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思维是个体思维综合性能力的体现, 是多种思维方式和方法平衡发展与复合作用的结果 创新思维的品质决定于思维的感受性、灵活性、感悟性、流畅性、批判性等特征 。创新思维作为个体的一种特 殊能力是以智力发展为前提, 以实践经验为基础, 以创新性人格特征为动力的 。  相似文献   

2.
普京的政治思维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京执政初期提出一整套反映其政治思维的强国战略。这套强国战略在后来的实践中遇到了阻力,普京根据实践需要对其思维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概括普京的政治思维有6个基本点:(1)强国是根本出发点,振兴经济是一切工作的中心;(2)坚持走自己的“市场和民主”发展道路;(3)在经济发展方式上遵循渐进、稳定和不使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的原则;(4)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以削弱挑战政权的力量,结束政治纷争;(5)突出以总统权力为核心的执行权力,建立“有行为能力的国家”;(6)遵循外交为内政服务和外交务实原则。普京的政治思维与实践基本上符合俄罗斯的国情,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俄罗斯尚不具备建立成熟民主制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结石病作为一种‘富贵病’,发病率在显著上升,”王小正说,“当我看到大型医院只能用手术的方法排石时,看到病人的痛苦,我感到用创伤小的中医疗法的必要。”王小正,1995年从辽宁中医学院毕业,年轻有为的他与同龄人一样,开始憧憬自己的梦想和未来。新时代的青年敢想敢干,打破常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 思维研究有三个基本层面——— 从人脑的物质构成剖析其神经活动的特点, 研究其生理活动 的机制, 这是基础层面;对人脑思维的方式进行类型划分与研究, 从而发现人类认知活动所具有的共性特征, 这是哲 学层面;结合人的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心理活动, 来解释个体思维的差异性, 这是综合层面。  相似文献   

5.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在全世界本应团结起来共同抗疫之时,美国政府却意欲对华发动“新冷战”,这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破坏。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相互尊重、信任合作——把握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中美智库媒体视频论坛上指出,当前中美关系正“面临1979年建交以来最严重的挑战”,他呼吁中美关系“能够重回正轨,真正实现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本刊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邀约5位国际知名学者撰文,全面阐释国际社会呼吁美国摒弃冷战思维,在相互对话的基础上发展双边关系,并致力于人类团结的观点。学者们认为,任何形式的“新冷战”都完全违背人类的利益,全世界要反对“新冷战”,并在共同抗击疫情、反对战争、应对气候变化、反对任何形式的种族主义、共同促进经济和平发展等方面更加团结和努力。  相似文献   

6.
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对人性的定位之学,是关于人面对天地、面对社会、面对自然如何进行自我定位的学问,是在自然与社会交错运动中,人类如何准确定位自己的学问。我们知道,资本是活劳动的凝结,表现的是一种社会关系,因此,从自然与社会交错关系的视角,从人性亘古不变的前提出发,我们认为国学中的儒道思想对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对资本市场的投资思维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条件下人类社会相互关系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过程就是人类现代化过程 ,目前仍然是非西方国家依附西方国家和西方文化“一元”地影响和控制国际社会的过程。全球化条件下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呈现出国际社会之间和国家社会内部各种主体之间依附与融合、封闭与独立、一元与多元和一极与多极的复杂局面。针对这种局面 ,人类必须改变全球化的现状和方向 ,倡导独立精神、文化多样化发展原则 ,同时要防止封闭性和多元化的偏向。为此 ,必须运用辩证思维 ,坚持“一元价值和多样文化模式”的辩证关系 ,建立一种“道义相归服”的“人类关系趋同”走向。只有这样 ,各民族国家才可能共同发展 ,为全人类的大同式融合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神话思维是人类的思维方式之一。它不仅体现在原始先民认知世界的过程中,而且存留在现代人的意识之中。神话思维独特的以象表意、物我同一、局部代替整体、虚实相生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文化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俄罗斯文化的种种现象折射出俄罗斯民族的神话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如下几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新闻体裁现,既入“格”,又不拘泥于一“格”,为日后的写作创新打下认识基础;在训练文字技巧的同时,要着力训练写作思维,思维能力是写作能力的核心因素;要精讲多练,以练为中心组织教学,写作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练”正是把新闻写作知识转化为新闻写作能力的根本手段;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教学艺术的精髓;寓德育于智育之中,贵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10.
直觉不是凭空而至, 它离不开个体过去知识与经验的积累, 是在个体知识经验的基 础上, 对事物迅速直接作出的整体知识识别与判断, 是一种独立的思维类型。直觉思维有利于人们 便捷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务, 有利于人们整体把握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有利于人们模糊估量研 究前景、大胆提出假说和猜想。它在人们的科学创造中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 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综合运用之外, 依靠非理性 因素起主导作用而出现的思维形式, 是科学研究中创造力的基本环节, 是创造学的核心内容。创造 性思维包括灵感、直觉、预感、想象等思维形式, 其基本过程包括:准备阶段、酝酿阶段、豁朗阶段和 检验阶段。  相似文献   

12.
“在路的尽头我选择天空,只有在没有路的地方才能自由飞翔。”这是李双有在他的《相约灵感》一书中开篇的一句话。在人类思维的漫漫旅途上,他选择了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路,上下求索了20余年。这条路在他的脚下延伸……一步一处荆棘,一步一个坎坷,这条路渐渐地变得清晰起来,变得开阔起来,一直伸向远方……  相似文献   

13.
崔健 《东北亚论坛》2011,20(1):107-113
目前,在日本社会创新当中营利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本对社会创新与CSR关系的研究也较为深入。社会创新是企业的重要社会责任,营利企业通过CSR的实践就具有了社会企业的特征。社会创新的需要决定着CSR目标的方向性,企业从事社会创新活动正在成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解决日益复杂和深化的社会问题既是企业的责任,也是企业创造新价值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美印核协议的签订标志着美国对印核思维的巨大转变,美国放弃了奉行30多年的“核武优先”原则,转而奉行“两个优先”原则。新的对印核思维能使美国获得巨大收益,也带来诸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苏联模式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斯大林所创建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20世纪人类历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苏联模式具有显著特征历史继承性、封闭性、社会主义本质同社会实践的背离、社会利益结构的不断变化同僵化的体制无法相容。等等。“政治大清洗”是苏联难以愈合的创伤。“个人崇拜”曾受到列宁的严厉.批判,而斯大林则把“个人崇拜”变成了苏联社会的主轴。  相似文献   

16.
叶利钦的执政生涯经历两次转变 :第一次是脱离夺权时期奉行的平民主义路线和“分权”思维 ,转向加强权力的总统制 ;第二次是转向与“金融寡头”密切结合的“寡头政治”。同时 ,他先后抛弃了为稳定其政权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切尔诺梅尔金和普里马科夫。从叶利钦的执政行为中可以看到其政治思维有 7个基本点 ,即 :1 .反共主义 ,2 .西方式制度原则 ,3 .激进经济变革 ,4.培育私有者阶层 ,5.亲西方 ,6.大权独揽 ,7.路线和权力的继承性。叶利钦政治思维的根本问题 ,是新制度法统建设与民族发展和居民生活利益之间发生了矛盾。他以新制度法统建设为目的 ,这导致目标错位 ,变成了为法统建设而建设 ,从而背离了民族发展和居民生活利益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东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与他们接受不同的文化教育、特别是不 同传统文化浅移默化地长期熏陶、不同的哲学、价值观念、乃至不同的地域、生态环境等紧密相关。 深入研究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深层社会历史文化渊源, 对深刻理解这种差异, 促进东西交流 与发展, 预示中华文化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周旋宫是西周时期以阴阳立说的天道音律思维的具体表现,它是周王朝“礼乐制度”的重大乐学举措;同均三宫现象是西周旋宫的表面现象;琴五调的源头是西周旋宫,它是西周旋宫音乐实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黄富峰博士的新著《德育思维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以道德思维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核心,积极寻求道德思维与道德教育的契合点,努力实现德育思维模式的创新,以便使道德教育路径与方法的  相似文献   

20.
“共同威胁”与“共患意识”引发人类对非传统安全的普遍关注。非传统安全的价值实质是“共享安全”。共享安全不仅是安全指涉对象的扩展与转型,也是非传统安全理念的提升与非传统安全话语的创新。西方非传统安全理论经由传统安全研究与和平研究的延伸与扩展,形成了建构主义、哥本哈根学派、后结构主义、批判安全理论、人的安全研究、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主要流派,其主要价值取向是“建构安全”。然而,共享安全的关键是如何面对与解决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异质性”冲突,中国的安全观与外交方式的价值类型此有着重大的意义与贡献。中国以“保合太和”、“万国咸宁”、“和而不同”为标志的“和合主义”思想渊源,为共享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内核与独特的价值坐标。中国学者的“新天下主义”、“多种行为主体的共同安全”、“人类共同安全”、“全球深度治理”等对“共建安全”方案的多维度探索,为共享安全提供了极具创意的可能性论证。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外交实践与融入世界的“优态共存”,为共享安全提出了解决现实冲突的重要范例,也为共享安全的可行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现实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