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3年11月,蔡廷锴,陈铭枢等十九路军将领,联合国内部分反蒋势力和在野党派,发动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 (简称“闽变”),在福州成立“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对于这次事变,中共实行“左”倾关门主义政策,犯了严重错误。但这个错误从思想理论上到组织上同共产国际都有密切联系。而迄今为止的党史教材及有关史书论及此事时,对共产国际所起的错误作用仍很少提及,本文就此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福建党史月刊》2006,(7):54-54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福建事变,史称“闽变”,又称“十九路军事变”。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震惊中外而又独具特色的政治事件,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和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之一。闽变虽然仅历时50多天,作为反蒋抗日运动  相似文献   

3.
一、福建事变前,在与十九路军合作问题上,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以蔡廷锴为首的19路军作为共产党的同路人,从北伐革命起,以其上层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所固有的摇摆性的蹒跚步履,划出一道从与共产党并肩战斗到脱离革命;从充当蒋介石炮灰“围剿”红军到联共反蒋,发动“闽变”的历史轨迹。“9.18”日军进占东三省,使19路军将领尚未泯灭的爱国热情得  相似文献   

4.
1933年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等人联合国民党抗日反蒋人士李济深、陈铭枢等发动震惊中外的福建事变(简称“闽变”),另立中央政府,与蒋介石分庭抗礼。“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蒋介石立即以国民政府名义,派遣五路大军入  相似文献   

5.
1933年11月,国民党十九路军发动了反蒋的“福建事变”,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闽变”政府在仓促中成立又在短短的时间里夭折,因此虽然提出要建立“生产人民之政权”,要“实现农工生产人民之彻底解放”,并制定了一套方针政策,但都没有来得及去落实。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从历史所遗留的痕迹中看出,其所作所为是与腐朽反动的蒋介石南京政府有着质的不同,应该肯定其进步方面。这里仅从“闽变”政府注重人才培养和改革旧教育制度方面作一分析。1927年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公开  相似文献   

6.
福建事变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它是在全国抗日反蒋的高潮形势下发动的,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事变发生在1933年11月至1934年初,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鼐等人的领导下,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反蒋势力,停止与红军的敌对行动,公开宣布抗日反蒋,在福州成立了中华共和国,即福建人民革命政府。这一事件被人们称为“福建事变”。参与这一事件的地方人士中,时年75岁的海军耆宿萨镇冰特别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7.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十九路军在福建发动了震撼中外的“闽变”,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闽变”给闽东革命从局部武装斗争走向全面武装暴动,建立地方政权,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特别闽东人民敬爱的领导人马立峰、范式人和郑眠石等同志出狱回来,加强了党的核心领导。党发动了广大工农群众,奋起参加革命,扩大了红军主力,推动了以革命武装消灭反革命武装的趋势。“闽变”前后为时虽不及两个月,尽管被认作“昙花一现”,可它的政治影响非常  相似文献   

8.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十九路军将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第三党黄琪翔、国民党李济深,以及其他各地方实力派的代表人物,云集福州,举行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宣布成立抗日反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这就是著名的福建事变。这次事变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生  相似文献   

9.
闽中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交通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4年初,十九路军同蒋介石的军队在这里进行一场规模大、兵力多的激烈决战,成为福建军事史上一场罕见的两军对抗战。 1933年秋,十九路军在福建揭竿反蒋,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对蒋介石及其国民党政府造成巨大威胁。于是,蒋介石暂停对中央红军根据地的“围剿”,亲自挂帅,就任“讨贼军”总司令,调动陆海空三军共11个师15万兵力进攻福建,企图一举消灭十九路军,摧毁人民革命政府。蒋介石还暗地派人在闽南和闽中一带招抚原被十九路军惩治过的省防军第一旅陈国辉和第三旅何  相似文献   

10.
60年前,即1933年的11月20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形势的推动下,以十九路军将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为核心,联合黄琪翔领导的第三党人和李济深、陈友仁等国民党内的一部分左派势力,以及福建地方国民党及社会知名人士陈耀焜、何公敢、林植夫、萨镇冰等反蒋力量,在福州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福建事变。11月22日成立抗日反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通电脱离国民党。24日晚,在福州东街蔡廷锴公馆由陈铭枢等27人亲笔签名发起成立生产人民党。人民政府成立后签署颁发了数百个文告,  相似文献   

11.
1933年11月20日,国民党十九路军将领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开宣布联共反蒋抗日。周恩来作为当时中共中央高级领导人之一,竭力赞成红军援助十九路军,以打破蒋介石  相似文献   

12.
1933年11月22日,“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史称福建人民政府)在福州成立。“福建人民政府”成立不是偶然的。考察其原因;一、这是由国民党内部一部分对蒋介石坚持投降反共政策强烈不满的爱国人士和爱国将领举事的。1932年1月28日,驻沪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日军进攻,蒋介石不增援,反想借机消灭十九路军,并与日本签订停战协定,无异出卖上海。国民党内部许多爱国人士和爱国将领开始酝酿反蒋抗日。1933年9月,李济深等在香港集会,筹划建立“福建人民政府”。  相似文献   

13.
福建事变时曾任我方军事代表的张云逸生前以《一次重大的失策》为题撰文说;和不扣十九路军谈判,在党内曾一度引起争论。当时统治全党的第三次“左”倾错误,把反资产阶级和反帝反封建并列,对当时国内形势和阶级关系的变化,更是毫无认识。他们拒绝和十九路军谈判。这种错误主张,遭到一部分同志的反对。经过争论,“左”倾错误领导方不得不同意进行谈判。中央派我和方方同志等来到汀州,根据“抗日反蒋协定”划定边界。经过十多天的磋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陈铭枢、蒋光鼐等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爱国人士,共同行动,发动了震动全国的福建事变,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通称“福建人民政府”),公开宣布与蒋介石及其南京国民党政府决裂,与红军订立抗日反蒋协定。  相似文献   

15.
1933年10月,蒋介石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准备,调集50万大军,对我中央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反革命军事“围剿”。恰在此时,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蒋光、蔡廷锴出于对蒋介石内战政策的不满,于11月发动了福建事变,成立了以陈铭枢为首的福建人民政府。为了控制福建地区的局势,蒋介石于1934年1月从进攻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中抽调一部分进攻第十九路军。中共中央为了配合第十九路军作战,决定向北发展,命令红十七师北上到德安县的马回岭,破坏南浔铁路,阻止敌人向北线增援。  相似文献   

16.
前记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取得重大胜利以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领导者过高地估计了革命形势和红军力量,不顾蒋介石正加紧筹划更大规模的反革命“围剿”,无视十九路军反蒋抗日情绪已日益增长,错误地作出红一方面军主力组编东方军、中央军两支部队合兵作战的决策,企图在闽赣两个战略方向同时奏捷的基础上,再合兵一处共取南昌,实现其念念不忘的革命在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的主观臆想。一九三三年夏秋间,以红三军团为基干的东方军入闽作战,在朱德、周恩来正确领导和彭德怀、滕代远直接指挥下,经过广大指战员英勇奋斗,收复了部分老苏区、开辟  相似文献   

17.
《遵义会议决议》(即《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第十部份专门阐述了第五次反“围剿”与福建事变问题,虽然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当时没有来得及从政治上彻底批判“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甚至还沿用了一些“左”的言辞。但是,决议的基本精神是客观反映当时的实际情况的,仍然是我们研究“五反”与“闽变”问题的指导性文献。《遵义会议决议》指出:“福建十九路军事变是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重要关键,党中央当时采取了利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二十日,被蒋介石调到福建“围剿”红军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其主要领导人蔡廷锴、陈铭枢、蒋光鼐的率领下,联合李济深、第三党等一部分反蒋势力,发动福建事变,成立抗日民主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并表示愿意同红军合作,与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签订抗日  相似文献   

19.
《中国纪事》笼统以“三条件宣言”已有上层统战精神为依据,指认东方军以十九路军为对手入闽作战是决策错误,为共产国际辩护,归责毛泽东等统战诸说均难成立。“三条件宣言”仍属下层统战路线,是中共争取士兵、民众,调整宣传策略的产物。其上层统战价值是因应形势变化,依据利用敌人内部矛盾获得同盟者策略调适、补充的结果。闽变时期,有两种理解。一是同“国民党军阀”“外交”,在军事、经济上获得有利于苏维埃政权的实际利益。二是同“反动营垒中真正爱国的分子”抗日统战。前者当时尚属共识,亦有实践。后者是张闻天的主张,真正体现其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贡献。东方军入闽作战决策时,深具国民党色彩的十九路军首次上门谈判,远东局及中共均很谨慎。东方军回师江西前,已推动同十九路军“外交”。复盘全过程,是先打后谈。共产国际当时亦有肯定。《中国纪事》统战诸说是基于第五次反“围剿”结果的事后偏见。  相似文献   

20.
张治中作为国民党的一名高级将领,曾五度统兵,但都避免了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作战,成为从未参与过反共战争的国民党上将。然而其中第四次统兵却令他后悔不已。那就是1933年镇压十九路军反蒋的“征闽”之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