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峰  刘照勇 《法制与社会》2010,(23):158-158
发行地方债券对减轻中央财政负担,规范地方政府的筹融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地方债券制度实属一片空白。本文从分析我国发行地方债券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通过对发行地方债券存在的风险考量,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地方债券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岳冰 《行政与法》2014,(9):85-89
城投债是我国地方政府为规避《预算法》的规定而采用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企业债券的外观和政府债券的本质导致其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从长远来看,应赋予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的权力,但目前国家应认可城投债特殊的法律地位,并从监管和信息披露等方面规范城投公司的发债行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这个角度来阐述预算法的修改,《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发行政府债券,但实践中地方政府利用其他方式规避该条规定变相发行举债,《预算法》应做出相应修改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  相似文献   

4.
2015年3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下达了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额度。近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问:请问为什么要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答:新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举借债务应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的方式。《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  相似文献   

5.
《检察风云》2015,(4):89-90
2015年3月16日为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规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等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财政部印发了《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近日,财政部国库司有关负责人就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管理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问:《办法》制定的背景是什么?答:新《预算法》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  相似文献   

6.
为了应对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各国纷纷扩大政府支出以刺激经济,中国政府也出台了4万亿元的经济投资刺激计划,以达到扩内需、保增长的经济目标。其中,为了缓解中央政府的财政负担,增强地方安排配套资金和扩大自身投资的能力,国务院于2009年1月下发了《关于发行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有关问题的通知》,制订了发行2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的计划。2009年4月3日,我国首只地方政府债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债券存在偿还风险、宏观调控风险、政治风险。通过对我国2009年地方债风险的分析,认为地方政府债券风险的防范应着眼于公民权利表达、信用评级、地方债信息披露、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监管与地方政府辖区公众自下而上的约束相结合;立基于确立地方政府相对独立的财权,理顺地方债发行的法理基础,实现真正的地方债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8.
《检察风云》2015,(4):87-89
(财库〔2015〕64号2015年3月12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委):为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规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等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我们制定了《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  相似文献   

9.
汤欣 《法人》2004,(2):150-151
在我国现行的《证券法》中,并未对“证券”加以明文定义,仅在第二条里规定了法律的适用范围:在中国境内,股票、公司债券和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的发行和交易,适用本法。本法未规定的,适用《公司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政府债券的发行和交易,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  相似文献   

10.
《检察风云》2015,(4):92-94
(财预〔2015〕32号2015年3月18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2015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预算管理,根据《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2015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包括为2015年1月1日起新增专项债务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为置换截至2014年12月31日  相似文献   

11.
地方债与国家治理:基于法治财政的分析径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伟 《法学评论》2014,(2):66-73
地方债关乎国家治理。地方债的膨胀源于政府间财政失衡,地方不宜独立对外承担偿债责任,源于地方政府缺乏自主财政地位,收支划分取决于国务院单方决定。为破解眼前的地方债危局,政府有必要考虑动用存量资产,变卖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着眼于长远的制度建设,则有必要用法律形式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赋予地方财政自主权,隔断政府之间的财政责任。于此同时,围绕政府债券的发行、使用和偿还,可以引入政府资产负债表和信用评级制度,允许地方政府进行债务重整,让其完全置于充分竞争的市场。借助于这种压力,也许有助于催生负责任的现代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证券法》第2条第2款的规定,政府债券的发行和交易,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在正式法律规定作出之前,尚须对有关理论问题进行研究,为立法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以下是对证券回购契约的若干思考。 一、关于证券回购的含义 1996年11月26日至29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湖  相似文献   

13.
国际债券的发行主体多种多样 ,发售过程也比较复杂 ,而且其交易往往涉及诸多涉外因素 ,因此 ,从国际私法的角度研究国际债券的法律选择及适用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本文从国际债券的定义切入 ,剖析国际债券在实务中法律选择的自由和效力 ,并通过考察国际债券中各参与者之间的特殊法律关系 ,探讨了国际债券自体法的一般适用及其在消极担保、信托契约以及时效等特殊问题上的适用。  相似文献   

14.
企业债券安全性探讨黄晓明一、发行债券企业的主体能力分析1.发行债券企业的主体资格要求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发行企业债券。要解决哪些企业能够成为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的问题,就必须首先从法律上明确企业债券发行主体所应具有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一般而言,考察...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守信利民有着坚实的法理基础.地方政府信用缺失不仅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侵蚀着政府的合法性.在影响地方政府信用水平的众多因素中,地方政府信用法律体系建设的严重滞后是造成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法律中涉及政府信用的原则主要是人民监督、依法行政、政府赔偿和信息公开,而这些法律制度远不能有效地促进我国地方政府信用建设.因此,本文在分析政府信用内涵及其法理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地方政府信用法律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即地方政府信用征信法律体系、地方政府信用评估法律体系、地方政府信用监管法律体系和地方政府信用惩罚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司债债权人保护制度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为了筹集生产经营资金向社会公众发行公司债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我国1994年实施的《公司法》也对这一制度作了规定,但是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不少有待完善的地方。关于公司债债权人保护制度的完善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公司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在发行公司和认购人之间形成了公司债法律关系,这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这一法律关系与民法上的债的关系是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的关系,体现了典型的商事特性,是民法原理在商理制度上的具体化。公司债券的发行是面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发行数额巨大,债券持有者人数众多,在同一时期内同一发行人基于同一…  相似文献   

17.
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相应规制对外劳务合作的法律法规是由中央各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制定的两套法律法规体系构成的。然而,由于相关部门在制定相应法律时缺乏一定的衔接性,地方政府又未对相关法律事实做足够的分析,造成在综合运用两套法律体系多个法律条例和相关通知时,仍然存在着甚为严重的法律漏洞。本文就旨在以江苏的对外劳务合作相应管理条例为研究对象,探析江苏在综合运用两套法律体系存在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国境内,股票、公司债券和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的发行和交易,适用本法。本法未规定的,适用公司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政府债券的发行和交易,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 第三条 证券的发行、交易活动,必须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证券发行、交易活动的当事人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应当遵守自愿、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条 证券发行、交易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  相似文献   

19.
公司债券及其法律调整探析李金泽我国刚实施的公司法设专章对公司债券作了较为系统的规制。本文试图结合公司债券及立法发展,系统地阐析公司债券及其法律调整,并对我国的立法现状作些思考性分析。一债券是与股票并列的最主要的有价证券,它是由筹资者发行,投资者购买的...  相似文献   

20.
略论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法律关系叶振宇一、背景与问题可转换债券是指债券持有人(公司债权人)有权依其自由意志,选择在一定期间(请求转换期间)内,按约定条件(转换价格或转换比率)将持有的债券转换成原发行公司股票之公司债券。这种有价证券18世纪发源于美国。后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