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传统文化、意识形态与当代中越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和越南是邻邦,拥有共同的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这是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使得中越两国关系呈现出一般双边关系所没有或者不多见的特点.总的来看,共同的传统文化、意识形态对中越两国双边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越南:华侨华人政策的调整及其影响邱文福半个世纪以来,越南对华侨华人政策先后作过七次调整。每次调整都与中越两国关系密切相关。近年来,越南又对华侨华人政策作了调整,这是越南内外政策调整的一个部分,是其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越南顺应世界形势发展潮...  相似文献   

3.
70年代后期,中越两国关系严重恶化,越南当局掀起反华排华高潮,旅居越南的华侨华人受到残酷的迫害,大量的华侨华人逃往第三国或第四国定居。还有相当大部分仍然留在越南,留下来的这一部分人现在生活、工作、经济等状况究竟如何呢?本文作简略介绍。 一、人口分布及职业情况  相似文献   

4.
在中越两国关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和平友好交往是发展的主流,但时而又伴有波折,道路并不平坦。历史往往是一面镜子,我们相信,对越南历史发展以及历史上中越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作系统的研讨和客观的解读,以史为鉴,认真地总结历史经验,对于弘扬两国深厚的历史情谊,增强文化的认同感,培育有利于双边友好关系发展的"历史记忆"十分重要。本文试图勾勒越南历史发展的轨迹和基本特征,为中越史学界从学术层面进行平等交流与对话做一尝试。  相似文献   

5.
几年来,越军按照新形势下建设和保卫国家这两个战略任务的要求,逐步实施战略调整,使军事形势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一、军事战略调整日趋完善,部队的全面建设逐步走上正轨随着国际格局和地区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中越两国关系的正常化、柬埔寨问题的政治解决以及越南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入  相似文献   

6.
古代中越两国在建筑技术方面交流密切,古代中国的建筑技术传入越南,深刻地影响了越南的建筑风格。阮安参与明初北京城的设计,反映了越南具有高超的建筑技术,是古代越南人民对中国建筑业的贡献。建筑技术的交流是古代中越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王嘉  国知非 《东南亚研究》2024,(1):113-133+157-158
人文交流是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内容。中越两国是文化相通的友好邻邦,在两国悠久的人文交流史上,文学交流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基于两国人民和文化间的高度认同,以及相似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中国文学作品在越南始终有很高的接受度。近年来,中国网络小说在越南被大量翻译出版,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本文基于2000—2020年中国网络小说在越南翻译出版及网络转载的统计数据,对其在越南传播的过程和特点进行梳理和分析,为更好地开展中越人文交流活动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网络小说在越南的传播虽然是越南文化市场的自觉选择,但因缺少专业性的引导和规范而存在种种问题。然而,它作为一种民间、草根式的中越人文交流活动,不仅拉近了中越两国人民之间的心理距离,更为中越青年搭建了相知相亲的桥梁,对于推动中越两国的人文交流具有长期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越南生物燃料政策及发展状况有助于我国借鉴越南生物燃料的发展经验并调整中越生物燃料合作模式.越南加强人力资源培训、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多渠道融资、加强生物燃料信息化建设等为中越生物燃料合作提供了机遇,也给中越生物燃料贸易及投资等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9.
以经济外交为主要手段,日本重视并积极推动对东南亚地区的全方位外交。菅义伟组阁不到一个月即把外交首秀选定越南和印度尼西亚,使安倍二次内阁以来日本重视对东盟外交、通过越南、印尼等重点国家对东盟施加影响的趋势更加明确。越南担任2020年度东盟轮值主席国,同时也是该年度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希望通过其在东盟内部以及东盟与地区相关国家间发挥协调作用,树立在地区乃至国际上的形象。推行"革新开放"政策的越南,对日本的资金、技术及市场寄予厚望,也明确表示欢迎日本在安保领域发挥作用。日本则伺机在经济、政治及安保领域全面介入,在助力越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牵制中国日益增长的地区影响力。2020年末RCEP成功签署,给东亚合作带来新契机,东亚经济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以东盟为核心,推进包括中国、日本、东盟多边、湄公河次区域以及日越、中越、中日等双边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越美两国关系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通过对两国关系发展的背景、动因、表现、制约因素、合作领域、发展阶段以及发展动向等方面的梳理,作者发现,学界对21世纪以来越南对美"伙伴关系"政策这一影响双边关系的关键变量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重视。文章通过对该政策的内涵、起源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认为,该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是实现了越美两国关系的全方位互动的深入,推进双方全面伙伴关系进入实质深化阶段;二是通过与越南加强经济联系,美国始终对越南开展和平演变,客观上成为美国干预越南国内政治,力促其国内进行西方式改革的抓手;三是越美在南海问题上相互利用,联手制衡中国的趋势得以强化,给南海周边安全环境带来了消极影响;四是对越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越中关系将可能演变成长期的"经热政冷"格局。  相似文献   

11.
越南与新加坡关系(1973—20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越南与新加坡建交35周年.新越两国虽然在冷战时期已经建立外交关系,但由于当时的特殊环境,两国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冷战结束后,尤其是越南加入东盟后,越新两国关系发展迅速,彼此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国家利益、政府决策和地缘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国选择在1978年5月24日,即布热津斯基结束访华的第二天公开中越两国在华侨问题上的争端,这首先是中越华侨争端已经严重到必须公开的结果,也是一种有目的的安排。中国通过这样的安排,有效地向外界传递了中美两国高层在会谈中有关越南和苏联问题的重要共识,并在某种程度上成功地使美国意识到,在中美关系完全正常化之前必须暂缓与越南实现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13.
杨耀源  翟崑 《东南亚研究》2020,(1):112-133,157,158
2019年6月30日,《越南与欧盟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签署。本文以越欧批准签署FTA为切入点,首先论述了双方启动FTA谈判的背景,认为双方参与FTA有助于实现各自的全球对外贸易战略目标,近年来越欧日益紧密的经贸关系为双方缔结FTA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进而从越南视域角度分析双方缔结FTA的动机,认为越南与欧盟缔结FTA是出于对经济、政治和大国关系平衡三方面的综合考虑;最后阐述了该协定的内容及协议生效对越南、WTO多边自由贸易体制、东盟地区经济一体化以及中越经济关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06年9月7日,以越南外交部杜文白副司长为团长的越南国际关系学院代表团,到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国际学部主任张蕴岭教授以及多位中国社科院专家学者与越方代表就亚太地区安全形势、中越关系的现状与前景、次区域经济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双方一致认为,尽管中越之间尚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但近年来双边关系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在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双方强调指出,中越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同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应进一步增强互信,加强沟通、交流与合作。越南国际关系学院代表团访问…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地区的海洋法实践(之二)高伟浓五、越南越南是1977年5月12日正式宣布直线基线的。这是一条将海岸最远的各部位与近海岛屿、所有位于其领水外面的岛屿、群岛的各个最外点联结起来的直线基线。到1982年11月12日,越南又宣布了一条更为“彻底”的直线...  相似文献   

16.
在东南亚国家中,越南受中国文化影响最大,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风俗习惯以及语言文学越南都留下了深刻的中国文化的烙印。中越文化关系如此密切,主要文化渊源在于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是当地旧苗裔与南移的华夏族群融合而成。  相似文献   

17.
《皇越春秋》是一部越南古代汉文长篇历史小说,记述1400—1428年间的越南史事,侧重描写越南与中国封建王朝的深刻矛盾纠葛。在越南民族历史文化的独特语境中,《皇越春秋》以不同于中国古代叙事文本的话语,对中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了他者的文学虚构和文化阐述,传达了越南古代汉文历史小说所承载的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8.
邓应文 《东南亚研究》2006,(3):13-17,50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中越边境地区的走私活动的实际情况以及引发走私的结构性原因进行了分析,其中着重分析了越南走私的商品品种、走私者的构成、走私的手法以及走私给越南国内经济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邀请,以韩国民主自由党第二副秘书长赵富英为团长的韩国民自党工作代表团一行六人于1993年11月9日至14日访问了中国。该团访华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吴学谦会见了代表团,双方就发展两国关系问题进行了友好的交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代表团一行,宾主之间就进一步增进两党、两国友好往来等问题进行了友好交谈。中联部部长李淑铮、副部长朱善卿还分别同民自党工作代表  相似文献   

20.
越南是中国维护南海主权的主要挑战,如何化解中越争端成为解决南海问题的关键。美日印等区域外大国以维护国际法的名义介入南海问题,目的在于防范和遏制中国,维持美国及追随者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和有利地位,这符合越南的利益并压缩了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选择空间。但随着中国区域拒止能力的增强及美日印的合理利益得以确保,后者介入南海争端的决心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南海争端属于政治争端,很难通过国际司法途径获得解决,越南主张通过国际司法途径解决争端的目的是希望借助美日支持,通过滥用国际法条款达到其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虽然越南欢迎美日印等国介入,但又对美国充满戒备,对中国留有余地。目前,在以武力、国际法和搁置争议的方式维护南海主权均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应利用越美矛盾,在做军事斗争准备的同时,探索以实力为基础和平化解中越争端的模式。中国如能采取政经分离的模式,以经济权利的共享换取政治主权的和平维护,则不仅可化解美日印利用南海问题遏制中国的企图,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区域内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