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听人说:"每个男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一个女人"时,便想:莫非我的身体里也住着一个男人?如果真有那么一位,希望他是个钓鱼高手.这就是我的隐秘愿望:其实很满足于自己是个女人,但若有机会,仍想向上天争取一次变身的机会:让我做一回飞钓高手.对,飞钓!我不要像自家先生那样开车去郊外的养鱼池,探囊取物般钓回尺寸都差不多的鲤鱼和鲫鱼,我要做Fly-fisher,飞蝇钓一族,去找一条湍急直泻的古老大河,然后穿上连体胶衣站在齐腰深的河里,漫不经心地提起钓竿、回抽钓线,让柔软的鱼线犹如华丽的彩带一般从我手中飞出去,我要在高山河谷间美美地钓上一条虹鳟鱼!  相似文献   

2.
我在墨尔本     
正大石让我快快钓鱼,说这样警察看到在钓鱼就会放松注意(看来捉鲍鱼被重点监控)。我甩进鱼钩,马上就觉得鱼儿在咬,手感一沉一沉。但猛一起竿,坏了,被水下的礁石挂住了,再一用力,线断啦。接上线重拴上钩和坠,再钓,真钓上来了一条,但只有手掌大小,快快摘下放进了海里。再钓又挂钩了,下面礁石太多,不是理想的钓点。但惊奇的是,却  相似文献   

3.
承蒙《中国钓鱼》杂志逐期惠赐,每每翻阅,常常看到钓鱼爱好者们撰文大谈垂纶心得,且配以照片,钓者高悬各种鱼类,亦有庞然大物者,煞是了得。钦羡之后却发现:还未曾见有钓得黄河鳏鱼者。  相似文献   

4.
麦子 《新青年》2006,(7):34
读过一篇很美的短文<钓鲈鱼>,写的是:那年,我刚满11岁,同父亲去新汉普斯湖中的小岛上去钓鱼.那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月光下,我和父亲分别放好鱼饵,然后举起鱼竿.大家伙上钩了,我同鱼较量了半天,最终把它拉了上来.好大的鱼!而且还是条鲈鱼.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一会儿,对我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你还会钓到的.""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鲈鱼了."我哭泣着大声争辩道.四周静悄悄的,月光下不见有其他人和船的影子.父亲不容争辩.我把大鲈鱼放回湖里.大鲈鱼一会儿便不见了.我绝望地想,也许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鲈鱼了……  相似文献   

5.
西非打鱼人     
环球航海,船员自有船员的苦,也有船员的钓鱼乐,同时也目睹过世界各国五花八门的钓鱼、捕鱼的方式和方法。西非的拉网捕鱼就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万伯翱文学创作50周年暨《六十春秋》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鲁丽、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等出席。铁凝代表中国作协发言致贺。万伯翱是以《元戎百姓共垂竿》这部再版五次的著作,在中国体育界和钓坛享有盛名。这部专写共和国领袖人物和社会各界名流垂钓健身故事的著作,被文学名家和广大钓鱼爱好者誉为"开我国钓鱼散文之先河"。他的散文集《三年春秋》、《四十春秋》、《五十春秋》在文坛也引起了读者关注和喜爱,且受评论家和读者好评。  相似文献   

7.
八月未央     
秦惑 《新青年》2004,(11):4-5
人在岸上钓鱼:鱼在水里钓人. 人在说鱼可怜的时候,鱼也正在说人可怜"小时候听爷爷说,世界上有那么一种鱼,为了寻找属于自己的极乐天堂,炎炎夏日里,它们离开大海逆流而上. 结果很大一部分死在了旅途中.只有极少数能够抵达幸福的彼岸.  相似文献   

8.
临渊坠鹿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接到了远方四弟的来信。信中说大哥病了,也许挺不过这个春天了。他还说,已经给二哥五弟七弟写了信,希望大家能抽出一点时间来看看大哥。  相似文献   

9.
大清早,天空还没有露白,家乡的弟弟就来了个急电话,语气仓促地对我说母亲病得挺厉害,这次恐怕熬不过去了,让我赶紧往回奔。那是仲春里桃花飘香的时节,这个消息却让我的心倏地惊厥了,大脑一时空了,我急急地放下手中的工作,坐上车火速就往老家赶去。  相似文献   

10.
万伯翱兄以写钓鱼散文著名,其著《元戎百姓共垂竿》驰誉域内,数次再版,成其成名之作。伯翱兄多次嘱我为其文赋诗填词,计有十数首矣。某日伯翱兄见示中州洛阳李振炎先生画作,皆为垂钓图,杂以市井人物,仕女草木;——毕现,风姿绰然。我未曾谋其面,据伯翱兄谈李氏已逾七十高龄,亦为钓者。  相似文献   

11.
朱小平 《海内与海外》2012,(9):12-14,32
1925年3月,诗人闻一多在美国纽约留学期间创作组诗《七子之歌》,将被西方列强掠夺的七处"失地"喻为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澳门、香港、台湾(含琉球、钓鱼列岛)、威海卫、广州湾(广东湛江)、九龙、大连,拟人化哭诉"七子"受尽欺凌、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七子之歌·台湾》中有如下沉痛之句:"琉球是我的群弟……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相似文献   

12.
杂家李滨声     
有情有义无悔人生20余载炼狱苦难,未曾磨掉李滨声骨子里的幽默,更没能改变他天性中的善良,反令他愈加的平和、豁达。此次采访,赶上李老小孙女在侧,告诉我,说前二天上网发现爷爷的一张画儿遭人"仿制",还明目张胆地拿到拍卖公司卖了2万多块钱!"那还不告他们?!"我说。滨老道:"他们(拍卖公司)也是因为有人告了那个仿画儿的人,才知道是假的。那个人还仿了其他画家的画儿。唉,算了吧,他也是看得起我才仿我的画儿,其实我的画儿有什么啊?!只是我觉得挺对不住买假画儿的那个人,人家是因为喜欢我的画儿才受骗的。我跟拍卖行说打算送给他一本我签名的漫画书,做一点补偿。"  相似文献   

13.
李萍 《新青年》2002,(12):7
舅家的弟弟小我一岁,小的时候,我们一见面就打起没完。有一次,他到我家玩,相中了我的小储蓄罐,任我嚎得惊天动地,他愣是得意地捧回了家。为此,相当长一段时间,我都十分记恨他--他写字,我就说还不如蟑螂爬的好;他朗读英语课文,我就说外国人听不懂中国人听不明白;舅舅、舅妈工作忙,他初中时已学会了做几道好菜,我就说他挺大个男的娘们叽叽;高中以前,他又矮又瘦,我说他是豆芽菜;高中一年,他竖向一下子窜到一米八,横向却没有任何发展的迹象,我说你现在跟刀螂似的是不是吃假耗子药啦……他也不甘示弱,笑嘻  相似文献   

14.
两封信     
正我挺小的时候,就迷恋上了文学。如今年过花甲,不甚了了,但仍初心不改、苦苦追求。无论当年劳作在庄稼地里,还是如今忙碌于写字台前,总是见缝插针,读、写。有耕耘也就有收获,40多年来,竟也接连不断在报刊上发表了被人们唤作"短诗"、"小小说"、"散文"之类的文字,数量已经过千了。有的被收进一些选本,有的还获得一些不大的奖项,甚至还侥幸出了几本集子。而且身为农民身份的"草根",还先后被北京和中国两级  相似文献   

15.
爱情发生后,我们是要寻求那种"两相碰撞"的性感,还是"俩俩组合"的安全感? 罗西的观点是,恋爱,如果纯粹是找安全感,还不如回家向父母要.恋爱就是春天来了,有一点慌乱的嫩绿在枝头,有一些试水的小鸭犹豫而兴奋地荡起涟漪……  相似文献   

16.
龙年六月,笔者从西客站出发,踏上了前往拉萨的T27次列车。短短40几个小时,从海拔100多米上升至5000米以上,可谓"平步青云"。有人讲"看景不如听景",还有人鼓吹"卧游":躺在沙发上,裹在被窝里即可周游世界,悠哉美哉。殊不知,这样的感觉再"逼真"还是虚的、假的。你没有进入那个"氛围",你没有身临其境,就不可能有"真切"之感。我要说,西藏之旅,不虚此行。  相似文献   

17.
如果连我都看了<蜗居>,我想,不会有人不看了. 生平最恨电视剧,为了迎合一部分观众的口味,这帮家伙把老祖宗的油饼说成天上的明月,好好匹骏马弄成骡子的样子,古代小脚老太太的裹脚布知道吧,某些电视剧还不如,人家又臭又长,好歹一只脚一根,可他们呢,一只臭脚丫,要弄出若干根裹脚布来.这有多可恨!  相似文献   

18.
范敬宜是位与人为善的好人,平易近人,颇有君子之风,因此在新闻界、文化界有一大批朋友,大家都叫他老范。著名画家董寿平在1992年举办了一次个人书画展,此时画家已经88岁了,但他记忆力颇好,在展出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董寿平先生将自己新出版的一本画册签上字,托我带给范敬宜,并邀请老范去看展览。我将画册转送给老范时,老范认真地翻阅起来,不住地赞叹作品真好。接着半开玩笑地说:"我搞管理不如写文章,写文章不如写字,写字不如画画,现在让我  相似文献   

19.
过年看画展     
正"春晚"有选择地看过了,亲朋好友的年也拜过了,……节日里还能干些什么呢?清晨,小儿子来电话约我去看画展。我问:"谁的画展?"对方答:"张大千的!"我立即愉快地同意了。我们来到中国美术馆——我已经几年都没有来过了——,停好汽车,便向展览楼走去。我想,肯定参观的人是不会多的,因为春节期间那种"乐翻天"的热闹活动,实在实在是太多了,那里有吃有喝,有说有笑,有打有闹,有燃有放,谁还能被这种平平  相似文献   

20.
一位小男孩想找个工作,正好有一家商铺想招一个小店员.小男孩就跑去试.共有七个小男孩都想在这里碰碰运气.店主说:"你们都非常棒,但遗憾的是我只能要你们其中的一个.我们不如来个小小的比赛,谁最终胜出了,谁就留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