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国际司法改革的三个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法院正在进行着改革,我曾经有机会参加过中国国内各种级别的学术会议,参与讨论有关中国改革的问题。今天,我准备谈谈当前国际性的司法改革,向大家介绍一下其他国家的司法改革行为。我将会讨论有关世界司法改革的三个主要问题:第一,案件流程管理和调解;第二,反对司法腐败问题;第三,法官和律师合作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代法学期刊最主要的宏旨之一就是关注司法改革,倡导司法改革,反映司法改革成果,进而推进司法改革,成为描绘司法改革图景的平台,预测司法改革走向的风向标,司法主权的捍卫者,重大司法问题的诊治者,堪称司法改革的"推手"。从清末民初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几乎每一次司法改革运动的发轫,都离不开法学期刊的宣传和鼓吹。法学期刊从学理到实践,对司法改革问题及时加以讨论,对厘清改革思路、探明改革方向发挥了有益的作用。其保存下来的大量近代司法改革文献,为后人研究中国法律近代化提供了宝贵材料,值得深入挖掘利用。  相似文献   

3.
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司法独立制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万春 《法学家》2002,(3):70-80
在当前方兴未艾的司法改革大讨论中,司法独立这一事关国家体制和司法运作的根本性原则,理所当然成为学术界争论热点.对司法独立的价值和内涵究竟怎么看?中国能实现司法独立吗?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独立制度?对于这些问题,本文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再审程序的立法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再审程序改革是今年全国法院改革任务之一。目前对于“再审”问题诟病者有之,建言者亦众,如何在司法改革中重新构建再审程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期“特别策划”集中刊发四篇关于该问题的文章,旨在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更广泛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韩松 《法学》2012,(1):14-16
自2008年11月17日,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为标志,新一轮司法改革启幕。中央政法委员会出台的《司法改革意见》,提出了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加强政法经费保障等四个方面改革任务。这些改革多侧重司法政策、人员和经费等实务层面,对于争议较大的一些体制性问题却未过多触及。因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部分·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98年会于11月上旬在海口市召开,与会者共同探讨了司法改革与司法公正以及诉讼法实施问题等专题。一、关于司法改革司法改革是与会者讨论的热点问题。与会者认为要对司法进行改革,因为司法在体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健全和不完善...  相似文献   

7.
领事裁判权制度与晚清司法改革之肇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晚清司法改革缘何而起 ?这是一个讨论已久 ,同时也是意味深长的大问题。作者将其眼光聚焦于“领事裁判权”上 ,并由此出发对晚清司法改制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考察分析 ,以其掌握的历史资料对其立论进行了严肃谨慎的论证。大胆地作出了“晚清司法改革的主因在于领事裁判权问题”这个结论。作者实际是尝试从一个方面展现文化冲突的历史事实 ,阐释外部文化和制度对于固有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冲击可能造成的深刻后果。明确这样的问题 ,无疑对我们今天的现实很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文静 《中国司法》2005,(2):109-110
2004年9月24日,中加司法改革前期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与律师围绕"律师权利在刑事诉讼立法与司法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一、司法实务部门的意见司法实务部门的专家针对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问题,不仅指出了改革与完善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而且指出了该问题本身在理论研究方面的一些缺陷,还表达了立法与司法方面的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9.
王申 《法学》2004,(10):45-49
20 0 4年 8月 2 0日 ,本刊编辑王申与来华访问的美国联邦上诉法院第七巡回法院高级律师AlanW .Lepp先生就我国的司法改革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近年来 ,中国的司法改革不仅引起了国内法学界的高度关注 ,也吸引了国外学者的注意 ,相同的兴趣引发并深化了本次讨论。  相似文献   

10.
关于刑事二审简易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最近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协调 ,在坚持上诉案件实行全面开庭审理的前提下 ,对于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刑事二审案件进行了普通程序简易审的研究和探索。这篇文章就是这项研究和探索的理论总结。我们认为 ,虽然对刑事二审案件普通程序简易审的改革仅仅是一项尝试 ,尚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但从推进司法改革研究的目标而言 ,这项改革或者说尝试无疑是有益的。当然 ,我们也更希望因此而引起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从司法现状看判例在我国司法过程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文雁 《法学论坛》2006,21(6):120-125
在我国,有关判例制度的讨论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了,但是,对于判例在整个司法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如何借鉴英美和大陆法系国家的判例制度,使之结合我国司法传统更好地发挥作用,还有很多可待讨论的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判例在司法过程中的现状与问题,归结出判例对于司法过程的价值贡献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总结出在我国加强判例作用是法治原则的必然要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 随着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关于司法改革口号的提出,其后党的十六大又明确提出司法体制改革的问题,并将其纳入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范畴,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人民法院改革五年纲要》、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检察改革三年实施意见》等司法改革方案的出台,司法改革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强势话题,同时也成为法学界和实务界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 2 0 0 0年年会于 1 1月 5日至 1 0日在湖北宜昌举行。与会者就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证据制度、检察机关参与诉讼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刑事诉讼部分  一、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一 )关于司法改革的目标有两种观点 :( 1 )“单一论”。认为司法改革的目标仅仅是司法公正 ,即司法公正是司法改革的唯一目标。 ( 2 )“双重论”。认为司法改革的目标既包括司法公正 ,同时还应包括司法效率 ,因为迟来的公正并非公正。因此 ,司法改革的目标是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统一。也有学者认为 ,司法改革的目标还应包括立法公正。(二 )…  相似文献   

14.
在众多的讨论民事司法改革的著述之中 ,齐树洁教授主编的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研究成果《民事司法改革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一书可谓独树一帜。其独特之处在于本书的编著者不仅从具体的制度层面上探讨中国的民事司法改革如何合理借鉴外国的经验 ,更为难得的是 ,本书将中国的民事司法改革置于各国普遍性的民事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讨论和审视 ,从而使本书对中国民事司法改革的探讨具有了开阔的视野。介绍国外的司法改革的著述 ,目前尚不多见。作为齐树洁教授访欧归来第一手资料的梳理 ,本书对欧洲各国及日本和美国的民事司…  相似文献   

15.
正科学的管理是社会组织获得高效运转和良性发展的必备要素。司法机关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系统,要想实现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的价值目标,同样离不开科学的管理。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日趋成熟,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我国现行司法管理对于司法权的行使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尽管我国司法管理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同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的改革目标相比,现行司法管理制度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这种背景之下,我国亟待加强司法管理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司法管理制度改革的部署为契机,重点在司法管理体制方面寻求突破口,科学建构自治型的司法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陈伟雄 《中国司法》2008,(12):31-33
深入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是坚持司法行政工作正确方向的必然要求,是司法行政工作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对于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好地推动广东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发展,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指数报告进行统计数据和测试题目两个层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司法改革方案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司法改革方案的整体性、配套性、正当性、有效性的改革方向和更多的具体课题,应充分考虑地方性的特殊因素,确保司法改革方案的讨论、确定程序的参与性。  相似文献   

18.
1998年11月上旬,15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法学界专家学者和司法实践部门的同志汇聚椰城──海南省海口市,共同探讨了司法改革与司法公正以及诉讼实施等问题。大会收到论文近90篇。现将大会讨论的刑事诉讼法学术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司法改革司法改革是与会代表讨论的热点问题。代表们主要就为什么改、怎么改和改什么三个方面进行了热烈探讨。之所以要对司法进行改革,是因为司法在体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健全和不完善的地方。有的代表把这种不健全和不完善概括为六个方面:即体制不顺、队伍不精、作风不正、执法不严、监督不灵和裁判不公。司…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司法改革主体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小川 《时代法学》2006,4(5):15-24
司法改革离不开具体主体的运作。我国司法改革已进行多年,但对于改革的主体至今没有明确规定。实践中,党的机构及司法机关既是司法改革的主持者,又是司法改革的实际操作者的做法,在逻辑上不尽合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改革的进程。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司法改革的领导者、主持者、参与者、实施者进行探讨,对确保司法改革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司法责任制改革以来,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就成为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央有关部门及最高人民法院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对于如何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理论上有不同的认识,实践中也有一些误区.本文对司法权的主体、审判责任的概念与设置原则、审判责任的构成要件与豁免条件、错案追究的主体和程序、审判权的监督与制约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有裨益于当前推进的司法责任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