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序言 韩国现代政治思想以中立派的大公主义闻名遐迩。大公主义是岛山安昌浩先生在中国后期活动的主要思想。在同一时期,赵素昂先生还创立了三均主义,三均主义与新民族主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20世纪20年代以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在韩国也开始掀起社会主义解放运动的高潮。因此,在当时,阶级矛盾思想被看作是比民族解放思想更为重要的历史概念。按  相似文献   

2.
社会民主主义与自由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西欧主要政党的政治意识形态,社会民主主义与自由主义有其对立的一面,也有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另一面。这在英国工党和自由党,德国社会民主党和联盟党的政治实践中已得到证实。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和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政党之间达成的共识是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达成的妥协,其思想基础是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趋同,而导致这一妥协也有相应的客观条件。但是社会党存在一个“身份特征”问题,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政党方面也有其两难困境,作出已经产生新自由主义共识或社会民主党已经“新自由主义化”之类的论断还为时过早。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考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论证了资本主义发达的高度将是社会主义的基础,因而设想,社会主义将会在英、法、德、美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最先建立。历史的发展和革命运动的实际却是尚未完成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相对落后的俄国,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这样,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的俄国社会发展顺序的颠倒,就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聚焦到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体制的一国社会主义,是特定时代条件下,斯大林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俄国实际所建立的社会主义。斯大林宣布苏联已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其实只是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历史任务。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成为斯大林体制的历史负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也是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尚未完成的相对落后的国家。历史的共性是斯大林体制被当作社会主义共同模式的时代条件。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共有的、越"左"越革命的幼稚病,是小生产占优势国家背负的、改革斯大林体制的沉重历史包袱。中国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终于为相对落后国家在完成民主主义革命遗留历史任务之后,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从而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斯大林主义的根源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斯大林主义是俄罗斯传统与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合流,其形成显然具有路径依赖特征。今日普京变革的社会背景和制度环境与苏联新经济政策后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从这一意义上讲,用新的语言和符号包装起来的斯大林主义的再现未必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在日本的传播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诞生于西欧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日本的传播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日本无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从不了解到逐步了解,进而朦胧向往,直至最终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同日本革命运动相结合的这一过程经历了多次反复的比较、探求和斗争。 一、“社会主义”思潮在日本的早期传播 由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后进性,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在日本的早期传播极具特色。在日本,社会主义思潮首先是由维护天皇专制的明治维新的启蒙思想家,官僚学者和传教人士传入国内的。 众所周知,日本是通过1868年的明治维新才逐步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之时。正是西欧自由资本主义走向成熟时期。这时期,在西欧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已完全暴露出来,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有了新的发展。资本主义的  相似文献   

6.
郭树勇 《美国研究》2003,17(1):137-148
20 0 2年 10月 ,北大出版社出版了美国新自由主义国际政治学大师罗伯特·O .基欧汉主编的《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下称《批判》) ② ,显示出其独到的学术关怀和人文精神。《批判》汇集了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建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国际关系理论诸流派领袖人物的精粹 ,虽成书于上个世纪 80年代中叶 ,但它极具前沿性 ,其思想深度、学术取向和价值关怀至今仍没有被超越。近 2 0年来 ,每当学者们意欲穷究国际政治学之本真 ,洞察国际政治发展之逻辑时 ,人们还是不能绕过《批判》。《批判》率直、深刻与思辨的光芒 ,影响了…  相似文献   

7.
韩国儒学史研究的里程碑——《韩国儒学思想史》(五卷本)评介●琴章泰1997年,崔英成的《韩国儒学思想史》(五卷本)全部刊行。在应该对20世纪进行总结的时期,这部书的刊行,不仅是韩国儒学领域,而且是韩国思想领域的一件大事。就好像只发表短篇小说、数十年间...  相似文献   

8.
三、全球性资本主义和媒体战阳全球性资本主义时代的媒体环境的特点,可以归纳如下:①技术开发的无限竞争;②多频道多媒体的无限竞争;③跨国媒体资本的无限竞争;④以产业理论为中心的无限竞争。无限竞争这一新自由主义口号正被广泛地应用于媒体产业理论的情况下,以往由政治而组织形成的民族国家时代的媒体的调节体系逐渐被视为过时,取而代之的是全球性媒体资本正在追求高利润并且探索更有利于投资的媒体环境。全球性媒体根据灵活性积累(fletibleaccUInulation)战略,在全球媒体结构上正在弓l起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变化。进而,又…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韩国在政府的强势作用下,经过资本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汉江奇迹”,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政治上,自1987年终结威权主义实现民主化以后,正迈向21世纪的市民社会时代。早在1987年韩国总统卢泰愚在其所著的《平凡人的伟大时代》里就阐述了其“明朗而又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特写之二“纯社会主义”的厄运斯大林的批评者和辩护者的相同思维模式绝大多批评斯大林及为它辩护的人是没有分歧的,这似乎是怪事。他们的社会思维的根本模式是相同的,是按同样的一些图纸绘制出来的。斯大林主义的支持者也好,反对者也好,都把通向社会主义的运动想成是脱离异族的社会主义过程。他们都认为,社会主义——这是取消原有的多种成份,首先是小农生产;如果不进行强制,不使国家的整个生活服从中央就不可能达到社会主义需要的计划性;只有通过社会无产阶级化才能抵制小资产阶级蜕化  相似文献   

11.
1939年,东欧国家相继发生剧变,原先的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纵观三年多的变化,东欧各国变化的主题,就是“回归欧洲”。即去除斯大林主义的东方模式的种种影响,复归欧美主流文化,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实现彻底的“西化”。可以说,就本质而言,这种变化所要求的是一种与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轨迹完全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因而也决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60年代实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后,韩国被纳入国际经济体系之中,并与之同步演化。随着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主导的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出口贸易的严重依赖使得韩国政治经济发展受到全球市场的制约与影响。本文运用相互依赖理论来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韩国发展战略转型之间的相关性以及韩国经济结构的变迁及其与政治转型相互型塑的发展结果。  相似文献   

13.
近百年欧洲社会民主党与自由主义政党在意识形态方面相互斗争又互相渗透的历史是涉及欧洲社会民主党评价的关键命题。社会民主党继承了启蒙主义“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并把平等扩大到分享社会福利方面,欧洲社会福利国家的成就即是社会民主主义方案的历史功绩。与此同时,从伯恩施坦到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欧洲社会民主党经历了三次自由主义化之后,日益与自由主义政党趋同,并最终放弃了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目标,这从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家托马斯·迈尔的最新著作《社会民主主义理论》一书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相似文献   

14.
1995年韩国汽车保有量据韩国汽车工业协会的资料,到1995年年底为止,韩国汽车注册数为846.89万辆。在过去5年间,每年增加100多万辆,新增加的汽车当中80.6%为轿车(857577辆),19.4%为公共汽车和卡车(206977辆)。自1989...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世界面临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人们开始对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进行讨论和反思。特别是对美国自由资本主义模式的反思更为突出。通常来讲,从15世纪末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就一直存在着政府干预与自由经济这两大经济思潮及其政策主张。自由经济或者说经济自由主义把引导和协调千千万万人生产和交换活动的市场经济机制看作是“看不见的手”,  相似文献   

16.
金泳三政府的改革政策马敏镐金泳三就任韩国总统,结束了韩国自1961年以来长达32年的军人执政历史,开创了文人执政的新时代,终于在韩国建立了文人政府。金泳三文人政府推行改革已有两年,这两年中韩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改革的目标是清除权威主义时期的不合...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东亚三国分别走了不同的历史道路.中国的道路是,封建王朝体制--国家社会主义体制--多种经济并存体制;韩国的道路是,封建王朝体制--殖民地资本主义体制--外围资本主义体制;日本的道路是,封建幕府体制--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体制--中心资本主义体制.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他立足于现实社会,把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他在肯定资本主义制度历史进步作用的同时,剖析了资本主义的制度性矛盾,揭示了现代产业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是建立本阶级的独立政党,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然后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20世纪,落后的东方被推到社会革命的前列。列宁根据俄国的具体国情,组建以职业革命家为核心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胜利,之后实行商品经济、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一整套完整学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并很快将苏联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大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俄国人的路,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一举跃进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了历史的跨越式发展。新时代的中...  相似文献   

19.
关于“军事共产主义”政策评价的演变苏联理论界近几年来发表大量文章探讨社会主义问题。苏联学者们认为,二十年代以后建设的社会主义不是列宁晚年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它已扭曲,已变形。二十年代末以后关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概念是直接从斯大林的手中接过来的。苏联八十年代中期以前的党史、政治经济学、科学共产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是遵循斯大林的思想编纂的。二十年代末以前苏联经历的“军事共产主义”(1918~1921)和“新经济政策”(1921~1928)这两个时期实际上是两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具体体现。这两种模式并非起自十月革命以后的苏联。从解放运动刚产生起就存在这两种模式,并一直进行着斗争。“社会民主运动和军事共  相似文献   

20.
法国大革命在世界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解放后我国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长盛不衰,尤其是八十年代以来,思想解放的洪流触发了人们的新思维,在独立思考与理性判断的基础上,人们对大革命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重新认识,许多新的见解不断提出,呈现出生动活泼、观点纷呈的局面。一、法国大革命的性质(1)长期以来,我国学者认为十八世纪法国革命是一场旨在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其以王养冲等为代表。(王养冲:《关于资产阶级大革命分期的若干问题》,《历史学》1979年第4期。)直到目前,这似乎仍然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