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法中承认的主体是国家的政府。国家承认和政府承认具有密切关系,政府承认是核心。“宣告说”与“事实主义”是一致的,“构成说”与“正统主义”是一致的。“宣告说”或“事实主义”较为合理。承认更主要是个政治问题,会引起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2.
对国家承认问题的研究是国际关系学界容易忽视的研究领域。近年来,随着世界分裂主义的发展甚嚣尘上,围绕对分裂实体的国家承认所引发的矛盾和冲突也更为激烈,因此研究分裂主义与国际承认之间的关系便十分必要。国际政治中的国家承认是指各国将某个政治行为体确认和接纳为新的主权国家。虽然国际法确认了国家承认的基本原则,但是各承认国主要基于自身的利益来考量对新成员特别是分裂实体的国家承认,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国家承认实践中的差异与纷争。正因如此,对面临分裂主义挑战的国家来说,在反分裂斗争中有必要制定和实施"反承认战略",以遏制分裂主义的图谋。当然,对于分裂主义应对而言,问题发展到"建国"的阶段其实已十分严峻,相关国家更应该注重这一阶段之前的治理工作,如遏制分裂势力的发展、寻求实现政治和解、防范外部势力的介入等。  相似文献   

3.
“法制国家”这个术语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哲学家康德首先提出来的。苏联在十月革命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并没有接受“法制国家”的概念。从60年代开始,苏联学术界对法制国家的理论展开了讨论。80年代初,有的学者提出,“苏维埃全民国家是真正的法制国家”,但是苏理论界大多数人认为,苏联社会离建成法制国家的目标还甚“遥远”。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口号,并把它看作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战略任务。苏联宣传说,建立法制国家就是要从本质上提高法律在苏联社会中的作用,使法律成为国家和社会生活真正的基础,它是“苏联社会民主化的最重要目标”。本文仅根据苏联的报道,就这一问题析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说:建交要经过谈判(1)在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缅甸首先承认新中国·毛泽东在莫斯科确定了今后“经过谈判建交”的重要原则·缅甸虽先承认新中国,但建交却被印度抢了先【1949年12月16日~1950年6月8日,北京—莫斯科—仰光】□缅甸,我们南边的近邻首先发来承认电新中国开国大典过后那几天,以苏联首先承认新中国开始的社会主义国家与新中国建交的浪潮过去以后,非社会主义国家(即民族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承认新中国的又一次浪潮,是从1950年元旦前后开始的。首先宣布承认新中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就是缅甸…  相似文献   

5.
新保守主义的产生是冷战时期针对前苏联的威胁和国内“新左派”对美国自由主义文化造成极大冲击的回击。其政策主要是反对扩大政府的权限、主张“小政府”;强调传统的道德、伦理、宗教信仰、法律和秩序,主张政府干预社会生活;反对“福利国家”,主张削减社会福利支出;重视市场发挥有效的配置资源的作用。与此相适应,其对外政策主张加强军备和实力,而不是求助于国际制度和道义;反对“集权主义”,反对激进革命,坚定不移地反共;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新保守主义主张扩大国际自由贸易。以历史的视角来看,当前新保守主义在美国政治思潮中的得势是美国政治思潮钟摆现象向右的又一次回归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国际权力结构的身份确认、加入方式和与国际体系内其它国家的关系入手,认为俄美近年来的对抗处于国际权力结构的不同层次上,不构成“新冷战”,不构成对西方主导下的国际体系的替代性挑战。中俄联盟的可能性极小。国际制度安排、国际金融危机在更高层次上限制着俄美冲突的性质和范围。中国崛起比所谓“新冷战”有着更大的时代意义和体系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与“新”分不开,新加坡人事事要求“新”,“新”加坡族”就是一个求新的“新族”。请看─—在我眼中,新加坡是个与“新”分不开的国家,新加坡人也几乎事事求新。也许,“新加坡族”就是一个求新的“新族”吧。新加坡的“新”是显而易见的。倒不是望文生义,说新加坡是“新加的一个坡”。去历史博物馆看看,由于历史短,博物馆未免显得有些空落:一盒万金油也被当作文物,五百年前有石头就算了不起的“遗迹”了。比起像中国那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新加坡的确很“新”。说新加坡历史短,新加坡人未必高兴;可说到别的方面,新加…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后,美国“反恐”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反”它所认定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在美国的安全战略中,极端伊斯兰所构成的“伊斯兰威胁”具有多重涵义:它不仅是恐怖主义,而且是可能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恐怖主义;这股力量不仅威胁着美国的现实利益如石油安全,而且作为“新布尔什维主义”从根本上威胁着美国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自治指导部的成立,橘朴以其顾问的身份,积极主张"满洲"建立"新国家",并提出了"分权自治"的国家构想。作为日本近代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家,橘朴以中国社会存在着极强的自治传统认知为基础,主张利用中国的家族、行会等传统自治组织的同时,在自治指导部的指导下,实现所谓的"人民生活的保障",建立在军事上和经济上依附于日本的"满洲新国家"。橘朴的"满洲新国家"自治构想,支持了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  相似文献   

10.
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是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核心问题。近年来,出现了国外仲裁机 构在我国开庭审理案件的情形,从而引起对此类仲裁裁决性质的争论。由于我国立法的不完善,对 此类裁决的承认和执行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明确国外仲裁机构在我国仲裁的法律性质。分 别不同情况,对于国内仲裁裁决有效行使撤销权;对于非内国裁决避免将程序审查变相为实体审 查;赋予外国仲裁机构在我国审理案件时所作临时措施的承认与执行效力。  相似文献   

11.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坊,邑里之名,从土方声。”《玉篇》中说:“牌,牌榜。”“榜”同“膀”,就是匾额。合在一起称“牌坊”,俗称牌楼,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建筑形式,似乎区别就在于外观上是否建有重檐的顶子,有顶的叫“楼”,无顶的叫“坊”。本文则都称为“牌坊”。  相似文献   

12.
新南非成立后,同其他国家的民商事交往日益增加.在国际民商事交往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民商事纠纷,在运用司法手段解决纠纷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对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和执行问题.对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和执行具有重要意义,它直接决定着当事人权益的实现与否.南非法深受普通法和大陆法的影响,最终成为典型的“混合法”,因此南非法院对外国法院判决承认和执行的理论基础也是含混不清的. 目前南非法院对外国法院判决内容的是非不再进行详细审查.不过,外国法院判决要在南非得到承认和执行,首先必须符合三个条件1.作出判决的外国法院具有管辖权;2.该判决的承认和执行不得违反南非的自然公正原则;3.该判决不得与南非的《商业保护法》相冲突.  相似文献   

13.
欧亚地区存在这样一种实体,它们拥有国家的基本特征,但是没有得到国际承认而无法成为国际法上的国家,作者将其定义为"无公认非国家行为体"。它们在法律上都归属于一个得到国际承认的国家,因外部力量的支持得以存在,而原属国失去了对它们的实际管辖权。本文以阿布哈兹、南奥塞梯、科索沃与北塞浦路斯为例,分析了"无公认非国家行为体"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和得到承认的程度差异,指出它们是民族矛盾以及外部势力介入的共同产物,其出现不仅为国际局势增添了不稳定因素,导致自身国际境遇的孤立化和边缘化,更是欧洲一体化的逆过程。由于承认的缺失,无公认非国家行为体的地位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下去,但从其内部现状及国际影响来看,这不是一个应该鼓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李优坤 《东南亚》2006,(3):27-34
一、马哈蒂尔外交中的“说”与“做”(一)马哈蒂尔外交中的“说”仔细观察马哈蒂尔的外交语言,可以发现其外交话语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三个亲”和“一个批”。“三个亲”为:亲亚洲、亲发展中国家、亲伊斯兰;“一个批”是批西方国家,尤其是批美国、英国和以色列。我不想重复马哈蒂尔的豪言壮语,这里主要看马哈蒂尔是如何“亲”与“批”的。1.马哈蒂尔的“亲亚洲”。马哈蒂尔的“亲亚洲”主要表现在他试图以马来西亚所在的东盟为基础,加强与亚洲有影响的力量,特别是中、日两国的团结,形成一种能与西方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抗衡的力量,以维护…  相似文献   

15.
小泉内阁的政策取向与中日关系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泉内阁对内对外政策取向,重视日美同盟关系,意欲修改和平宪法,要正式参拜靖国神社等言行主张,无疑给东北亚地区国际政治发展,尤其对中日关系的未来前景增添了新的不安和不确定性因素。中国面对的是一个要做 “正常国家”却又不愿承认和清算侵略历史的日本,一个经济上强大、政治作用也不断扩大的日本。要在警惕和阻止日本的政治右倾化和军国主义化倾向的同时,发展同日本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关于拉丁美洲国家的社会性质问题,国外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其中关于拉丁美洲国家是“中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中等发展水平”的国家,以及依附性“资本主义”国家等观点,实际上涉及的是拉丁美洲的资本主义与其他地区的资本主义的异同点问题。而且上述各种观点所涉及的领  相似文献   

17.
苏东剧变以后,在俄罗斯国内引发了一场关于社会主义的大讨论,出现了一些自称为“新社会主义”的思潮和流派。本文侧重评介争取新社会主义运动联合会提出的“新社会主义”理论及主张。一、“新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俄罗斯争取新社会主义运动联合会成立于1996年12月,联合会主席是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文化差不多就等于美国大众文化。美国大众文化的成长与美国建国历史息息相 关,形成了三个独特点:一是它是全体拓荒移民创造的平民性质的文化,不具有历史悠久国家那种 雅俗相对的稳定文化构架。二是它从一开始就是必须参与市场竞争的商业性质的文化。三是基于 以上两点,美国人对大众文化的理解十分宽泛,基本涵盖了美国社会生活方式本身。凡是能够创 新、引领潮流的事物,既是生活现象,也被视为文化现象。正是如此,人们唯独对于美国文化,倾向 于用“新不新”而非“美不美”这样的标准来衡量  相似文献   

19.
程桂龙 《亚非纵横》2013,(6):33-37,43
“空海一体战”作为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重要角力点与支撑要素,在美国亚太战略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对亚太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为此,有必要对其理论渊源、发展目标、策略行动进行剖析与解构,为中国维护国家安全,构建良好安全环境提供战略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国家利益是我国处理国际事务的最高准则。但何为“国家利益”却众说纷纭。西方现实主义国家利益观在理论上有其局限性,在实践上对国际关系有负面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利益观认为,国家利益是阶级社会里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冲突的结果,是历史的产物。国家利益实质上是阶级的利益,形式上是民族的和公共的利益;对内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对外是外交政策的指南,其内容是经常变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