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位弗拉基米尔如今“干上架了”。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宣布出兵乌克兰;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坚持抵抗,但也说可以谈判。事实上,2月28日,第一次谈判已经在白俄罗斯戈梅利州与乌克兰接壤地区普里皮亚季河畔举行。不过,乌克兰方面的谈判代表并没有从基辅直接北上,而是绕道波兰进入白俄罗斯。那意思,自己是从西方来的。  相似文献   

2.
白俄罗斯地处欧洲东部,东邻俄罗斯,西靠波兰、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南接乌克兰。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政治和经济利益,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结为同盟国家,长期奉行亲俄路线。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后,白俄罗斯审时度势,积极调整对外政策,努力改善国际处境,开始注重多边外交发展。鉴于与俄罗斯的全面经济合作和深厚传统关系,白俄罗斯外交仍将以俄罗斯为重点。  相似文献   

3.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波兰采取强硬的对抗与遏制俄罗斯的外交战略。理解这一外交战略,需要回溯波兰政治文化遗产“雅盖隆思想”及其指引下的波兰东方政策。在战略文化的层面,雅盖隆思想是对作为波兰历史“黄金时期”雅盖隆王朝历史记忆的追溯和沿用;在地缘政治的层面,雅盖隆思想强调波兰东方政策的传统,主要战略意图是防范俄罗斯,限制俄罗斯在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立陶宛的影响,进而与东部邻国共同建立反俄联盟。19世纪以来,雅盖隆思想共经历了三次复兴。冷战结束后,雅盖隆思想指导下的波兰外交政策的最显著特征,是对欧盟和北约成员国身份的使用。波兰借助雅盖隆思想的文化基础与俄罗斯争夺对俄波中间地带国家的影响力。俄乌冲突以来,波兰已经成为塑造欧洲东部安全秩序的关键角色。雅盖隆思想指导下的波兰外交政策,继续强调波兰对欧洲东部安全秩序的构想和将这一思想变为现实的雄心。但是,雅盖隆思想的复兴无助于弥合目前波兰与俄罗斯分裂的地缘政治主张与利益分歧,甚至会加剧欧洲与俄罗斯意识形态的对抗与冲突。  相似文献   

4.
2月28日上午,俄罗斯与乌克兰在白俄罗斯与乌克兰边境的戈梅利举行谈判。当天,联合国大会召开紧急特别会议,讨论乌克兰局势。风口浪尖的乌克兰,将去向何方?从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开始的那一刻起,乌克兰已经回不到过去了。成为大国对抗的前沿,还是东西方之间的桥梁?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或是选择。乌克兰并非开始就面临这样的“两难”窘境。1990年两德统一时,美欧领导人都明确说,两德统一后,北约不会再东扩。  相似文献   

5.
金姬 《新民周刊》2022,(3):48-51
基辅罗斯被认为是3个现代东斯拉夫人国家——俄罗斯、乌克兰及白俄罗斯的前身。1994年,美国地缘战略理论家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提出一个著名论断:"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不再是一个帝国。"乌克兰确实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地方。正如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所说,"乌克兰曾经是俄国作为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历史悠久的大国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6.
乌克兰文化与俄国文化是同一个俄罗斯文化的不同版本。乌克兰加入俄国版图后,俄国文化的这两个版本如何融合为一的问题就一直是一个未能彻底解决好的问题。除了寻找文化之根的那个层面之外,任何文化都应该还有另外一个层面,即对精神峰巅的仰望。乌克兰文化的建立,就应该定位于不是与全俄文化去竞争,而是捐弃前嫌,对全俄文化进行补充和丰富。欧亚主义号召全体俄罗斯人——无论是大俄罗斯人,还是白俄罗斯人或乌克兰人,都要为把文化当作民族的自我意识来弘扬这一理想而挺身奋斗。  相似文献   

7.
1994年至1997年初,白俄罗斯政局动荡,围绕实施新宪法和形成新的权力体制,总统和议会反对派进行了反复的较量和斗争。 一、总统和议会的重重矛盾 1994年7月卢卡申科当选为白俄罗斯共和国的首任总统。但他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同议会政见不一,矛盾重重。 首先,在对待与俄罗斯的关系问题上。卢卡申科主张恢复同前苏联各国的联系,尤其是同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关系。他持这种观点,基  相似文献   

8.
俄欧能源:冲突还是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欧之间的能源合作有其历史基础和现实需要,尽管俄罗斯同乌克兰、白俄罗斯之间发生油气争端,但并不意味俄罗斯试图放弃同欧洲的能源合作.乌白两国作为管道过境国,在俄欧能源对话中将扮演支点作用.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6月30日-7月2日,由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南京大学俄罗斯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俄罗斯学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俄罗斯、美国、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和匈牙利的20位外国代表,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近10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  相似文献   

10.
棋入何局?     
<正>美国人是不可信的,这一点,在美国总统拜登当地时间2月20日出现在乌克兰首都基辅街头即可看出。此前,美方口口声声对外表示,拜登将出访波兰,但不会在俄乌冲突一周年期间出访乌克兰。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作了长篇大论以后,宣布进行“特别军事行动”,俄军越过边界,迅速攻入乌克兰首都基辅郊区。当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称,正在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安排位于波兰的乌流亡政府所在地。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两个重要的地区大国,德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对彼此和欧洲都有着重要影响。在双边关系中,能源因素因其对国民经济生产的决定性意义长期发挥着“稳定器”的作用。2018年9月,由德俄牵头,法国、奥地利与荷兰合资建造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正式动工铺设。该项目将使输往欧洲的俄罗斯天然气绕开乌克兰,经过波罗的海海底直接连通德俄两国,德国由此成为俄罗斯天然气最重要的转运国。此举虽然在双边层面上保证了德俄的能源经济安全,但在多边层面却招致欧盟、美国等多方反对。因担心会进一步加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欧盟委员会及中东欧国家欲诉诸法律对该项目施以约束;美国在制裁项目企业的同时转而向波兰、乌克兰等国出口液化天然气,在利用政治机遇抢占欧洲市场的同时试图制衡俄罗斯的影响力。在多方力量博弈中,德国需要在平衡俄美欧关系中付出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12.
在1994年1月28日的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选举中,经过两轮投票,原议会国家防务、安全和反犯罪斗争委员会主席梅切斯拉夫·伊万诺维奇·格里布以绝对优势战胜其竞选对手,一举当选为白俄罗斯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成为白俄罗斯独立后第二任国家元首(根据白俄罗斯现行宪法,最高苏维埃主席行使国家元首的权力)。格里布任职后宣称,白俄罗斯对内将推行“渐进的改革政策”;对外将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同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3.
2024年是美国与俄罗斯大选年,在乌克兰一边,也明显是与俄罗斯不死不休的劲头。最后一个变量是波兰。大概率明年此时,我们还会说,俄乌冲突不知不觉都两年了……俄乌冲突如我在开战之初所预期的那样,进入了持久战、煎熬战、消耗战的模式,并且,不知不觉已是一年的关口。那么,未来的一年,或者两年的时间里,俄乌冲突会不会停止,迎来和平的曙光呢?其中最重要的几个变量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三年前,苏联闪电般地分裂为15个独立的共和国;三年后,这些共和国又趋向于联合。大多数前苏联共和国都是经济幼儿,并且还有5个共和国需要俄罗斯军队维持和平。上个月,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选举了新总统。这两位新总统在竞选纲领中主张加强同俄罗斯的联系。在这些共和国中仅有3个既不需要俄国援助又不需要俄国军队。经过几个月的拖延,俄罗斯同爱沙尼亚签署一项协议:俄罗斯最终于8月31日前从波罗的海国家撤走所有军队。  相似文献   

15.
苏联解体5年,独联体作为一个松散的组织联系着前苏联除波罗的海沿岸3国以外的12个国家。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的发展,这一地区逐渐走上了一体化道路。今年4月2日,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签署的建立设有超国家机构的国家联盟条约,是独联体各国向一体化方向迈进的决定性的一步。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建立国家联盟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首先,民族历史的一致性。白俄罗斯从18世纪开始便同俄罗斯在一起,二战期间它是苏联红军向柏林挺进的主要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学者评西方重评派历史学家关于30年代斯大林的俄国的观点前苏联宗教“政治化”列宁与苏维埃政权初期的精神文明建设苏联解体的国家结构特征分析苏联解体后俄国左翼学者的思考和探索试析苏联30年代的“大清洗”运动苏联剧变三部曲:矛盾、危机和灭亡西方苏联学研究中的范式及范式转换表现不俗的乌克兰共产党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现状及趋势土库曼斯坦总统——萨·阿·尼亚佐夫白俄罗斯民族初探政治俄罗斯政治气氛突然紧张俄共经费从何而来俄罗斯政局爆发新的危机叶利钦的最后一名顾问政府更迭后的俄罗斯政局俄罗斯政局风云突变俄联邦共产党…  相似文献   

17.
1991年前苏联解体时,乌克兰是带头羊,它所持的理由是:早在1945年,乌克兰已经在联合国取得了席位,根据联合国宪章一国一席的规定,乌克兰早就是独立国家了。没想到当年斯大林向罗斯福死争活争争来的两个“额外”席位(另一席是白俄罗斯),反而成了前苏联瓦解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当代俄罗斯移民政策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解体导致大量的难民、被遣返的俄罗斯族人涌入刚刚独立的俄罗斯,同时,90年代中期和进入新世纪以来,由波罗的海国家、中亚地区、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中国等人口稠密地区移入俄罗斯的劳动移民逐渐增多。移民随之也成为俄罗斯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之一。而在移民过程中,制度和政策是影响移民的一个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9.
崔珩 《俄罗斯研究》2024,(1):154-173
普京在2012年开启第三个总统任期后,迅速将以远东开发为载体的“转向东方”政策提上议事日程。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进一步将“转向东方”作为国家外交突围、经济纾困的主要策略。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在遭受西方阵营集体排挤的情况下,“转向东方”更是成为俄罗斯避免经济被完全排除在全球循环之外的主要依托,也是为俄罗斯经济寻找新增长点的希望。“东北-远东”地方合作是俄罗斯“转向东方”以及中国“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重要成果之一。比较2012年和2022年的“转向东方”,心理、经济、地理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使得当前俄罗斯“转向东方”的面貌与十年前相比有不同的呈现,主要表现为:在心理结构上,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危机严重削弱了俄罗斯的“西方中心主义”倾向;在经济结构上,中国长期高速发展使得俄罗斯“转向东方”依赖中俄合作;在地理结构上,“软硬”基础设施缩短了俄罗斯与东亚的空间距离。与2012年相比,2022年以来俄罗斯“转向东方”无疑更接近于战略选择,而非技术性调整。俄罗斯正以空前开放的姿态面向与中国的合作,为未来中俄“东北-远东”地方合作的全面铺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2020年以来,俄罗斯周边形势突变,发生在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纳卡等地的动荡,引发了人们对于俄罗斯如何反应、作何考虑的重点关注。本文作者指出,俄罗斯对于周边地区仍然高度关注,但是重点不同,白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两个国家的安危与走向,直接关乎俄罗斯的核心利益;其他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态势,对俄罗斯则不具有同等的意义。作者认为,自乌克兰危机以来,俄罗斯对周边地区的外交政策和行动,已经发生了改变,不是帝国式对周边事务到处插手的做法,而是根据自身的利益考量,有选择地、以不同的参与程度加以应对。俄罗斯权衡自身目前的实力与利益,在处理周边事务方面的目标和优先只有一个,就是确保本国安全,而非建立某种周边地区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