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杰弗逊镇是一个规训社会的缩影,权力关系渗透到政府、法律、宗教、家族等等社会 机体中,后者运用各自的话语对违背规范和越界的“他者”予以规训和惩罚。爱米丽所住的大宅也 是对她进行禁闭和驯化的规训力量,然而“规训社会”并非“驯服的社会”,反抗和权力是“共生的, 同时存在的”。爱米丽做出种种努力反抗来自外界的规训力量,但她已经内化了父权制社会的主流 思想,最终还是没有逃出自我监管的魔咒。不过,在发现无法逃脱人们对她“末代贵族代表”的定位 后,爱米丽也借助父辈的独白型权威话语消解了新时代的权力话语对她的规训,为自己谋得一个 小小的尽管是封闭的生存空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不失为一种女性生存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年年荔枝红     
大概是夏天来临的缘故,我陷入了一种无法挣脱的情感之网中,像一只莽莽撞撞掉进蜘蛛网中的小虫,越是挣扎,越无处可逃。于是常常会冒出一些很傻的问题,什么才是爱?什么才算得上是真爱?越问越是迷惘,越想越是糊涂。  相似文献   

3.
《爱玛》被认为是奥斯丁六部小说中最成熟的作品。女主人公爱玛由于对自己的聪 明才智过分自信而妄图干涉他人生活, 但却屡屡犯错并陷入尴尬境地。小说主人公的塑造选取独 特视角, 让读者能够全面和立体地解读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同时也反映出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体 现出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和彼得堡的一项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中俄自我意识和身份认同的10个方面40个指标进行了异同点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发现,在两城市居民认同率都较高的身份中,上海人比彼得堡人更重视家庭身份和自我综合评价,而彼得堡人比上海人更看重自我人口学身份;在认同率较低的身份中,宗教身份和民族身份对彼得堡人比上海人相对更重要,而职业身份对上海人比彼得堡人更重要。两城市居民自我意识和身份认同结构的异同点,一方面显示了社会认同在一定意义上来自于福利结构的渗透,另一方面则充分体现了中西文化"自我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19世纪的小说《白鲸》, 在写作手法上显示了许多20世纪元小说的特征, 说明作家在 小说情节、小说作者与小说形式等方面的自我意识。这些思考的目的, 是暴露小说作为人为构建的 虚拟本质, 使读者质疑语言这个媒介, 甚至质疑通过语言传达的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6.
感动 《新青年》2005,(7):30
A月23日,20岁的兰州少女丽丽像往常一样上街购物,就在她横穿马路时,一辆乱闯红灯的大卡车将她撞倒了。医生经过一周的紧急抢救,终于把丽丽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丽丽恢复了神志,她的亲人与男友松了一口气。但接下来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当家人与男友一声声呼唤她时,丽丽竟想不起来自己是谁了,经医生确诊,丽丽患上了失忆症。噩耗传来,无异晴天霹雳,亲人们一时陷入悲痛之中,丽丽的男友一直守在她的病榻前,他爱她,他也坚信她会好起来,接下来,每天不厌其烦地讲述两个人曾经拥有的快乐片断,以期唤醒她的记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丽…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的“自我小说”与日本“私小说”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国定 《东北亚论坛》2004,13(3):94-封三
郁达夫的文学创作深受日本“私小说”的影响 ,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可以概括为“自我小说” ,它和日本的“私小说”有着十分明显的相似之处 ,但由于中日两国国情、文化心理和文学传统的不同 ,郁达夫的“自我小说”和日本的“私小说”这两种文学现象在内容上又有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当今书坛,异彩纷呈。此刻,北京的张铜彦以他独特的心性固守着自我,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着自己返朴归真的习书之路,并由此形成了他古朴敦厚的书风。张铜彦的书学很有些老庄的哲学意味。他不事张扬,不求功利,执着地钻进古代碑帖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为切入点,主要论述了四个方面。1.在乡土文学上,作家是以一种被称为“农裔城籍”心态进入的;2.贾平凹爱善、爱美,饱含真挚的情爱,去叙写每一个女性,歌颂她们的爱情;3.他的小说语言简洁质朴,别具一格;4.在小说中,他追求一种宏阔、厚重、朴拙的艺术风格,批判地吸收了中国古典美学传统。文学应来源于生活,只有真正是民族性的东西才会属于世界,贾平凹由此而成为贾平凹,他笔下的商州也因此称其为“商州”。  相似文献   

10.
李洋 《和平与发展》2020,(3):96-110
俄罗斯经济新千年以来的持续增长自2008年中断后,便陷入了长期低迷。在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俄罗斯经济急需找到突破口。在2018—2024年新一轮发展周期内,俄罗斯政府旨在实现《2024年前基本发展规划》和普京总统"国情咨文"中提出的各项政策目标,从而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增长。对此,需要审慎判断和分析俄罗斯经济的现状,对其宏观经济进行全方位解读,进而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肖峰 《新青年》2005,(2):42
我们单位最近有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女孩丽获得了提升,成了我的上司。自此以后,她对我总是一脸的严肃,有时候还爱找碴训训人,弄得两人的关系很别扭。我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她。晓旭ListLis作为下属,我们要和新上司搞好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白些新上司的心理。在领导的资格在形式上被确认后,你们这位年轻的女上司恐怕最担心的是能否让下属们真正买她的账?以工作中的上下级关系而论,异性之间和年老年轻的同志之间,一般来说比较容易彼此相容,平安相处。倒是年轻人之间,尤其是年轻的女性之间,更容易出现一些互不服气,互相嫉妒,互相攀比的现象,因而频…  相似文献   

12.
从时间意义上讲, 鲁迅和张爱玲的小说创作, 大体处在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开始和 结束阶段。对照各自小说中女性形象, 探讨这两位作家在关注女性日常生活中的悲剧的相同点, 及 某些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的“互文”现象;同时, 在“女性存在的时间性”、“女性的内审意识”、 “女性的自我意识”方面比较他们笔下女性形象的不同, 以及不同点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罗西 《新青年》2007,(10):44-45
你爱得快乐吗?如果爱情带给你的只是迁就、妥协、讨好、嫉妒、提防,或者天昏地暗地沉溺于爱,而忘记自我,一叶障目,那么这个爱,你就要仔细评估、检讨它是否健康。爱—个人可以尽情发挥你爱的爆发力、潜能、灵感,同时也可能暴露你内心的脆弱、偏执、放纵、自虐,甚至阴暗的一面。爱是分享、学习,其实也是一次心灵的照镜、自我的成长;甚至有时你必须失恋,而不是死守。  相似文献   

14.
鸡蛋     
天下母亲没有不爱自己儿女的,母亲用心在爱着我们,我们也得用一颗赤子心去体味,才能真正理解母亲的爱——  相似文献   

15.
在他之前,她没有真正爱过,一次也没.有的,只是逢场作戏,爱,还用得着说吗?事情结束了,就各自离开.  相似文献   

16.
他生之缘     
肖琳 《新青年》2007,(10):64
要在节日里看这样一本书,当窗外焰火升空,夜晚像落日一样染红,拉上窗帘,将一切人间的欢腾都隔断,点一盏橘色的灯,打开它,一切如水开始。常常想,我们何时学会爱人,能够感受不同的爱的含义,又会何时止息了爱,是因为爱得太多而止息,还是从不曾爱过而止息?是因为太老而爱不动了吗,还是因为从不曾真正爱过就老了,更不敢  相似文献   

17.
宝贝,那时我以为自己对你是没有爱的,最多算作爱屋及乌.却不曾后来真正明白,原来爱屋及乌也是一种爱!  相似文献   

18.
《秘密花园》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Frances Hodgson Burnett)的儿童小说《秘密花园》(The Secret Garden,1911)是其最著名、最成功的作品。人物塑造是这部作品的成功基础。除此之外,由于它体现了作者的女性主义思想。这一努力,同样是作品艺术魅力的重要所在。本文试图从人物、小说类型及花园的隐喻意义三个方面,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这部小说,探讨的笔触主要在于:第一,对人物的分析集中在两个少年人物——玛丽和迪肯,说明作者对“双性同体”思想的肯定。第二,该小说的类型使其成为形式独特的儿童小说。作者打破了传统中男孩子的书和女孩子的书的界限,将历险小说和家庭小说结合在一起。第三,伯内特给秘密花园赋予了隐喻意义。荒芜了十年的花园在玛丽的手中复活,因此它象征着女性发挥创造力的园地.是其“自己的屋子”。  相似文献   

19.
马老师:您好!看了您的文章,知道您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心理咨询师。您能不能帮帮我?我结婚有一年了,我非常爱我的丈夫,但又非常怀疑他。其实我很清楚,越是怀疑他越可能失去他。说起我们的婚姻,不知道是喜还是悲。我们是念中学时认识的,一年之后彼此都进入了不同的大学,4年后,他在北方的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找到一个工作。之后一年,我也大学毕业了,不顾家人,丢弃家乡的工作,随他去了北方,在一所私立学校当老师。在这里,他对我不错。他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爱开玩笑,也很喜欢看女孩,喜欢和我说哪个女孩漂亮,甚至说哪个女孩对他着迷了。有一次,我在他…  相似文献   

20.
作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理论的权威学者,米·爱普施坦认为后现代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式微,宣告了21世纪“创新”时代的开始。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创新并非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从有到异的转变。爱氏将后现代之后的文化发展趋势冠名为“普罗透斯主义”,他预言21世纪及以后的未来文明将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高度发展的文明,后现代主义是这一文明的原始雏形,而当下我们正处于这一文明的初始阶段。爱普施坦对普罗透斯主义的辩证阐释,体现了其继承自俄罗斯哲学核心观念“万物统一”的综合性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