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增长率低于人口增长率七十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在5%以上,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第二次石油危机后的世界经济衰退、初级产品价格下跌、出口贸易萎缩、外债额增大的不利影响,已经导致国际经常收支状况的恶化。财政收入减少,外国援助停滞。因此经济开发计划进度已经缓慢下来,经济增长率已经下降。  相似文献   

2.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率差距战后,世界贸易大致在任何期间均一直是以高于世界的经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速度扩大着。在战后世界经济的黄金时期、即:六十年代期间,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为7%,而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6%,在七十年代的世界石油危机时期,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为5%,  相似文献   

3.
序言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字,1981—84年期间发展中国家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只有1.1%,低于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2%,也低于发展中国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根据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字,发展中国家同期的外贸下降率(按美元计算)大大高于工业发达国家的外贸下降率(出口贸易额下降率为0.3%、进口贸易额的下降率为3.4%),无论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的下降率均高达13%,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从而下降了。尽管是在世界经济、世界贸易有所好转的1984年,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增  相似文献   

4.
一、东盟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动向东盟国家的城市人口虽然不断有所增加,但到了1980年为止,农村人口仍然占绝大比重(新加坡除外,其他四个国家的农村人口比重最低的也高达64%)。七十年代,东盟国家的高经济增长率(东盟五国的经济增长率均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主要是由于制造工业部门的增长所带来的;无论从国内生产总值的部门结构看或者从劳动力的部门结构看,农业部门所占的比重均已在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5.
80年代,国际资本投资进一步向发达国家倾斜。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资本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下降。拉美地区由于爆发了债务危机,经济增长率下降,通货膨胀严重,汇率不稳,投资环境急剧恶化,在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中拉美地区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1980年拉美地区占60.7%,亚太地区只占29.5%,其他地区占9.8%;1985年亚太地区已占50%,拉美地区占32.9%,其他地区占17.1%;1988年亚太地区所占比重增加到59%,拉美地区的比重却降到23.6%,其他地区占17.4%。拉美国家在面对沉重的债务负担、国内资金严重短缺和得不到国际商业银行新贷款的情况下,把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从80年代起,拉美国家都把进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香港、台湾和南朝鲜经过六、七十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已经发展成为众所周知的所谓“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六十年代已经开始经济“起飞”,但它们在七十年代期间的经济高速发展却更加引人注目。七十年代世界各先进国,家经历了“石油危机”的冲击。经济发展速度普遍下降,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却仍能保挣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水平。1970年至1978年期间,南朝鲜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1.1%,  相似文献   

7.
四、马来西亚的经济结构变化[八十年代后半期制造工业的增长]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前半期,马来西亚政府对经济进行了积极的干预;但是,自1986年以后,由于经济政策转向依赖积极引进外资,政府部门支出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从八十年代前半期的3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20%左右。但是政府部门投资的增长率在  相似文献   

8.
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阴影笼罩下,1981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困难进一步加深,其严重程度为50年代以来所罕见。这种情况势必对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产生深远影响。经济严重恶化的主要表现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1978年起连续下降了三年后,1981年进一步下降到  相似文献   

9.
1980年以后,东盟各国在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的增长率方面均取得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成绩(只有菲律宾的各项增长率指标和印度尼西亚的出口贸易额增长率指标分别低于世界平均增长率水平);为此,东盟整体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世界出口贸易额和进口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便分别从1980年的1.5%、3.5%和3.5%增大到1991年的2.0%、4.5%(1992年数字)和4.8%(1992年数字),均趋于增大。 在整个80年代期间,东盟各国在这些经济指标中年所占的比重虽然均有所增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出口贸易额方面,除了菲律宾之外,其他东盟各国所占的比重均已接近于超  相似文献   

10.
过去的发展经历和近期的趋势过去的经济增长概况。在过去的三十年期间,泰国的经济结构经历了迅速的变化,尽管农业的年平均增长率达4.5%,但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却持续下降。相形之下,非农业部门所占的比重在这段时期内则增加了。制造业部门的增长率尤其引人注目。到1980年,制造业成了经济中最大的部门。与其它具有类似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泰国在发展其工业部门和利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放宽了的国际贸易环境方面,起步是相当晚的。直至1960年,泰国仍严重依  相似文献   

11.
八十年代的发展趋势八十年代上半期,第二次石油危机所导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衰退(1981—85年期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2.4%)、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增强,尤其是美国的经济困难,严重地影响了东盟国家的出口与经济增长。这段时期,东盟经济普遍出现衰退,有些国家甚至出现经济负增长,新加坡、马来西亚曾分别在1985年、1986年出现过  相似文献   

12.
东盟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六十年代,新加坡除外的东盟四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6%,七十年代为7.2%。进入八十年代以后,由于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东盟四国的经济增长普遍下降,但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东盟国家仍维持了较强劲的增长。特别是从1986年开始,菲律宾由于新政府执政,政局趋于稳定,印尼由于在发展非油气生产和出口方面取得了进展,泰国和马来西亚则得益于日本和亚洲四小  相似文献   

13.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在自1961年(联合国定为联合国经济开发年)以来的二十年期间内,一直取得了比较顺利的进展。虽然它们在这段期间内遭迂到了两次石油危机的打击,但由于得到初级产品、工业制品出口贸易扩大的支持,因此除了一小部分农业生产衰退和处于战争状态的发展中国家之外,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均取得了高于世界平均水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由东亚的台湾、南朝鲜、香港和东盟五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所组成的西太平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确实取得了相当迅速的经济发展,它们作为世界经济的新的发展基地,受到了人们的注意。进入七十年代以后,世界的经济环境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西太平洋发展中国家说来未必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5.
一、1990年世界经济背景随着1981—82年经济衰退后开始出现了一个较长时间的强劲经济增长之后,世界经济出现了走向较为温和的增长时期。1990年上半年曾经出现过一般对世界经济前景的乐观情绪,东欧所出现的新的经济机会与西欧由于准备迎接1992年统一市场而产生的强大经济增长趋势增强了这股乐观情绪。但是,1990年8月爆发的海湾危机却冲淡了这股乐观情绪。结果,世界经济环境增强了不稳定因素,人们日益担心着世界经济衰退的到来。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减速和1990年下半年石油价格的暴涨使1990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下降,使其人均收入仅比1989年稍有增长。但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却仍比其他发展中地区高得多,尽管绝大多数的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在1990年均面临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泰国经济发展较快,不仅在东南亚地区表现突出,而且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中也令人瞩目。泰国从1961年开始执行第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起,到1985年的25年间,它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60年的100美元增加到1987年的900多美元。按世界银行1980年规定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10美元为中等收入国家的标准,泰国在70年代就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从1960年的12%提高到1986年的22%,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1988年第一次超过农业(19%)。按联合国的标准,制造业的比重超过20%为“半工业化”。这意味着,泰国经济发生了阶段性变化。进入80年代以来,尽管世界经济连续几  相似文献   

17.
两次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导致了世界经济的停滞,促进了物价的上涨,从而使石油输入国家面临国际收支赤字的困境。尽管受到这样沉重的石油冲击,东盟国家在七十年代仍然取得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当然在东盟国家当中,有些国家出现了物价高涨和国际收支逆差不断扩大的趋势;但它们的经济增长率仍比经济各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高得多,而且东盟五个国家都同时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1965年独立以来的29年中,除了1985年由于受世界石油危机的影响,经济出现负增长外,每年的经济增长率在4—6%左右,成为新兴的工业国,被称为亚洲的“四小龙”之一。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非常重视对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经验的研究和借鉴。笔者1991年到1993年作为新华社记者在新加坡工作了3年,有机会直接观察和了解新加坡成功的秘诀,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一、序言新加坡自1965年从马来西亚联邦分离出来独立以后,在整个七十年代取得了惊人的经济增长率。根据世界银行《1986年世界发展报告书》的数据,它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965—73年期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3%,1973—84年期间为8.4%;除了产油国之外,没有哪一个国家在这两段期间有这么高的经济增长率,比较接近的国家也只有以下几个国家:南朝鲜(分别为10%和7.2%)、香港(7.9%和9.1%)、日本  相似文献   

20.
一、序言新加坡自1965年从马来西亚联邦分离出来独立以后,在整个七十年代取得了惊人的经济增长率。根据世界银行《1986年世界发展报告书》的数据,它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965—73年期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3%,1973—84年期间为8.4%;除了产油国之外,没有哪一个国家在这两段期间有这么高的经济增长率,比较接近的国家也只有以下几个国家:南朝鲜(分别为10%和7.2%)、香港(7.9%和9.1%)、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