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杰 《传承》2010,(36):14-15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蕴含的"以人为本"思想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为核心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实践源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其提出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倡导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邓小平现代化思想中的人本思想,对当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关键在人"的思想是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并发展邓小平"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的思想而形成的,包括关键在党、实质在人才、根本是人民群众,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理论宝库,对于深入理解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经济建设中心论"、"先富共富论"和"两手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继承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同时,提出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把"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原则.这些新的思想和观点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新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唯物辩证法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理论创新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观,以人为本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观.研究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于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戴红 《北京观察》2004,(7):42-44
前不久,九三学社中央召开了"以人为本"理论研讨会.10余位与会专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提出和阐述了各自的见解.其中,如何对"以人为本"中的"人"做出准确诠释,如何认识"以人为本"论断的重大意义,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如何认识"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以及在法律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等问题成为本次研讨会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柳菊兴 《理论月刊》2004,1(11):30-32
当代中国发展实践产生了邓小平发展思想。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建构框架,主要是由哲学基础、理论基础、基本内容和判断标准四个层面架构起来的。邓小平发展思想具有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一切本质属性,又具有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时代特征,更具有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本土化特性。它深刻地蕴涵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7.
江胜尧 《传承》2009,(24):60-6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唯物辩证法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理论创新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观,以人为本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观。研究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于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自由观是在前人思想成果基础之上,第一次把自由建立在现实的基石之上.提出的与以往思想家截然不同的自由理念,深刻揭示了自由的真正内涵.以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全新视角分析"以人为本"思想,阐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逻辑要求,对于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历来重视教育,他关于培养"四有"新人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德智体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创新;是重视人的素质的集中体现;是对人的素质的高度概括;培养"四有"新人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新人的本质特征;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牟红芳 《理论月刊》2006,3(4):28-31
邓小平是新时期发展观的奠基人,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中形成了系统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思想具有一脉相承的价值取向,实现了对我们党在发展思想和执政理念上的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1.
葛照金 《人民论坛》2012,(8):132-133
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主要包括解放思想、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大社会建设力度四个方面。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第一要义与之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2.
李光炎 《桂海论丛》2004,20(2):53-56
中央一号文件继承、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三农"问题的光辉思想,这即是针对当前"三农"形势提出的战略措施,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突破建设小康社会难点的务实对策.其主题是促进农民增收,它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以人为本"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新的"重农"思想.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就是以人为本.在当代中国,以人为本主要就是以民为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重温邓小平的民本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全面、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现阶段我国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不同的意识形态具有不同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和关于人的理论为基础的,凸显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价值精髓;培养和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对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6.
1月23日至25日,中国法学会在京举行"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研讨会",会议围绕"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核心、精髓和基本内容"、"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对毛泽东民主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指导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在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地位(一)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新时期选拔使用干部思想是其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组织人事部门选拔使用干部的指导思想.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些理论,对于加强和改革新时期的组织干部工作、形成尊重人才、广开进贤之路的用人局面、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一、以人为本,按照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选才用才是邓小平新时期选拔使用干部思想的精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关键取决于人才.为此,邓小平同志从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他说:“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是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在总结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人民主体思想为指导,继承和发展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人民主体思想,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续写了新的篇章。首先,科学发展观为人民主体思想注入新内涵。科学发展观和三代领导关于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是统一的,更重要的是发展观的目标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其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对毛泽东统筹兼顾思想的拓展和升华。在此胡锦涛不仅继承捍卫老一辈统筹兼顾的发展观,而且内涵更加深化,更加细化为即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工业与"三农"发展,突出了人民的主体及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素质教育与人本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教育应注意三个问题,即素质教育理论、人本教育思想、素质教育与人本教育的关系.从这三者而言,其理论是正确的,思想是科学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其中特别要注重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我国古代"以人为本"的传统教育思想,以及现代西方人本教育思想,并融汇于素质教育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从多方面对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予以准确的定位与把握立足生产力的角度思考人的发展,强调物质基础与人的发展程度相统一;立足精神文明建设关注人的发展,强调精神需求与人的发展需求的统一;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推进人的发展,强调制度环境与人的发展要求的统一;从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审视人的发展,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把握人的发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的把握,对于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