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巍 《前沿》2013,(17):179-180,198
《黑桃皇后》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最成功的歌剧之一。此前两年,他已写出了《第五交响曲》,所以不论作为交响作曲家或歌剧作曲家,当他写这部作品时,都已经进入创作巅峰时期。本文将结合音乐视角来浅析柴氏的这一力作。  相似文献   

2.
弄臣     
一部歌剧,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根据雨果《国王行乐》改编的著名歌剧;  相似文献   

3.
外国文学对丁玲创作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形象的塑造方面。丁玲在外国作家典型形象塑造的启发触动之下,塑造了一系列独特的、有着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现代中国妇女。这些妇女与19世纪欧洲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中著名的妇女形象如小仲马《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以及整个俄罗斯文坛上风行了几十年的“多余人”形象有着分不开的渊源关系。这种外国作家笔下的人物,最大的特点便是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他们热烈地追求个人的幸福、对生活充满激情和幻想,有着强大的“隐忍力”和鲜明的孤独感。比如《茶花女》中的玛…  相似文献   

4.
弄臣     
佐人 《现代领导》2011,(11):1-1
一部歌剧,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根据雨果《国王行乐》改编的著名歌剧; 一个故事,是全世界歌剧宝库中的一段震撼人心且内涵深刻的悲剧故事。  相似文献   

5.
天生一副好嗓子,加上对音乐的感悟,张莉3岁就开始登台独唱,13岁考入四川省曲艺团学员班任青年演员,在戏剧舞台上滚打6年后进入四川音乐学院深造,获得了学士学位,然后坚持修完了声乐专业硕士研究生全部课程。已升任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副教授的她,近年来频频活跃在国内外歌剧舞台上:在经典歌剧《茶花女》中出演维奥列塔;参加美国歌剧大师班的训练,出演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女主角咪咪……大量的艺术实践引领着她一步步迈进歌剧的殿堂,其中有三个精彩镜头被永久地定格下来,清晰地勾勒  相似文献   

6.
刘铭恒 《现代领导》2005,(10):46-46
开阔知识视野 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卸任后,特地执笔对欧洲50位经典作曲家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和评价,并结合部分领导生涯和片断表达对聆听音乐时的种种感悟,结集出版了《李岚清音乐笔谈》,得到知音读者的好评。他到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举办题为《音乐·艺术·人生》讲座时,是这样介绍对音乐见解的:  相似文献   

7.
《政协天地》2009,(2):93-96
13世纪到14世纪前后,在欧洲,戏剧和其它文学一样,正处于“中世纪”的黑暗时代。而在同时期的中国,元杂剧却放射出璀璨的光彩,出现了一个戏剧发展的高潮,涌现出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等杰出作家,他们用自己非凡的创造才能,别开生面地为中国文学建构起传统戏剧的审美范式. 创作了《窦娥冤》、《西厢记》、《梧桐雨》、《汉宫秋》、《倩女离魂》等一系列优秀作品,成为元代文学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巧妙的应答     
袁岳 《今日广西》2014,(7):41-41
日常交际中,面对对方提出的问题,我们应用清楚明白的话语予以应答,但,万事皆有例外。2013年月12日19时30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威尔第歌剧〈茶花女》正待开场。就在此时,一阵清脆的啼哭声打破了剧场的沉静,不得已,乐手们只好放下已经拿起的乐器,等待剧场恢复安静。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台湾文学史上,王鼎钧是一位重要的作家.他众体兼擅且独具风格,在小说、散文、评论、话剧几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被称为台湾文学界的五项全能.长久以来,他的散文艺术成就掩盖了他在其它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小说艺术.为了更完整地认识他的艺术发展道路,本文拟对王鼎钧的短篇小说创作做一番探究.(一)严格地说起来,王鼎钧的短篇小说共有十二篇,即收集在《单身温度》这部短篇集中的作品(有人将王鼎钧的《一方阳光》、《红头绳儿》也视作小说,我以为那只是有着较多叙事成份的散文作品,原因容当另叙).《单身温度》原名为《单身汉的体温》,也曾被人改为《白如玉》出版,最后由作者定名为《单身温度》由台湾尔雅出版社再版.此书创作于60年代中后期,初版于1970年.这部小说在作者的创作道路上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这是因为在它之前,作者的创作以说理性议论性的文章为主;而从它开始,作者的创作风格转向抒情性象征性,逐步形成了自己“幻中见真”的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10.
戎琦 《传承》2012,(21):64-64
从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至今,在这个以西方作家为主的得奖者行列中,除了刚刚获奖的中国作家莫言,还有几位亚洲其他国家作家的身影,他们是印度诗人泰戈尔、以色列作家阿格农、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泰戈尔:世界的东方诗哲19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首次颁给了亚洲作家,印度诗人泰戈尔(1861-1941)。这位出生于加尔各答、少年游学英伦的翩翩才子精通文学、哲学、音乐,作品遍及诗歌、小说、戏剧、歌剧,尤以诗歌称名。早期抒情诗集《暮歌》(1882)、《晨歌》  相似文献   

11.
短篇小说《遊园惊梦》是台湾作家白先勇的一部重要作品。后来,白先勇又和杨世彭把它改成话剧本,在原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进行了新的开拓,增添了别一种艺术魅力。台湾戏剧理论家陈怡真、欧阳子称赞这次探索是“融汇古今,贯通中西,综合各种艺术于一剧,第一次成功的将意识流搬上我们的戏剧舞台,成为沟通各种不同艺术形式的多媒体”。我们考察一下《遊园惊梦》就会发觉,几个有着不同艺术形式甚至相隔时间很长的同名作品,形成了一个圆环,即从梅兰芳、俞振飞主演的昆曲《遊园惊梦》到白先勇创作的小说《遊园惊梦》,再到白先勇、杨世彭改编的话剧《遊园惊梦》,从立体的戏曲舞  相似文献   

12.
他是中国先锋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以一曲《卧虎藏龙》问鼎奥斯卡,他的作品始终伴随着批评和质疑。作为一个被贴上另类标签的作曲家,他到底是游戏还是创作?从湖南农村走向世界,他的音乐道路究竟还要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3.
陶陶 《理论月刊》2007,(4):152-154
金圣叹的创作理论观念和创作心理艺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水浒》的评价过程之中,他对《水浒》的内容的评价并不是判断为“反动思想”,而是采用一种真正的隐曲的包装方式,肯定了它的进步思想价值。对小说的本体艺术研究善于从艺术心理角度去阐述作家的创作意图和美学思想,表现了一个小说理论家独到的批评视野和美学趣味。  相似文献   

14.
张平是山西黄土高原上土生土长的作家。高高的黄土地给予他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同时,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又给他提供了广阔的艺术空间。张平的创作始终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写下了《抉择》、《天网》等一系列优秀的长篇小说。小说《抉择》直面现实,关注时代,以敢为人民代言的巨大勇……  相似文献   

15.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辽宁省召开首届未成年人优秀文艺作品奖颁奖大会,表彰了包括少儿文学、音乐、广播影视戏剧、图书出版四大类作品(其中一等奖作品13瓿、二等奖作品44部)。为推动全省少儿文艺作品的他作生产,《辽宁日报》、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办公室邀请少内著名少儿文学艺术创作、评论工作者,就未成年人文学艺术作品创作问题,进行了探讨。部分文章在全国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借鉴性,现选发几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周华北 《传承》2009,(20):148-149
《杀人者》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一篇重要小说。海明威以他的"冰山原则"作为创作的宗旨。以《杀人者》的三个中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原作意境的再现、译文的准确性以及翻译艺术的创造性三个角度来说明文学翻译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前进》2006,(5):58-58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是一所高等艺术学校,面对近年来艺术教育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院领导率领该院教职工更新观念,锐意改革和创新,在顺利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同时,特别在“打造艺术精品,推出优秀人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明显成效。一、圆满完成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的策划、创作和演出,在全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促进文化强省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华夏之根》是在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的直接领导下,由该院策划、创作、排练的一部大型民族音乐会,特邀全国著名作曲家赵季平、程大兆等集体创作。自2004年12…  相似文献   

18.
7月8日至12日,由金华籍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创作的大型歌剧《屈原》在北京国安剧院相继举行汇报演出和公演。看过演出的专家说歌剧《屈原》有着恢宏的舞台画面、惊世骇俗的戏剧冲突以及回肠荡气的人物刻画,是一部响彻寰宇的千古绝唱,是施光南乃至中国歌剧史上最优秀的作品。可又有谁知道,大型歌剧《屈原》的诞生也经历了如同屈原般的坎坷曲折。此时此刻,为上演《屈原》历经无数悲欢荣辱的施光南夫人洪  相似文献   

19.
徐翼 《人民公安》2013,(10):30-31
有"音乐鬼才"之称的著名作曲家和演奏家卞留念,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音乐创作人及闭幕式音乐总监,他创作的《万众一心》还被奥组委定为奥运拉拉队歌,在每一场比赛中都被拉拉队唱响。卞留念的音乐作品大多脍炙人口,如《愚公移山》《心情不错》《今儿高兴》《欢乐中国年》《让我们舞起来》等。他连续16年担任央视春晚的音乐主创、统筹、指导和总监,而2006年获得央视春晚歌舞类一等奖的《俏夕阳》,则是卞留念的创新之作,  相似文献   

20.
赵曰茂 《春秋》2014,(6):47-48
正老一辈戏剧电影艺术家洪深,除了在戏剧方面的卓越成就外,在中国电影领域也是一位先驱者。他一生共创作和改编了30多部电影剧本,其中绝大部分摄成影片,还导演了9部影片。他在清华学校毕业后,曾赴美学习陶瓷工程,后入哈佛大学改学戏剧,归国后即于1924年取材冯梦龙《情史》中的一篇故事加进《水浒传》人物,创作发表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化结构的电影剧本《申屠氏》。他还是1925年中国第一部蜡盘发音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的作者。而发表在上海《文学》1934年第一、二两期,并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