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行政诉讼协调和解结案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法院通过协调促使当事人“合意和解”,并以原告撤诉的方式使案件“案结事了”的做法近年来被广为推崇。然而,由于协调和解制度在立法上的缺失,使得该结案方式的合法性难以确认,也不利于保障行政诉讼目的的实现..实践中,应将行政诉讼协调和解结案方式以规范的形式确定下来,如制作格式化诉讼协调和解的法律文书、限定“协调和解裁定书”的适用范围、确立瑕疵和解协议的救济途径等,真正发挥协调机制对行政审判职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下的行政诉讼中尚未确立和解制度,但在司法实践中已经有较多应用,根据目前的制定法来看也并未明确排除和解制度。在行政纠纷解决的需求当中,主张构建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呼声日益增高,和解为行政诉讼提供了一个灵活与多元的解决方式,有其适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推动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良好运行,需要厘清和解的主体、客体、程序等构成要件,明晰司法实践中的适用范围及原则,阐述和解的启动、进行、终止的具体程序,明确和解协议的效力,以期实现案结事了。  相似文献   

3.
洪彦 《唯实》2004,(4):53-56
我国现行三大诉讼法中规定的证明标准均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在有限的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理论研究中,也都把其认定为在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之间或简单地套用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而在实践中根据行政案件的不同性质,往往适用不同的证明标准.研究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应当有恰当的方法论,从价值选择的角度研究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就是其中之一,在该种方法下得出的行政诉讼证明标准既为法官提供了宏观指导,也符合了行政诉讼的目的,能够根据不同性质的行政案件,公平合理地作出裁判.  相似文献   

4.
调解被誉为"东方之花",作为中国本土的纠纷解决方式在民事诉讼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行政诉讼领域却鲜为人知。目前我国行政诉讼法中,对调解的规定较少,应从行政诉讼调解程序的原则、立法模式、具体操作程序方面重构一个科学完善的行政诉讼调解程序。  相似文献   

5.
康军 《求实》2009,(Z2)
一、刑事和解的渊源与意义 刑事和解作为近期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新事物,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尤其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背景下,强调司法机关在严格遵守法律、打击犯罪、保障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注意适用宽缓制度与措施化解社会矛盾,适应社会发展新阶段的纠纷解决与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刑事和解制度的实践,无疑对于司法机关现阶段的指导思想与各项实际工作将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行政诉讼和解的目的在于节省司法资源,尽快结束诉讼,这符合构建和谐诉讼的理念。和解协议在性质上既具有行政法上的性质,又具有诉讼法上的性质。经确认的和解协议具有与生效判决相同的效力。当和解协议存在瑕疵时,结合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现状,我们需要通过再审来启动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7.
王应强 《学习论坛》2008,24(4):78-80
在我国行政诉讼的司法实践中,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的比率极其低下,这就是人们所称的"民告官,不见官"现象.行政首长不愿出庭应诉,表面看是因为行政首长事务繁杂所导致,实质上是对行政诉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法治意识淡薄的一种表现.建立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已经具备了必要的条件.构建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要从立法的完善、制度的设计以及观念的更新等方面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情况下,行政决定转化为行政合同的必要性为:行政合同的应用已经成为世界性发展趋势;我国传统行政存在着与现代民主行政不相协调、与合作行政相背离等弊端;行政合同是扩大行政参与、实现行政民主化的要求;行政合同可以弥补立法不足,替代立法机制;行政合同的应用体现了依法行政的理念;等等。  相似文献   

9.
在行政诉讼证明标准问题上,应该直面现行"客观真实"标准的缺陷,借鉴大陆法系国家诉讼法中普适的法官自由心证标准。同时,不能照搬国外行政诉讼证明标准,而应结合我国的行政实践,构建多层次的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可将其设定为排除合理怀疑标准、占优势盖然性标准、合理可能性标准,根据不同的案件情形对应适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检察机关在适用刑事和解的实践探索中尚存在诸多问题,其关键在于检察机关的司法能动缺乏应有的制度规范和保障。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应当确立正当的能动司法观念,并与司法克制主义相统一,在此观念基础上,对刑事和解的基本制度及监督制约机制予以规范.将不同诉讼环节的刑事和解制度相互衔接和协调,并在相关配套保障制度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立法人性化是通过立法形式对人既有的和不断提升的需求和权利的确认,立法应最大可能地使相互矛盾着的主体需求、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得以共存.现代立法缺乏对人性的认识,所以要求法律必须在极其细腻的精神和价值层面寻找到一个合理的正义根据和原则,来协调解决人性的内在矛盾浮现在社会生活中时所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进一步认识人性的作用,达到一种理性平衡,使立法更加人性化.  相似文献   

12.
冯勇 《唯实》2008,(11):69-73
要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就必须解决原告资格问题,即要有适格主体代表国家和社会公众提起诉讼。而检察机关代表公益的特性,使其可以成为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因此,对涉及重大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政案件,检察机关应当可以原告身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3.
行政诉讼法是规定行政诉讼程序的法律。它既是人民法院处理行政案件所遵循的规则,又是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行政诉讼活动所必须遵守的法律准则。 我国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4.
《求贤》2010,(1):20-20
行政诉讼通常被称为“民告官”。最高人民法院最近发布了当事了《关于保护行政诉讼当事人诉权的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行政案件受理,依法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切实解决行政诉讼“告状难”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甘乐 《世纪桥》2007,(5):49-50,52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对法院审理行政许可诉讼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由于行政许可行为的受益性和外部性等特点,必然引起行政诉讼案件类型和数量的增加,从而在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当事人的资格、判决方式等方面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对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制度和法院的行政审判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确立具有开创性意义,在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行政诉讼制度的实施面临立案难、审判难、执行难等诸多困境,这有主观认识和客观法治环境等复杂原因,亟待修改完善.在当前有必要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行政审判体制改革、行政诉讼法实质修改三个层面对我国行政诉讼进行观察和审视,从而推动行政诉讼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17.
刘煜 《理论学刊》2020,(4):110-118
行政滥诉作为目前行政司法审判实践中的一大难题,已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最小化交易成本,进而达到社会成本的最低化,这是运用法经济学的方法分析规制行政滥诉行为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在激励机制的构建上,如何减少对行政滥诉者起诉的激励,也是目前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行政案件审判中引入调解、和解等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通过提高诉讼成本减少对行政滥诉者的起诉激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近期发生的交通肇事犯罪案件,通过分析我国刑事被害人权益保护的现状,提出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的政策背景下,妥善运用刑事和解政策,不断探索和完善社会矛盾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9.
用科学发展观审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它还需要面对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不平衡、"三农"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务实的态度去认真总结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从而促使在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20.
行政诉讼证明标准,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的过程中,对当事人履行举证责任、证明案件事实,特别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所应达到的程度标准。我国长期以来把客观真实作为行政诉讼证明标准,本文分析了这种做法的弊端,并提出法律真实作为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合理性。最后对具体的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建构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