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中国古代的"个人"话语及其本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玉 《思想战线》2004,30(5):99-102
中国古代只有"民"的概念而没有"人"的概念,"民"作为概念和范畴其意义是在和"君"以及"社稷"的相互关系中确定的。人在中国古代始终是第二位的。中国古代的"爱民"与"重民"始终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不是个人主义,也不是"群体主义",本质上是"君主主义"。中国古代的个人观念与西方的个人观念不是相近而是相反。  相似文献   

2.
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学是一种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性格的学科,社会的存在和演化都包含在广义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之中,人的社会性与生物性互相兼容,互相结合,这是社会学研究的基础。从我的"人"这个中心,一圈圈推出去,就构成了两个"差序格局"。社会学研究的重点不仅仅是人的特殊的一面,还要研究人与自然一般相同的方面,"人"和"自然"、"人"和"人"、"我"和"我"、"心"和"心"等社会学至今还难以直接研究的东西,是我们真正理解中国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1844年厘清了"意识""观念"与"现实生活"的差异,并将前者作为概念的本身来阐述。在此基础上,他说明了意识形态形成的"实践"环节,并透过对"意识"与"观念"的表述,首次在意识形态视阈下阐释了"生活决定意识"的原理。马克思对"观念"的使用包含两种语境:"一般"观念及"具体"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人的(一般)"观念"如何因"异化劳动"而产生了虚假性质。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分析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观如何成为(具体)"固执观念",因其颠倒逻辑、误解实践意涵之故,从而导致观念的虚假性。通过对异化观念与固执观念的分析,马克思开启了对意识形态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4.
中固保甲制度作为一种军事化的基层治安制度,它的本质特征是以"户"(家庭)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并以此形成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其滥觞是周朝的乡里制度。秦时商鞅变法的"什伍连坐"制已基本具有近代意义上的保甲之实,北宋王安石倡导的熙宁变法使之名符其实。此后,一直延续至20世纪初,国统时期"保甲"则成为"反共剿共"的手段,至新中国成立,此项制度也宣告寿终正寝。一种制度的利弊与它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的意志密不可分,作为一种政治制度的保制度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显示女性外在身体特征的"美丽"或"丑陋"与代表女性内在思想境界的"纯洁"或"淫荡"四个元素及其内涵外延的变异体认,可以清晰地考察出建国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所经历的巨大话语变迁.1976年之前女性的"美丽"与"纯洁"有着政治一体化年代特有的鲜明意识形态色彩,改革开放之后"美丽"的突围与在暧昧境地中挣扎的"纯洁"则越来越表现出了消费时代女性话语的新症候.女性话语五十多年来的沧桑流变既是时代观念变动的结果,也有女性主义思潮崛起后的文化原因,更是在不同流通机制运行下文学艺术的不同"叙述"方式使然.  相似文献   

6.
“法治”的内涵在与“人治”、与“法制”的差异中体现出来。“德治”并不是必然与“人治”相联系的概念。相反 ,“德治”作为相对独立的治国方略 ,对于建立“法治国”有着深刻的建设意义 ,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补充。德治既是法治产生的基础 ,又是法治实施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章戎  章涤飞 《思想战线》2004,30(2):132-136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继承了西方历史上"自然法"高于一切制定法、人为法、实在法的传统,而且把"法",即由社会生产力和经济事实所呈现出来的"社会律"作为自然法则予以强化。认为法之所以演变为法律,不过是经济规律的自然发展所至,人们只有把"法"的自然本质———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从经济事实中发掘出来,才能正确真实地表达"法律"。为此,他们将"自然法"的内容进行了革新,从另外一方面强化了西方自古以来"自然法"的传统理念。  相似文献   

8.
论"入世"对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民 《桂海论丛》2002,18(1):31-34
入世之后如何扩大对外开放?根据江泽民主席"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的指示精神,我们要加强实施"走出去"战略.文章入世对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十五"期间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规划,并从政府的宏观管理、已经"走出去"的企业和准备"走出去"的企业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小偷与立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艾滋小偷”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艾滋小偷”对他人的种种不法伤害,是 现阶段一种新的违法行为,造成实际传染后果的应当构成犯罪。“艾滋小偷”不仅犯有盗窃罪,同 时又伴有吸毒、贩毒、嫖娼、敲诈、抢劫等多种犯罪。我国应尽快修改和完善《刑法》、《看守所条 例》、《强制戒毒法》、《传染病防治法》、《监狱法》等法律法规,早日出台《艾滋病防治条例》,以便统 一监管和及时惩治各类艾滋病犯罪。  相似文献   

10.
台湾的政治版图已出现所渭"北蓝南绿"的格局,台湾学界有人将南部稳定支持绿营政党的情形命名为"南方政治"。实际上民进党在南部的政治版图从1990年代中期就已经显形,台湾南部由于本省人占多数的"省籍-族群"分布、具有更厚重本土味的性格与社会经济状况等的耦合,再加上绿营耕耘多年,引导和激发了较浓厚的"本土"价值,目前民进党在南部的政治版图虽收缩,但这种社会政治环境使其仍有一定的根基。不过,研究者多数从民进党或泛绿在南部的得票率和政治版图等来分析"南方政治",这种定义是狭义性的,就"南方政治"与南部的社会政治环境相关性,从广义上其更应定义为地域意识或地方性在政治上的表现,它虽与民进党的关联颇深,但在蓝营方面也会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1.
古永继 《思想战线》2005,31(6):58-62
商屯是明代推行盐法开中时派生出的一种经济形式.明代的云南地区普遍存在商屯的观点已成人们一致的共识.但翻检史籍发现,"云南商屯说"是错误的,明代云南地区没有出现过商屯,之所以有明代云南地区"商屯说"的产生,缘于<明史·食货志>中将"商屯"与"开中"混为一谈,误导了后人.  相似文献   

12.
陈炎  张艳华 《思想战线》2004,30(2):41-46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殊性质,使得华夏先民在进入文明社会的过程中完好地保存了氏族社会遗传下来的家族血缘关系。这种关系在后来的中国文化中,至少起到了三个方面的作用:在政治制度上,"国"即为放大了的"家","君君臣臣"即为放大了的"父父子子",这种状况容易巩固超稳定的封建社会秩序,但却很难建立起有利于民主政体的公民社会;在行为准则上,"仁爱"代替了"博爱","礼教"代替了"法权",这种状况容易形成社会成员的自我约束力和社会群体的自我凝聚力,但却很难建立起有利于商品生产的契约关系;在信仰方式上,"人人关系"代替了"人神关系","宗法文化"代替了"宗教文化",这种状况容易造成复杂的人际纠葛,但却很难陷入非理性的宗教迷狂。  相似文献   

13.
蒋永青 《思想战线》2001,27(4):65-69
王国维的"境界"说,是对其所研究与信奉的"审美"视域的学术超越;"知力意志"说是王国维从"审美"论向"境界"说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作为叔本华与尼采思想的综合提炼,它是理解王国维"境界"说真、善、美"同一"之域性质的一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简称《完善》)与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简称《统一》)比较,"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的筹资比例以及养老金支付办法发生了变化.本文主要分析这两项变化对女性养老金利益("养老金月收入"和"养老金收益率")以及男女两性养老金差距所发生的影响("月收入均值"、"总收入"和"养老金替代率").通过计算,我们发现,从《统一》到《完善》的转变,一方面使男女两性养老金利益都有所改善;另一方面,由于男性的改善速度高于女性,因此男女两性养老金差距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15.
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台湾对外政策出现大转折。本文首先分析马英九“外交”政策理念与主张的主要内容,接着探讨其政策主张提出的背景与目的,然后分析其主要特点,最后对其影响与前景做初步简析。马英九主张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协商解决台湾的“国际参与”问题,扭转民进党时代“烽火外交”政策,改以灵活、务实策略处理台湾的“国际参与”问题,这有助于降低两岸在国际社会的摩擦甚至对抗。但马英九提出在“平等”原则下寻求“国际活动空间”与“国际人格”的做法,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程度影响,“活路外交”到底能走多远值得观察。  相似文献   

16.
艾尔丽 《青年论坛》2009,(5):100-104
关于不带宾语而用在动词前的“给”及相关词语的性质问题,人们的认识一直是很有分歧的。许多学者认为介词是不能省略宾语的,因此,“x+V”结构中的“X”只能归为助动词范畴。但从一些语料所反映的情况来看,“给+V”中的“给”及相关结构“被+V”、“替+V”、“把+V”、“对/对着+V”中的“被”、“替”、“把”、“对/对着”的性质却很复杂的是助动词、动词还是介词省略宾语的形式,是与具体语句环境有关的。也就是说,介词省略宾语的现象是存在的,是介词泛化发展的结果,而这种省宾现象主要体现在口语性语料中。  相似文献   

17.
“文革”时期的社会生活及其对后现代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历史的"文革"已经远去,但作为文化的"文革"却在警示着我们.新时期以来,有关"文革"的批判与反思此起彼伏.今天当我们回顾历史,在现代、后现代化语境中反思"文革"时,不无惊奇地发现,"文革"思维并没有远去,其影像还依稀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某些角落.  相似文献   

18.
中文语境中的"族群"及其应用泛化的检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郝时远 《思想战线》2002,28(5):60-70
英文ethnicgroup这一术语引进中国后 ,普遍共识的翻译为“族群”。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在理解这一术语的含义和应用这一术语的实践中 ,存在对“族群”概念理解片面和应用泛化的现象。辨识ethnicgroup翻译为中文“族群”的准确性 ,同时针对台湾和大陆学界有关理解和应用“族群”概念中存在的问题 ,对“族群”应用的漫散无边和替代中文话语的“民族”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质疑 ,可以为全面理解和准确应用这一源自西方发达国家以“认同”为核心的术语 (eth nicgroup)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圆杆状工具在刑事案件现场中遗留的撬压痕迹,根据弦高法和三点法的计算原理,可以得到形成痕迹的工具直径的大小。弦高法和三点法的计算原理有所不同,但痕迹的处理方法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开始兴起,今天,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正逐渐走向成熟。而作为公共管理诞生之时的时代理论地平,"价值"与"价值中立"之争也自那时起就一直是其研究领域中激烈争论的焦点。从多学科的研究视角出发,本文对公共管理发展之历史银河中"价值"与"价值中立"之间错综复杂的漫长争论历程进行回眸与反思,尝试将"价值"与"价值中立"共同融合于公共管理研究范式之中。而在公共管理价值回归的继往开来道路上,公共管理作为一门成长中的新兴学科,其将价值与价值中立、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等有效地结合起来是其不断追求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