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志强 《求索》2008,(10):126-128
古希腊和先秦时期的智者学派和庄子,在认识论上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对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从而否认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可靠性。但从他们这种相对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却产生了两种不同取向的语言观。智者学派走向了对“辩”的热衷和语言技巧的肯定,而庄子则对“辩”提出批评和对语言表述性加以否定。本文从他们各自的思想特点和社会历史背景出发,探讨了两种语言文化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胡适“怀疑”话语以倡导独立思考为核心 ,其内涵包括 :认识论上的怀疑精神、方法论上的存疑原则、生存论上的怀疑意识 ,三者以建构独立、自由、创造性的、不迷信盲从、敢于挑战权威的现代人格为终极指归 ;胡适侧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现代“怀疑”思想 ,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现伟 《前沿》2012,(17):45-48
认识论、本体论和生存论是人们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角度.但是,由于没有自觉地对这三个角度本身进行前提性反思,人们关于这一问题的观点就经常处于严重分歧的状态.反思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有自己的本体论前提,也回答了近代认识论的问题,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是本体论哲学,也不是认识论哲学.从整体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追求人和社会的“生存合理性”为目标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再追问“认识何以可能”的问题,而是以回答人和社会的“生存合理性”作为自己的问题,改变了近代认识论哲学的思维定向,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 为对思想进行思想或反思的哲学 ,以怀疑为起点、以批判为先导为自己开辟道路 ,原本就是题中应有之意。难怪笛卡儿的无前提、无定见的哲学认为怀疑是智慧的开端 ,并提倡无处不怀疑。难怪齐克果大胆断言 :哲学由怀疑始 ,哲学思考之前我们先得有所怀疑 ,近代哲学由怀疑始。英国哲人科学家皮尔逊(1857年—1936年)可谓把握了怀疑哲学的真谛和脉搏。他一针见血地指出 :“通向知识和最终确信的唯一真实道路是怀疑和怀疑论” ,而“常识往往是理智冷漠的名字”。他进而揭示出 :与不动脑筋的推理、轻松的和过分现成的信仰相比 ,诚实的怀…  相似文献   

5.
异化并不仅仅是经济学、社会学概念,它更是概括人与世界的现代性关系,表达现代人类生存论的哲学概念。异化是现代生存论哲学发展中的一个主题性话语,只有把异化提升到现代生存论哲学基本范畴的高度来研究,才能深入理解异化思想所包含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人类生存矛盾视角看,人的“存在”和“意义”的矛盾是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观念”这个术语,在日常生活和哲学文献中,往往被广义地用作表示一切思想、意识。但是,观念在认识论中有确切的意义。它是思维把握具体事物的最高形式,是构成科学理论的基础和核心,也是指导实践的最具体的原则。思维把握具体事物的最高形式在哲学史上,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康德,最先探讨了“观念”范畴的认识论意义,第一次赋予观念以理性形式的确切定义。康德把人的认识能力区分为感性、知  相似文献   

7.
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原则 ,就其思想体系来说是唯心主义的 ,但其理论勇气、科学精神、理论创新精神和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肯定 ,在当时就促进了人的认识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现时仍有其认识论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概念”是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前,对“概念”作出最系统最深刻研究的是黑格尔。在黑格尔体系中,概念不仅是个认识论范畴,而且也是本体论范畴,是整个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内在本质。因此,黑格尔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概念”。毛泽东也很重视概念。在他看来,“哲学就是认识论”,而“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  相似文献   

9.
杨曦 《求索》2008,(10):104-106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有着全新的理论立场和出发点的,而“推广应用论”作为一种主观逻辑是不能科学地说明唯物史观的创立的。从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来看,“推广应用论”的逻辑也曾是被黑格尔、马克思所“使用”,但随着唯物史观的发展,这种逻辑最终又被否定了。因而,它并不是唯物主义实现哲学变革的思想理路。本文通过黑格尔哲学演变成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演进理路,揭示了“推广应用论”的理论困境,说明“推广应用论”在解释唯物主义哲学问题上的局限性,从而为唯物史观“正名”。  相似文献   

10.
刘春林 《理论月刊》2004,1(12):24-25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巨大贡献在于为中国经济学提供了思考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经济角度而言,“精髓论”是思考经济的方法论,“本质论”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标准论”是改革实践的参照系。本文试图从精髓论、本质论和标准论三个视角来探寻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认识论哲学观是西方传统哲学的主流哲学观。认识论哲学观主张,哲学是人类以理性对全部世界的总体图景、基本性质、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进行认识获取系统化的理性知识并做出科学说明的活动,是具有系统性的理性知识和真理的体系。认识论哲学观隐藏着深沉的生存论关切。现代生存论哲学观对传统认识论哲学观进行了积极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科学人生观》上册课文中提出了“劳动是立身的基石”。这个命题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可教师在实验班讲到这个命题时,却遇到了学生的疑问。有的学生认为,在今天,不一定非劳动才能立身。有的人不用劳动,却可以靠别的手段过上优裕的生活。比如靠乞讨可以成为万元户;靠钻空子、当“倒爷”也可腰缠万贯;靠权势地位也能坐享富贵生活。而辛辛苦苦老老实实从事脑力和体力劳动的人,往往却过着清贫的生活。有的学生据此对“劳动是立身的基石”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对学生的问题不可轻视,因为对劳动问题的认识,关系到青少  相似文献   

13.
肖艳 《湖湘论坛》2002,15(4):88-88
任何一种理论创造都离不开对前人思想成果的继承并有所创新。因此,那种对前人思想成果持一概否定的态度是不正确的;相反,唯本本是从,以为前人的理论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千古不变的教条也是错误的。邓小平的伟大,就在于他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将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推向了前进。1.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创新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创新,突出地表现在邓小平对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生产力标准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统一于物质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一切从实际出…  相似文献   

14.
西方哲学是西方独有的知识形态,它在终极确定性的寻求中,把自身区分为存在论、认识论、生存论等理论形态。这些理论形态不是一般意义的哲学部门或领域的区分,而是寻求终极确定性的不同道路。然而,建立在无限理性信念基础上的终极确定性只能是哲学的理想目标,它不会终止于某条思想道路上。现代西方哲学的生存论转向虽然开拓了新的哲学视域,但它仍需要存在论、意识论的前提。西方哲学是无限循环的论证结构。  相似文献   

15.
建国六十年来“灌输论”学术论争及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界在诸如“灌输论”的首倡者问题、精神实质问题、是否具有强制性的问题、西方德育界对“灌输”的态度问题、“灌输论”的当代价值问题等方面,看法不一,存在诸多争议。“灌输论”的首倡者即不是马克思恩格斯也不是考茨基和列宁;“灌输论”是原则与方法的辩证统一,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的辩证统一;西方德育界是“灌输”的倡导者而不是反对者。全面回顾和评述建国60年来关于“灌输论”的学术论争,对于厘清有关理论认识,进一步深化研究,增强现实指导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康德哲学中,“自在之物”一直是一个争论较多的概念。如何认识和评价它,迄今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弄清这个基本概念的含义,对于把握康德哲学的认识论、不可知论等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康德的“自在之物”呢?首先,它是指独立于意识之外、作为感性来源的客观存在。康德在谈到“自在之物”时指出:“作为我们的感官对象而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物是已有的”。“它意味着实在的对象的存在”。康德对于客观事物的存在,从来不加怀疑。他说:“‘先验’一词不是就我们的认识与物的关系而言,只是就它与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17.
香港回归祖国的时候,一些人对香港能不能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保持繁荣稳定,能不能继续作为一个国际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存在,能不能继续保持自由港的地位,是持怀疑态度的。10年后香港的现实否定了这些人的怀疑,香港依然  相似文献   

18.
张栻的工夫论是一个完整的、前后相续的动态系统。在思想及生命的成长历程中,他不断地“省过矫偏”,从而对前说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提出察识与涵养相须并进的思想。这标志着张栻工夫论思想的成熟与确立。“己丑之悟”,是朱熹思想转变的一个起点和标志,朱熹思想的转变并不能说明和代表张栻思想的转变,“己丑之悟”与张栻思想的变化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是“己丑之悟”的真正内涵和精神。本文集中探讨张栻工夫论思想确立之历史过程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怀疑是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人类走向真理的必由之路。在一切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征途中,没有怀疑,就不能飞翔。因此,探索怀疑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列宁的“灌输论”,即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从工人运动外面灌输社会主义意识,把工人阶级的自发斗争提高到自觉斗争高度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重要内容,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它同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一样,是在斗争中诞生,也是在斗争中发展的。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斗争中,这一理论先是为第二国际机会主义所反对,后来遭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攻击,前些年又成为国内理论讨论的热点,受到一些人的怀疑和否定,造成了极大的思想和理论混乱。现在,澄清这一理论是非,恢复其本来面目,对于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很有必要的。一、“灌输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