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黔南州聚焦"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奋力做大绿色产业,做强毛尖品牌,促进脱贫增收,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对贵州省黔南州都匀毛尖茶的发展作出了"把品牌打出去"的重要指示。近年来,黔南州牢记嘱托,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奋力做大绿色产业,做强毛尖品牌,  相似文献   

2.
正创新发展绿色经济,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努力推动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有机统一,贵州奋力推进绿色化行动,充实大生态内涵。"贵州最迷人的就是气候和生态。"来自四川成都的游客杨敏告诉记者,从去年的六盘水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到今年的毕节市拱拢坪国家森林公园,贵州的"绿"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奋斗》2016,(1)
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我们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  相似文献   

4.
程宇航 《求实》2013,(5):37-40
绿色发展是一种经济社会自然平衡协调以生态、循环、低碳为特征,追求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其根本途径是创新我国经济的结构基础,全力构建生态产业链。为此,在战略思维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南,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的文化支撑;要加快建立现代生态产业的技术支撑体系;要全力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转型升级;要按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原则优化生产力布局;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速上层建筑的责任转变,从而实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贵州将继续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要求,全力推动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绿色化发展。绿色是多彩贵州发展的底色。近年来,贵州省工业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走绿色发展之路,绿色制造水平不断提升。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左右;获批国家级绿色园区1家、绿色工  相似文献   

6.
山清水秀生态美是桂林的靓丽名片,保护好、利用好、开发好优良生态,是关系桂林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实施"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新兴战略,更是着力营造"三大生态",加快实现桂林"两个建成"的核心要义。桂林具备发展绿色产业的较好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通过对比国内外绿色产业发展的不同经验,我们发现只有走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智慧产业、生态经济等绿色发展的途径,助推桂林绿色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平稳过渡到绿色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7.
<正>万载在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以"发展低碳经济、打造生态万载、倡导绿色生活、培育有机文化"为长远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和推进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重大产业和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在规划、产业、项目、政策措施等方面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对接,有效促进县域经济的赶超发展,绿色崛起。  相似文献   

8.
<正>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天空湛蓝清新,让河湖鱼翔浅底,让草原牧歌欢唱……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也是实现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战略谋划,着力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引领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奋勇前行。这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2015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化产业是以生态文化为引领,为社会公众提供生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低碳创意产业。发展江西生态文化产业,有利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生态文明行为;有利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江西绿色崛起;有利于提升江西生态文化软实力,树立生态江西形象。发展江西生态文化产业,要增强全省绿色发展的生态文化意识,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扶持,加大改革与创新的力度,注重生态文化人才的培养和集聚。  相似文献   

10.
赵普 《当代贵州》2023,(48):54-55
<正>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产业发展思想和产业建设目标,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组成部分,体现出鲜明的系统观念。产业兴则贵州兴、产业强则贵州强。新征程上,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所蕴含的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等重要内容和科学论断,是贵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产业生态化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节能减排、提质增效为主要目标,对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流通和消费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生态产业化着力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转变,建立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生态资源的保值增值,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以下简称“两化”)蕴含的绿色发展理念,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建设现代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推动“两化”融合发展,两化对打造荆楚先行区建设的强劲“绿色引擎”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一、当前贵安新区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建设的主要现状(一)坚持生态理念,打造绿色经济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实现新区"绿色崛起";坚持高科技打造生态屏障。新区城市建设以"生态宜居"为指导,坚持高科技打造生态屏障。(二)选择低碳环保产业,引领新区产业集群升级新区坚持以"跳出能矿抓工业",从选择低碳环保产业的思路出发寻找产业突破口,在抢抓机遇的同时以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为指导,逐  相似文献   

13.
正王建军省长在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步伐,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其中包括以生态保护优先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加快绿色发展,大力实施绿色制造工程,谋划一批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绿色产业项目,建设清洁能源示范省;完善绿色制度,落实和深化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生态环境监管、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生态补偿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狠抓绿色工程。推  相似文献   

14.
正从生态到产业,再从产业到生态,围绕"大生态",黔东南州做足文章、渐入佳境。165550公顷原始森林;2000多种植物品类;2900多条大小河流;27个省级生态乡镇……作为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黔东南州素有"绿色宝库""天然氧吧"的美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造就了助推经济发展的"绿色动力"。"十二五"以来,立足"大生态"长板优势,黔东南州牢牢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科学谋划,大力发展现  相似文献   

15.
正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历史的选择,这对于生态本底优良、环境污染包袱小和自然资本雄厚的贵州来说,提供了难得的跨越式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自然历史观,秉持"绿水青山就  相似文献   

16.
<正>沿河自治县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以构建良好生态环境为经,以发展绿色产业为纬,变生态为业态,不断激活绿水青山的发展潜能,逐渐探索出一条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在沿河城乡干部群众中形成共识,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沿河最鲜明的底色和最宝贵的财富。“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以构建良好生态环境为经,以发展绿色产业为纬,变生态为业态,帮助当地民众吃上生态饭、  相似文献   

17.
正梵天净土,桃源铜仁。遵循省委常委会对铜仁"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精准定位,铜仁在绿色经济、绿色优势、绿色福祉、绿色机制上精准发力,加速推进绿色崛起。作为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贵州脱贫攻坚的主阵地、主战场,面对"转"与"赶"的双重压力,铜仁立足全市生态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坚持生态产业  相似文献   

18.
胡玉山  胡彪 《当代贵州》2023,(18):70-71
<正>近年来,紫云自治县不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如今,紫云利用自然山水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山、水、林、城相融合的宜居环境,将紫云塑造成为自然生态魅力之乡。春日暖阳,走进紫云自治县,深山密林云雾缭绕,日出神光照亮格凸河碧波,古老村落民风淳朴……在蓝天白云、山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大美画卷徐徐铺展。  相似文献   

19.
正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要加快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牧业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动新材料、装备制造、特色轻工等绿色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健康服务等生态产业,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必须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要积极培育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资源、锂电池、铝镁合金、晶硅、  相似文献   

20.
<正>田畴织锦绣,沃野好风光。在巴彦淖尔6.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焕发着现代农业发展的勃勃生机,一幅农业兴、农民富、农村美的画卷异彩纷呈。近些年来,巴彦淖尔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富民为本、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路子,为"天赋河套"品牌行稳致远保驾护航,奋力实现塞上江南绿色崛起。绿色发展,为品质河套护航独特的农牧业资源禀赋,是巴彦淖尔坚持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天赋河套"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