为主线,通过女主人公杜丽娘,一个生活在封建大家庭的富家千金,自幼耳濡目染,受到了来自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努力做一个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怎奈却敌不过青春的骚动、及对美好爱情和自由生活的追求,不惧礼教,不畏世俗,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和想要的生活,因"情"而死,为"情"重生,通过自己对爱情的主动追求和大胆地与封建礼教相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