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个性是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区别于其它城市的自然与人文特点,既包括有形的城市直观形象和景观特色,也包括无形的城市心理和文化氛围。在一定意义上,一个城市的个性就是城市的文化个性。纵观国务院公布的99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特殊的文化遗存标示它的个性、价值和荣光,每一条胡同、每一座庭院,甚至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能体现这个城市独一无二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2.
<正>江海孕育,城市诞生天地偏私,乾坤偏爱,催生滨海城市。有海有口,城市很有个性,很有特性。城市个性,是指文化独特性,是特定地域的自然美、人文美;特定时段的传统美、现代美;是特定时空的个体美、整体美。可是,现代城市的个性已变得模糊,特性已变得类同,城市已失去应有的人文蕴涵。科技进步加快了城市克隆和复制的速度。于是,千部一腔,千人一面,致使很多城市失去文化特色。于是,同种模式,同种格调,致使市民群体渐渐失去城市记忆。  相似文献   

3.
城市的雷同化是一种亟待纠正的不良趋势。造成这一种状况的原因 ,是规划建设中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建筑师们想象力的贫弱。城市绝非简单的物质现象 ,它的建设应当结合自然环境和文化历史条件 ,形成各自的个性和风格  相似文献   

4.
朱奕 《新东方》2000,(5):53-55
城市的雷同化是一种亟待纠正的不良趋 势。造成这一种状况的原因,是规划建设中急功近利的心态和 建筑师们想象力的贫弱。城市绝非简单的物质现象,它的建设 应当结合自然环境和文化历史条件,形成各自的个性和风格。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循环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循环中的竞争力,已是人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城市竞争力提升的重点,必须实事求是地依据本身的个性和特色确定,不同性质的城市有不同的着重点,不能千篇一律照一种模式去操作。  相似文献   

6.
城市形象作为国与国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正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每一个城市都面临着城市再完善、再更新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继承,而且空间环境对人的价值观和性格的形成都有很大的潜在影响。由此可见,武汉必须鲜明地表达个性,树立良好的形象,注重与市场、社会保持一种良好的互动和协调关系,否  相似文献   

7.
曾辉 《北京观察》2006,(12):12-13
北京城市文化个性与特色形象研究 通过分析北京城市文化个性,运用系统设计策略方法,使创意设计介入城市形象开发中,利用形象化的表现手段来传达北京城市的特征,创造有特色的北京城市形象、人性化的北京城市环境.因此,推广城市形象设计,让城市更具魅力,体现城市文脉,让北京成为市民的宜居家园是北京城市形象设计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8.
高照 《今日浙江》2001,(11):42-43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许多城市都开始重视城市雕塑建设,不少优秀作品已成为一个城市时代精神的体现和历史的见证。然而,在我国城市雕塑方兴未艾的今天,要切实提高城市雕塑的品位,尚有不少问题有待研究与解决。一是形式。时下流行一种看法,以为越是抽象的作品便越现代,这有失偏颇。我们正处于一个“多元与独创”的时代,一个“宽容与个性”的时代。只偏爱抽象形式就必然会妨碍了艺术多元的表现。值得引起我们警醒的是,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不少所谓的抽象雕塑,只是若干几何形体的不协调堆砌,缺乏个性,缺乏新意和特色,公式化、概念化已日渐成风。因此,加强城市雕塑建设,一方面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另方面在借鉴西方文化有益东西时要注意突出个性,要有创意和特色。二是包装。过分的“包装”便有虚伪与欺诈的嫌疑,譬如在雕塑稿的设  相似文献   

9.
李冬梅 《求索》2012,(7):145-146,123
现代化正在以城市统一模式的构建,削抹着各个城市的历史记忆和城市的多样性,中国当代文学正迫切地呼唤着关于城市个性城市历史记忆的书写。90年代的女性城市书写就担当起了这个重任,它不只关注了"性别"和"消费",同时也保存了城市的历史记忆和在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变迁。正是她们以对城市的天然亲和与敏锐感知,把潜藏在城市表象下丰富的文化根系之发展变化拓印在了作品中,成为了一种不会消失的文化个性存留。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让我们的城市文化来创造财富,如何使我们的城市文化在创造财富中继续发扬光大而不至于逐渐泯灭?找准城市历史文化定位人是万物之灵,人之所以不同于其它动物的要素之一,就是人对各自的族群文化、地域文化等有一种理性的认同感,而一般动物只存在被动的自然适应性。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其文化能不能在人们的理性中产生认同感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认同感,才有吸引力;只有认同感,才谈得上经营。而这种认同感,关键是取决于对一个城市的文化定位。定位越准,那么认同感就越强,文化就越有个性,城市文化性格就越明显,那么我…  相似文献   

11.
吴国荣 《前进》2008,(6):29-30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连续绵延的记忆载体,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一座城市多元的物质文化遗产,是这个城市悠久的历史“记忆”和外显的文化标志,是不可复制的“文化资本”。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韵脉络,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今天,一个城市的物质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愈丰富完整,也就愈能凸现这个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愈能彰显这个城市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2.
徐国定 《今日海南》2010,(10):32-33
所谓旅游城市形象的个性定位是指城市自身诸种特征在某一方面的聚焦和凸显,是一个城市在形象方面有别于其他城市的高度概括的本质化特征。这种特征往往是透过文化这个较深层面折射出来。城市形象的个性定位点是城市所具有的特点和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上海支部生活》2014,(4):57-57
语言是一座城市的个性体现,与城市的发展相生相伴。上海话的变迁中承载着城市的时代回音、文化血脉,以及不可割含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14.
且行且画     
正在我的概念里,上海是汇聚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体,具有独特的海派城市的特征,其精致与实用主义,时髦与传统生活的恰到好处的共存,代表着这座城市的思想个性与创新基因。她用好奇心吸纳着世界文明的养分,用时尚催生出现代城市的个性,用对地域文化的骄傲温润着自己,也感染着每个来到这座城市的人。正因有着这  相似文献   

15.
建筑风格在建筑学中表示建筑中或建筑设计中的一种格调,一种建筑风格的形成首先要有其稳定性和鲜明的可识别性。由于自然条件、风俗习惯、文化、宗教信仰的区别,人类创造了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建筑和城市,呈现出千姿百态,各具风采的个性。一、各种建筑风格及其特点1...  相似文献   

16.
王保畲 《学习与实践》2006,(12):150-156
生态城市应是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迭加,二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自然生态靠一条“生物链”维系,人文生态靠一条“文脉”传承发展。人文生态的本质特征是以人为本和以文为魂。城市人文生态的丰富多彩和延绵传承,构成一个城市的个性魅力和“城市记忆”。构建城市良好人文生态环境,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展示城市文化内涵和个性魅力,增强城市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优化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构建城市良好人文生态环境,应以彰显城市历史文化内涵、构建重点人文景观保护区域、凝炼城市人文精神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为着力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命力来自城市功能 从最早的城市问世,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  相似文献   

18.
正城市品位是指一个城市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潜在的和直观的综合品质,是体现城市空间、历史文化、建筑风貌、城市环境、城市功能、城市景观的个性特质。近年,汝州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全市总体工作部署来谋划推动工作,积极参与组织协调城乡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及实施,认真负责,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使各项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地开展。为科学推进城市发展,笔者就提升汝州城市品位、推进城市转型升级问题提出如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正城市品位是指一个城市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潜在的和直观的综合品质,是体现城市空间、历史文化、建筑风貌、城市环境、城市功能、城市景观的个性特质。近年,汝州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全市总体工作部署来谋划、推动工作,积极参与组织协调城乡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及实施,认真负责,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使各项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地开展。为科学推进城市发展,笔者就提升汝州城市品位、推进城市转型升级问题提出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命力来自城市功能从最早的城市问世,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早期的城市往往兼有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