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伊拉克动荡加剧,“虐俘”事件余波难平。伊拉克政治重建取得一定进展,相关国家在驻军问题上立场明显分化。伊拉克宗教反美武装与美英联军冲突升温,伊多个重要城市发生激战。四月美军死亡人数过百,为伊战爆发以来单月之最。伊境内“劫持外国人质”  相似文献   

2.
美伊战争爆发后,伊拉克国内政治格局重新洗牌,什叶派迅速崛起,逊尼派地位骤降,双方矛盾和权益争斗日趋激烈。2004年10月,约旦籍的阿布·穆萨布·扎卡维在伊建立了激进反美组织——伊拉克“基地”组织(AQI),广泛招募“圣战者”,为其所用。在这批人中,数外籍“圣战者”作战经验丰富,向AQI提供大量资金,并构成伊自杀式袭击主体。他们不断掀起恐怖袭击浪潮,使伊教派冲突愈演愈烈,安全局势持续动荡。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初以来,以萨德尔为首的伊拉克什叶派揭竿造反,加入伊拉克反美武装行列,不但造成美军伤亡人数激增,而且使伊拉克战后乱局更趋复杂化。什叶派在伊拉克人口居多数,其任何变化都将对美国主导的伊战后重建及地区局势产生重大影响。此次萨德尔扯旗造反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关闭了他主办的一家反美宣传刊物,并逮捕其一名重要助手。萨德尔属于什叶派中的激进势力,并不能代表整个什叶派,但萨德尔事件却揭示了美国在伊拉  相似文献   

4.
2004年的中东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是伊拉克战争后的第一年,美国继续推动既定的大中东战略,伊战后遗症日益显现,中东进入一个大动荡、大分化和大整合的新时期。地区和平与民主改革已成为中东国家面临的突出挑战。一、伊拉克动乱与重建同步发展美对伊战争已过去20个月,但伊境内的反美武装抵抗和恐怖暴力袭击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在局部地区不断激化,致使伊拉克一直难以摆脱战后乱局的困扰。与此同时,在美国十几万驻军的镇守和国际社会的支持下,伊拉克重建也取得明显进展。一年来,伊拉克呈现出动乱与重建同步发展的态势。一方面,伊战结束以来,伊境内安全局势始终未有明显改…  相似文献   

5.
荣荣  程星原 《亚非纵横》2007,(1):58-59,62
2006年12月30日凌晨6点,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被处以绞刑,引发国际舆论关注。萨达姆自2003年12月被捕后一直被关押审讯,他的生死与伊拉克当前形势并无直接关联,但美国和伊拉克当局选择在新年前夕和伊斯兰“宰牲节”期间从速处决萨达姆,令国际社会猜测颇多,近日大量分析和评论见诸报端。一、选择在如此敏感时间行刑更多反映了美国的政治需要2003年12月13日萨达姆在其家乡提克里特被美军抓获,2004年1月,美宣布萨为战俘。同年6月30日,他被美英联军正式“移交”给伊临时政府,7月1日,伊特别法庭开始对萨进行审判。2005年10月19日,伊法庭就杜…  相似文献   

6.
1月10日,布什在白宫发表重要政策演说,出台美国对伊拉克新战略。新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向伊拉克增兵2.15万人。加大对伊拉克军事力量的培训力度,向伊军派出更多的美军顾问。同时,加强美伊两军的协同作战,规定每个伊拉克战斗师配备一个美军旅。2、调整军事战术。要求美军在肃清武装分子后不能撤出,必须维护好地区治安,以防止武装分子卷土重来。另一方面,要求美军更为灵活大胆地展开特种战争。3、要求伊拉克现政府承担更多责任,加速经济重建与民族和解进程,包括要求它在今年11月前承担起境内所有省份的安全任务;通过惠及伊拉克所有民众的石油分配法案;今年举行各省选举以赢得地方领袖的支持;搞好经济重建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考虑修改伊拉克宪法;取消限制伊拉克前复兴党人参政的法律等。4、打击伊朗、叙利亚在伊拉克从事的“敌对”活动,遏制这两个国家对伊拉克的影响,以及对驻伊美军及其盟友构成的威胁。5、积极争取埃及、沙特等中东温和国家的支持。6、进行一系列的人事变动:主张增兵、擅长特种战争的彼得雷乌斯将军接替凯西担任驻伊美军最高指挥官;原太总司令法伦则取代了阿比扎伊德出任美中央司令部司令;曾任美驻伊大使、现任隋报总监的内格罗蓬特被提名为常务副国务卿,将主要负责伊拉克事务;国务院中东问题专家、美驻巴基斯坦大使克罗克则被提名为驻伊大使。①布什做如此大规模的人事调整,凸现其推进新战略的决心。  相似文献   

7.
今年6月30日,根据美国与伊拉克政府2008年底签署的"美军驻伊地位协议",驻伊美军撤出伊城镇,将其控制权交给伊政府.奥巴马称此举为"重要的里程碑",伊政府亦宣布这天为"国家主权日".但此后伊暴力袭击出现回潮,特别是巴格达"8·19"特大恐怖袭击案的爆发,使一度好转的伊安全形势急转直下,给伊未来政局走势蒙上阴影,未来伊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2005年1月31日,伊拉克大选按预定计划举行。此次大选之所以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在于其十多万外国军队占领、国内对立仍很严重、公正性与合法性广受争议的时空背景。但“后萨时代”伊首次多党自由选举,开启了伊拉克迈向民主和政治重建进程的第一步,具有“里程碑”意义,其影响是深刻、多重且复杂的。伊拉克如何迈开政治重建步伐?赢得选举能否赢得和平?美军是“留守”还是“退出”伊拉克?美国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战略运作?带着这些问题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几位专家举行对谈,希望有助于您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2007年2月,驻伊拉克美军及伊拉克政府军联手开始实施代号为“法律与秩序”的安全行动计划,加大反恐力度,力图扭转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持续动荡的安全局势,摆脱困难处境。计划实施后,巴格达局势出现短暂的缓和,暴力袭击事件有所减少。但是近期来,巴格达市区却连续发生了几起严重的袭击事件。伊拉克伊斯兰极端势力在掀起新一轮恐怖浪潮,未来伊拉克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伊拉克时间12月17日午夜,美国向伊发动丁代号为“沙漠之狐”长达70小时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共发动了200多次空袭,袭击了97个地点。其中巡航导弹共发射300枚,超过1991年海湾战争5周发射的总数。这次空袭是美伊长期矛盾激化的结果。 美国:海湾战争后,美国制定了针对伊拉克的遏制政策,力图通过维持对伊武器核查和全面经济制裁,削弱乃至推翻萨达姆政权,销毁和防止其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消除其对海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