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照片是艺术作品,更重要的在于它深刻而又永远的记录了社会,它争分夺秒,而又巧妙的留下了历史上最伟大或是最丑恶的、当然有时也是最有情趣、最有意义构瞬间,为此完成了摄影家为历史存照的独特使命。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纵横》2000,(5):27-27
台湾人对婚姻的看法已明显转型.台湾“行政院”主计处1999年2月23日发布的“社会趋势调查”显示,39岁以下的成年人认为婚姻的最大益处是有人可以扶持依靠,或是有生活重心和努力的目标,这两项比率都明显高于40岁以上的人;认为“传宗接代”或是“多一个人赚钱”才是结婚最大好处,甚至“婚姻无用论” 者,比率则在显示减少,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三者合计仍占所有成年人的一成九左右.  相似文献   

3.
印度崛起首先必须是经济崛起,没有经济崛起,印度崛起几乎是不可能的。作者认为,印度社会经济存在某些重要特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印度经济崛起将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印度经济崛起将对世界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某些影响;且随着印度经济加快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将有所加强;在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某些机遇的同时,也对中国经济发展形成某种挑战。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新政府上台后,演内政外交发生的几件大事使人感到澳的亚洲外交政策有所变化。但澳政府部一再予以否认。作者认为,澳对东亚地区的依赖日益加深,在经济上重视该地区的政策不会改变。但,澳国内强调传统文化的社会思潮以及政府急于加强与美欧的军事政治关系,表明了澳政府在澳亚关系的定位上出现了政策变化。澳今后在亚本地区发挥什么作用也将取决于澳如何自我定位。  相似文献   

5.
文章作者是泰国华人。文章从经济伦理关系与人口组成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华族语文、华人团体与华人风俗习惯存在是泰国多元民族社会特色,不能因此而认为泰国存在一个华侨社会。  相似文献   

6.
独立国家联合体自建立之日起,国际上就有一些舆论认为其前景凶多吉少。独联体能否生存下去,会否散架,或是能以什么方式继续存在?要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就必须对独联体各国对独联体的立场、态度和政策进行分析。作者愿就此作一些探讨。一、俄罗斯的独联体政策俄罗斯是独联体最重要的国家。它对独联体的政策如何,对独联体的前途至关重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喝茶     
看到过一些出访日本的国人发表的在日本喝茶的文章,文章的作者多是一些政要、名人,所记述的场所自然也是日本上流社会才能出没的高档茶馆或是收费不菲的茶舍茶屋。至于有幸进入到正宗的日本茶道之所,在神秘、序严的气氛中,看礼节隆重、操作程序繁琐的茶道表演,品那功夫极深、得之不易的用名瓷小盏呈上的那一点点淡绿色的沫茶,就更是贵族才有权或有钱享受的礼遇了。中国的政要、名人虽非贵族,但作为外国来宾,依然可以享受到贵族般的待遇。  相似文献   

8.
余丽 《国际安全研究》2013,(1):105-127,159
互联网开拓了国际政治新空间。互联网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是其内在运行逻辑的外在表现。互联网以自身特有的内在规定性或是引导或是否定行为体的行为,迫使行为体服从其内在的法则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作者首先以层次分析法梳理互联网影响国际政治之路径,即个人、国家与国际体系。其次,阐释互联网作用于国际政治之运转核心,即国家利益、权力与安全,说明没有绝对的互联网自由,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至上。最后,揭示互联网助推国际结构变迁之作用,即催化、同步和建构作用。互联网作为信息媒介,可促使某些社会因素推动国际政治中的变革;作为先进技术,可促使国际政治自身的进展与时代发展不断相互确认;伴随微博和社交网站出现的人人互动的交际方式,使国际社会向世界社会进化的条件在互联网世界中有所形成。  相似文献   

9.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一次帝国主义战争。它的爆发是日俄两国争夺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而促成的,其他列强或是出于自身的利益,或是为以后争夺中国的势力范围而周旋于日、俄、中三国之间。日俄关系的演变改变了东北亚的格局,同时对其他相关国家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由著名日本史专家李玉、马来西亚著名学者骆静山担纲主编,著名日本史专家汤重南等担任主笔的《太平洋战争新论》一书,近来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值此世纪之交,本书11位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对那场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但又给世界发展以重大影响的太平洋战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旨在分析其发生的背景、过程及战争中正义与非正义势力的消长及前者战胜后者的根本原因,揭示战争发动者的本来面目,并通过多层面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防止战争重演,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此书并非通史性著作,而是一部由多位作者合撰的章节体著述,但各章节间彼此呼应,联系紧密;全书结构紧凑.特点鲜明。  相似文献   

11.
1958年至目前泰国社会的状况 1957年以前的泰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4年来(从1956年算起)的泰国社会还是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呢?作者认为仍然是。也就是说,120年前,泰国已经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目前为止,社会性质并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2.
金波 《国际安全研究》1994,(3):23-31,58
本文以法理学原理为基点对国际人权的历史沿革、法律界定、运作限度以及美国“人权外交”的理论依据作了全方位的探讨。作者认为,国际人权作为一种新的权利机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同少数西方国家在国际范围内相互合作、长期斗争的产物,是人权理论与人权实践国际化的产物,是对传统的权利框架的一种突破和发展。国际人权本质上是一个典型的法律的范畴,它依各国国内法和现代国际法的双重结合而存在,且由两者的双重限约而生效。各国国内法和现代国际法的相互协调和双重保障使国际人权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运作有效的权利形式一基于对美国“人权外交”理论依据的考察,作者认为,“人道主义的干涉”这一国际“例外”主义原则就是美国“人权外交”的理论依据,而这一原则实际上并没有为现代国际法学家们所接受并纳入国际法的正式条文中,所以它不具备国际法的效力和权威。因此,美国“人权外交”实际上是一种非法的国际外交实践。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俄罗斯社会转型过程中意识形态的变迁进行了分析,并把俄罗斯意识形态的变迁初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文化革命时期”、未成功的转折时期、对国家思想的探索时期。作者认为,俄罗斯意识形态终会形成,但它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意识形态了。  相似文献   

14.
任蒙 《国际安全研究》1994,(4):49-56,48
《西游记》是一部运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批判意义的巨著。它以奇诡的想象编织出超人间的神话故事,使广大读者为之着迷;同时,故事中隐喻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从而赋予了作品很高的思想艺术价值。其主题,主要在于它对封建社会的丑恶现实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讽。本文比较全面地回顾了近十余年来《西游记》研究的情况,评价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作者在论述中对《西游记》是不是神话小说、是不是浪漫主义艺术、是不是游戏之作等争议的热点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见解。作者提出的新论点主要是:对于《西游记》,尤需用文学接受理论来认识其双重价值;认为探索《西游记》的主题,不应仅仅局限在对主人公行为的解释上,作家设置孙悟空传奇经历这条线索,是为了展示封建统治阶级体系的罪恶;《西游记》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对现实社会黑暗秩序的抨击和否定,而不是理想的预示。  相似文献   

15.
有论者说,越南最近掀起的“除害”运动来势汹汹,俨然是一场革命。然而,越南人看在眼里,或是耸耸肩,或是无可奈何,外商则慨叹在越南生意难做,西方外交官则认为那是河内经济改革进程上进两步而退一步的表征,但最终依然是经济挂帅。  相似文献   

16.
了一部电影的诞生我们若是买下了人寿保险,那就是买下了幸福,买下了安宁,要下了自尊,总之,是买下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种商品,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好的一种商品!不管你是否愿意在自己的生命中拥有人寿保险这件商品,相信你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在我们居住的一座座城市里,已经悄然出现了一支人数众多的商业人寿保险营销队伍。他们或是街头摆摊,或是走街串巷,或是登门入室,将一个个我们根本不了解的人寿保险种类,如数家珍般地介绍给我们,他们有理有据地允诺说:我们若是买下了人寿保险,那就是买下了幸福,买下了安宁,买下了自…  相似文献   

17.
1989年4月在厦门举行的“战后海外华人变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有10多篇论文论述了海外华文教育问题,对当前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种种看法,归纳起来,基本上有两种:一种看法认为五六十年代以后,海外华文教育无论是质或是量的方面都呈现急剧衰落之势,而且将继续下去,要恢复过去的盛况是不可能的。另一种看法,认为  相似文献   

18.
如何看待当前欧洲一体化建设冯仲平如何看待欧洲一体化建设是国内外舆论界和学术界经常争论的问题。有人将其理想化,因而总是抱怨联合的步伐太慢;有人则持悲观的态度,常常叹息“一体化搞不下去了”。作者认为,在分析当前欧盟建设时,既应看到其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同时...  相似文献   

19.
目标偏移和结构缺陷--从系统的观点研究苏联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认为,所谓"苏联模式"就是指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所推行的一整套理念、体制、方法和政策.它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极端型苏联模式(苏联模式A型)和改良型苏联模式(苏联模式B型).作者不同意将苏联模式定义为"斯大林模式",因为"斯大林模式"概念缺乏学术上的准确性.苏联模式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载体是一种偏激的选择,苏联模式的目标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目标是不一致的,甚至是违背的.苏联模式的系统结构存在致命的缺陷.苏联模式的问题不在于其集权性质,而在于其集权的"过度"性质,在于"度"上,在于这种"集权"远远超越了社会所能够容纳和承受的范畴和界限,从而使苏联社会陷入了一种"权力笼罩"的状态."非常权力"状态的生成和模式化,使正常社会走向"非常社会"状态.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从正在成形的美国对华政策、小布什政府对华政策的特点和中美关系的趋势及若干审视等3个方面对小布什政府对华政策进行了分析和思考,认为必须客观全面地分析世界格局、亚太形势和中美关系的相互关系,从全面的长远观点看待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在处理对美关系问题上,始终做到不急不躁、进退有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