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有些同志以我国社会没有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直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和“过渡时期”)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这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为由,对找国的社会主义实践进行任意的否定。超越资本主义阶段究竟是否违背历史规律?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些看法。一、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并非不可逾越的阶段说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阶段便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一条重要的根据是,马克思把人  相似文献   

2.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进行了反思,其中有正确的和不完全正确的意见,也有不正确和错误的意见。还有一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完全否定社会主义,主张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总之,提出的问题很多,意见也众说纷纭。除了明显的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外,大量的还是学术问题。这里,仅就几个问题的观点作些介绍。一、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问题 1.落后国家搞社会主义是否“超前”一种意见认为,应当区分“超前”与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含义。“超前”不同于超越历史发展阶段。落后国家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而比资本主义国家提前进入社会主义,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3.
列宁对俄国发展道路问题上的错误思潮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批判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主张。具体包括:批判民粹主义的“非资本主义道路”,强调俄国要通过发挥资本主义进步作用和清除封建残余走向社会主义;批判宣扬资本主义“永恒论”的“合法马克思主义”,强调俄国资本主义具有历史暂时性;批判普列汉诺夫等人否定十月革命的“历史灾难论”“早产论”“经济决定论”,强调落后的俄国可以先夺权再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批判新经济政策问题上的“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小资产阶级革命主义”,强调要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并保证新经济政策俄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颜满撰文认为在社会科学领域中,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抹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宣扬资产阶级的“趋同论”。 “趋同论”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正在走向同一条发展道路,有着极为相似的发展过程。例如,它们都搞工业化、  相似文献   

5.
有人这样引证马克思:说按照马克思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论述,整个社会历史是按照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顺序发展的。他们以此证明:社会发展的资本主义阶段是不可逾越的。中国逾越了资本主义阶段,所以现在要补资本主义的课。有人还说,只是“由于理论家的?懦和对极左思想的让步”,才没有提出“资本主义不可逾越”的问题。这种“补课论”的错误是明显的。但由于它硬拉上马克思主义原理为自己作装饰,容易迷惑那些对马克思主义和历史知识都接触较少的年轻人,因此,我们很有必要重新学习马列著作和党的文献的有关论述,以便正本清源,澄清是非。社会发展总规律不排除个别国家特殊情况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确实根据社会经济结构质的规定性,按照历史发展总顺序,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五种基本形态。这就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包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发展阶段)。但是,无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没有说过。一切国家都毫无例外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结论,它已经而且必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证实。然而,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却宣扬两种制度的“趋同论”,抹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他们把“趋同论”奉为至宝,不遗余力地加以鼓吹,说什么“趋同论”是一种“真正的科学”,是反映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的“可靠的理论”。我们认为“趋同论”并不是什么科学理论,而是一种精巧的为资本主义辩护的理论。这可以从它的思想渊源、基本内容、阶级基础等方面看出来。本文主要分析“趋同论”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7.
极少数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人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中国紧迫需要的”,要“回过头来再补课”,主张引进“资本主义思想、理论、意识形态。”如果不这样做,就是“超越”历史阶段,就是“公开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究竟是谁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进程的论述?这是需要澄清的。按照“补课”说的观点,人类社会只能按原始公社、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顺序渐进。只有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才能进入社会主义。其实,此说既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世界历史上,日耳曼人  相似文献   

8.
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般规律的有序递进性和个别跳跃性的统一,社会发展中的跳跃性是生产关系的可超越与生产力的不可超越的统一。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一种跨越,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又充分说明社会历史的跨越是受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制约的。坚持走邓小平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才能真正实现对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根本性跨跃。  相似文献   

9.
张惟英 《团结》2002,(3):46-47
1959年,社会民主党内曾发生过一场著名的讨论。中心议题是“社会主义是不是由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过去社会民主党人曾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规律将导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但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悲剧,尤其是希特勒法西斯的统治后,他们认为历史规律是靠不住的,希特勒在一夜之间就摧毁了社会民主党以前取得的所有民主成就;同样,资本主义的崩溃也是不能指望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社会的崩溃并没有使任何一个问题得到社会主义意义上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王若望说:“我们对中国自己这个国家怎样一个情况也是模糊的,对它的认识也是错误的,认为有了共产党领导,就可以建立社会主义,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是彻头彻尾的主观幻想”。又说:“按照马克思对社会发展的阶段的分析,整个社会发展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而资本主义世界各国有一、二百年的历史,估计还要走一百年到二百年,而我们打了十年游击战争,就在天安门宣布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了,行吗?如果行的话,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一钱不值。这就叫主观唯心主义。结果怎么啦,弄得大家无饭可吃。弄得来也会饿死人啦。”在这里,王若望给我们设下了一个圈套,即如果认为马克思说过的人类经过五种社会形态,其中包括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理论是对的,那么我们跳过资本主义的独立发展阶段,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错的;如果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对的,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一钱不值。非此即彼,似乎使我们  相似文献   

11.
“趋同论”是西方学者关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逐渐“融合”的理论。对“趋同论”需要作专门的研究、分析和批判。本文所涉及的则是国内一些与私有化有关的,即能够成为私有化理论依据的趋同论观点。其中主要是如何看待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性质和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一些论者认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民家中国有经济和股份公司的发展,表明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具体来说,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产生了若干集体的、公有的因素”,“国有经济具有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已经出现某些社会主义因素”,甚至具有“某些人类高级社会的特征”。因而有人断言,“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概括当代的观点是陈腐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社会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正是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之间又统一又斗争的矛盾运动,形成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但是,有人总感到困惑,既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生产力这么落后,为什么能搞社会主义?既然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阶段,为  相似文献   

13.
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9年,社会民主党内曾发生过一场著名的讨论,中心议题是“社会主义是不是由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过去社会民主党人曾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规律将导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但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悲剧,尤其是希特勒法西斯的统治后,他们认为历史规律是靠不住的,希特勒在一夜之间就摧毁了社会民主党以前取得的所有民主成就;同样,资本  相似文献   

14.
“趋同论”作为现代资产阶级的一种理论观点,最先是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于1961年提出来的。其基本思想是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其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将日益朝着同一个方向迈进,两种社会制度将逐渐趋于一个既非社会主义又非资本主义的所谓“后工业社会”。“趋同论”实际上是在世界社会主义体系日益发展和强大的资本主义世界各种矛盾深刻化和复杂化的新形势下,国际资产阶级企图使社会主义“和平过渡”到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不战而胜”社会主义,从而摆脱以至于最终消除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困扰的策略和方案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5.
蒋一苇在著名的《经济民主论》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人的两次解放。他认为:资本主义的伟大历史功绩,是把劳动者从封建的人身依附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实现了“人的第一次解放”;社会主义不同层次的集体组织和群体意识的形成,使人由“个体人”转化为“集体人”,将是“人的第二次解放”。今年3月,他在给笔者的一封信中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的灵魂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本主义”,如果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是历史的方向,是否由于生产、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从以个人为本位的人本主义发展为以集体为本位的新的人本主义?其实社会主义冠  相似文献   

16.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革命究竟在哪里爆发并取得胜利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们分别依据自己所处历史时代提供的历史条件,提出了一系列论断.对于这些论断,理论界长期众说纷纭,各执己见.有人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在生产力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爆发并同时取得胜利的思想;列宁在帝国主义时代,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或几国获得胜利的理论.有人认为,“同时论”和“一国论”都是马恩坚持的思想,“同时论”是指共产主义革命是世界性革命,各国无产阶  相似文献   

17.
前几年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时,以“老祖宗”自居的王若望曾慷慨陈词:“按照马克思对社会发展的阶段的分析,整个社会发展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我们打了二十年游击战争,就在天安门宣布不要资本主义了,马上跳到社会主义了”,“结果历史来惩罚我们”。“难道我们那么大的国家,那么几万万人就能超越这二百年的历史吗?如果能超越,我认为这就公开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这真是彻头彻尾的主观幻想。”王若望自以为这番言论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实际上,恰恰相反,他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浪潮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的进行,在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之中都产生了一些共同的现象,据此,西方学界兴起了“趋同论”,认为两种制度正趋向同一,企图用“同一社会”代替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共产主义社会。我国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宣扬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趋同论”,否认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企图在我国全面推行资本主义,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如果仔细分析这些共同的现象,就可以看出它们主要是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某些共有特征和要求。例如,就经济方面来说,首先表现为两者都有发展科学技术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实践问题。多年来,“左”的思想理论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关系绝对化,不敢讲二者的继承性、联系性以及相互借鉴、相互合作的必要性、可能性。近年来,有些人又鼓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趋同论”,否定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以及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大趋势。由此可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对于反“左”防右,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使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更加主动,都具有极…  相似文献   

20.
最近,邓小平同志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应坚持社会主义,但要进一步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困的社会主义。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现在我们正在向这个路上走。”赵紫阳同志认为,小平同志的谈话,是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是“很有新意的”,“很可以开窍的”。这个“再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