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位80岁的老人和他受过高等教育的儿子坐在沙发上聊天.突然窗台上飞来一只乌鸦.老人问道:"那是什么?"儿子回答说:"那是一只乌鸦." 几分钟过后,老人又一次问道:"那是什么?" 儿子不耐烦地说:"爸爸,我刚刚告诉你了,那是一只乌鸦."  相似文献   

2.
养老的话题突然热了起来,先是安徽有一位85岁的老人在儿子死后无人照料,活活饿死了。村民指责村干部没有救助老人,村干部回答说:谁让他没有儿子?村干部的说法明显不正确,因为  相似文献   

3.
电脑量刑是与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常,法院审理刑事案件,最后给被告人判刑时,在法律规 定的刑期里,判多少年,法官是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的。但现在,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人民法院改变了这一做法。 今年3月,淄川区人民法院开发了一套规范量刑软件系统, 只要把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输入电脑,只需短短的几秒钟,就可以 算出被告人应判的刑期,人们称之为"电脑量刑"。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书记员,我与当事人的距离是零。我的感情经常会跟着他们起伏跌宕。墙角边蹲着一位老人,上身着一件七十年代的蓝制服,一顶破草帽遮住了老人大部分脸庞,那双颤抖的手紧紧地握着手中的拐杖。没有看见老人的眼睛,他始终低着头注视着脚下,我注意到那是一双沾满泥巴的脚。这就是本案中的申请人——康海,一位渴望亲情更胜金钱的老人。  相似文献   

5.
让我钟情到如今──记我的第一次出庭公诉高战胜“开始学剃头,碰上络腮胡”1992年8月25日,是我第一次出庭支持公诉的日子,其时我刚独立办案,没曾想马上碰到了一个难题。那是一起抢劫案,案情很简单:一天深夜,被告人李某在一家属楼上盗窃时将被害人段某某惊醒...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今年3月8日,某县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胡某以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3000元并于当日将刑事判决书送达胡某,同时送达了一份取保候审决定书。但看守所没有将其立即释放。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九条规定:第一审人民法院判被告人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宣判后应当立即释放。但没有提到被判缓刑的被告人是否应立即释放的问题。请问:一审法院对被羁押的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的,应在何时释放被告人?湖南省临澧县人民检察院张建初张建初同志:缓刑判决是一种有罪判决,表明被告人已构成…  相似文献   

7.
黄晓云 《中国审判》2011,(10):14-16
法院的探索 “法庭给了我充分的诉讼权利,尤其怎样判刑,也让我发言,无论法庭怎样判,我都相信法庭是公正的。”——一起故意杀人案件被告人在最后陈述阶段这样说道。  相似文献   

8.
在刑事案件中,律师接受被告人的委托或经人民法院指定担任被告人的辩护人进行辩护,是律师所有工作中一项最重要的工作。这是因为刑事案件性质比较严重,情节比较复杂,结果又往往要使被告人受到刑事处分,严重的要判徒刑,最严重的还要判死刑;而在审判过程中,被告人常常因处在特殊环境下,行动不能自由;情绪紧张,思想异常,存在着许多顾虑;有的更因文化低,法律知识缺乏……。所以法律上虽然明文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  相似文献   

9.
前个时期,我被法律顾问处指派接受某刑事案件被告人近亲属的委托,在一审判决后的上诉期内提出上诉。按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九条第一款关于“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的规定,我以律师的身份,持“律师会见在押被告专用证明”,去某看守所会见在押的被告人,征求是否同意近亲属提出上诉的意见。该看守所接待人员(曾两次请示该所负责人)表示:被告人在一审判决后没有提出上诉,也没有委托律师辩护,因此拒绝我会见被告人;又称,该被告人是由人民法院羁  相似文献   

10.
<正> 共同犯罪案件中,在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只凭几个被告人一致的口供能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呢?这个问题在法学界是有争论的,司法实践中的作法也不统一,大体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根据共同被告人一致的口供可以定案,因为被告人口供是法定的重要证据,共同被告人可以互为证人,他们一致的口供可以互相证明其真实性,根据几个被告人一致的口供定案就是根据证据定案。第二种意见认为,根据被告人一致的口供可以定案是有条件的,必须是在共同被告人之间没有串供,而司法人员又没有采用刑讯逼供、诱供等非法方法取得口供的条件下才能定案。第三种意见认为,单凭共同被告人一致的口供,没有其他证据不能定案。我不同意前两种意见,同意第三种意见。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坐公共汽车时我经常给别人让座,这几年出国旅游了几次,我也把好的习惯带到了国外。前年我在美国波士顿坐公共汽车去看文艺演出,途中上来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周围乘客或闭目养神、或埋头看报纸,根本没有给老人让座的意思。我用英语招呼那老人坐我的座位,没想到我的好心却引来全车人怪异的目光。那个老人似乎并没有领情,很不高兴地说:“先生,我没必要坐你的座位, 难道我看上去不够健康鸣?”我觉得讨个没趣,嘟囔着:“给老人让座难道有错吗?”他听了这话几乎喊了起来:“上帝!难道我已经老了吗?我才35岁啊!”这次轮到我惊讶了,他满头白发,年龄居然比我还小。  相似文献   

12.
沙洲  黑丁 《法庭内外》2011,(6):15-19
2009年3月11日,一个蓬头垢面的中年男人走进北京市通州区法院,一开口露出被香烟熏黑的门牙说:"我欠下别人几个亿的债,这辈子是还不上了。你们法院判了几十起,也抓了我好几次,我已经家破人亡,我想以命抵债又觉得对不起人家,你们找个罪名把我判了吧,这样我心里还会好受些!"接待法官太熟悉这个在北京通州赫赫有名的富豪赵启平了,他拥有众多产业头衔和花环:他是闻名全国的"京都蘑菇王",他在北京有多处种植基地、在山东诸城市有一座闻名遐迩的障日山庄,他的"你当老板我打工"广告词传遍京城,他是全国乡  相似文献   

13.
王生志是江苏农民,从小习武,梦想当警察。在一次帮助弟弟摆脱黑道生涯的救助中,深入黑道,行走江湖,成为"编外卧底",被黑道人物推崇为"老大"。 他总共帮助公安部门破获大小案件70余起。由于不明真相,乡亲们把他当坏人,亲人不理解他,最后他不仅失去村干部的工作,连生活都没有了着落…… 下文节选自王生志的自传《我把黑道搞惨了》,让大家能了解一位普通农民10年打黑的侠义壮举。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宪法》和《刑事诉讼法》均未禁止被告人在侦查阶段委托辩护人,但几十年来的律师虚无主义观念加之法律未对审判阶段之前的律师工作作出操作性规定,在实践中律师不能介入刑事诉讼全过程,严重妨碍被告人辩护权的有效行使。按目前实际,律师介入刑事诉讼全过程是严格执法的需要。一、律师的辩护职能依附于法律赋予被告人的辩护权利,被告辩护权利的保障有赖于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全程介入。被告人辩护权包括自行辩解权和委托他人辩护权。其中自行辩解权是委托他人辩护权的基础,即没有自行辩护权,必然没有委托辩护权。而取消了委托辩护…  相似文献   

15.
赵蕾 《政府法制》2011,(6):26-27
不止一位委员有更进一步的观点,坚持将这条"老年人免死"的规定完全删除。假设,有一位老人划了根火柴,结果火灾殃及整栋大楼,造成了几十人、上百人的死亡,后果很严重,该不该判死刑?最新的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中,"75岁以上老人免死"设限,立法"留尾巴"引发激烈争论。如果目前的草案得以通过,中国这种附加限制的"老人免死",将成为世界上罕见的立法例。有人认为,对于中国的现实来说,老人免死的限制,也是"遗憾的必要"。另有人认为,这反映了社会潜意识里多强调打击犯罪,而少有宽宥平恕之心。  相似文献   

16.
在浙江省一个小小 的丁桥镇长睦村里,几 个村干部竟用打白条等 非法手段蛀空了一个亿 元村,每人贪污达百万 元之巨。这些村干部官 不大,权却不小,贪污受 贿数额之大在国内村一 级组织中恐怕也极为罕 见。无独有偶,被判死刑 的原海南东方市市委书 记戚火贵也是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7.
我有一个梦     
王波 《法治研究》2006,(10):15-15
人们常说:“律师的天职就是为当事人争取尽可能多的权益。”对此,我深有感触。做专职法律援助律师,今年已是第四个年头。四年里,我和我的同事们帮助过因高压电击失去双臂的少年,因难以忍受丈夫虐待而精神失常的姐妹,因矿难而终身瘫痪、子女辍学的工人……我亲眼看到这些生活在最底层的贫苦百姓正亲历不公,却很难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他们像饥饿中需要食物一样渴求着法律援助。他们给了我一个梦:就是将自己的所学实用于工作,服务于民众,为弱者伸张正义,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亘古的理念。特别是刑事案件中,帮助被告人依法提出无罪或者罪轻的意见,对当事人而言不仅是公平与正义的体现,更是对一颗冰冷绝望的心,甚至一个脆弱微息的生命的拯救。我的第一次无罪之辩是为一审判处死缓的楚某辩护。当我到看守所会见他时,他正一遍遍反复念叨着:“我没有杀人,我没有杀人……”从他无助和濒临崩溃的眼神里,我感觉到了肩上的重任,也感觉到了勇敢面对和傲然前行的力量。通过无数个白天的调查走访,无数个黑夜的挑灯阅卷。终于,在激烈的庭审后,法庭采信了我的辩护意见,被告人得以无罪释放。望着薄薄的一纸判决,我想在我的梦想里不仅播种着公平和正义,还播种着人间的温情和希望。当然,律师付出的种种努力,有时并不仅是为了追求胜诉的奖赏。另一个案子,更让我读懂了判决背后刑辩的价值。那是一个被告人涉嫌强奸、故意杀人的案子。历时三年,进行了三次一审程序。我也相应地作了三次疑罪辩护。  相似文献   

18.
最后一次提讯王培珍那是一个下雪天。我早早来到办公室,取出《批准逮捕决定书》正要填写,科长走了过来,对我说;“先别填了,等会儿我俩再去看守所提讯一次被告人。”我嘴里答应着,可心里却有点不高兴。已经提讯两次了,被告人的供述与公安机关认定的犯罪事实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对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剥夺。”最近,我们发现有些审判人员在向被告送达判决书、裁定书时,没有向被告人讲明,上诉是被告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也没有向被告人说明应该如何行使这项诉讼权利的法律手续。而是首先询问被告人是否上诉,有的当庭询问、也有的直接对被告人说:“十天上诉期,你不  相似文献   

20.
徐苏林 《检察风云》2005,(18):12-15
法庭进入被告人作最后陈述程序时,王学英泣不成声:“说句心里话,我现在的心情很痛苦、很沉重,我受了一辈子教育,可是却没有考虑自己行为的影响和后果。我上有年近90的老父母。下有儿女、外孙,由于我们夫妻的缘故,给他们带来很大的伤害,我希望能给我一个机会重新回到他们身边,再给我一个做女儿、母亲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