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上帝这个造物主太有才了,他让一切生灵的基因组合都平衡有序,长翅膀的就给你两只脚;四条腿跑得快了,就再长不出会飞的翅膀;刺猬跑得慢,就给了一身御敌的好铠甲;蚂蚁太弱势了,可它却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族群;智  相似文献   

2.
狐狸和大雁一同被困在猎人设下的笼子,狐狸对大雁说,我有一千种办法逃脱。大雁说,我只有一种办法逃命。这时,猎人来了,大雁便躺在地上装死。猎人以为大雁被狐狸咬死了,便将它抓起来随便扔到外面,大雁忽然展开双翅,飞走了。而狐狸想的一千种办法一项也没有得到实施,便实实在在地成为猎人的猎物。  相似文献   

3.
欧拉在姐姐和父亲的陪同下,来到心理咨询室。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自杀了两次”。她说得平平淡淡,仿佛在说着他人的故事。她一般不说“我”这个字,而使用名字称呼自己,下面就是欧拉的话。欧拉出生时,上面已经有一个姐姐。姐姐是万般宠爱在一身的。因为她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而当欧拉来到这个世界时,仿佛是悄无声息的。父母的新奇在姐姐身上实践,欧拉只是沿着前边的辙重走了一遍。欧拉什么都做得好,一切都不会让父母操心。但在这个家里欧拉无足轻重,没有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4.
先讲一个跟浪漫有关的故事。一个男孩已经有了一个谈了多年的女朋友,两个人的感情好到就快要结婚的程度了,但是他意外地遇到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很有智慧,但是却不是那种把机灵劲都写在脸上的那种,她似乎连一句整话都不愿意说……就是这样他与她之间产生了一种微妙的感情。 这是所有恶俗浪漫故事的开始,而且很容易让人想起一部香港电影《梦中人》。才华横溢的指挥有一个相恋  相似文献   

5.
童心的价值     
有位小学老师给同学们讲寓言《乌鸦和狐狸》。分析完了课文之后,老师布置了两道“说话”练习题。第一道题是:请你试看用自己的口吻对上当受骗之后的乌鸦说一句话。第二道题是:如果乌鸦和狐狸再次见面,它们之间将发生怎样的故事?同学们对乌鸦所说的话大都是按照老师的引导做的。  相似文献   

6.
微笑     
“来电话喽,请微笑!”每次听到这个手机铃音,无论我在做什么事,心头似乎都会有一丝放松的感觉,不觉地想要去笑一下,也许这就是微笑的力量吧!曾经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叫丹妮的女孩听到敲门声,打开门,发现一个持刀男子正恶狠狠地看着她。她克制住自己,灵机一动,微笑着说:“朋友,你真会开玩笑,是推销刀具的吧?我喜欢这种款式,家里正好需要,请进来,我打算买一把。”丹妮一边说一边让男人进屋,又说:“你很像我过去的一位好心邻居,看到你真叫人高兴。”  相似文献   

7.
《清稗类钞·敬信类》中记载着这样一个为后人传颂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叫蔡(?)的人,他向自己的朋友借了一千两黄金,没有打下借条或合同。不多年,他的朋友去世了,他就把朋友的儿子叫到家,把一千两金子还给朋友的儿子。朋友的儿子很惊愕,坚决不接受,笑着说:“没有这回事,父亲没有留给我借条,也没曾口头告诉我这回事。”蔡(?)说:“借条在我心里存在着,不在纸上,心中  相似文献   

8.
一样美丽     
认识点点纯属偶然。我碰巧来到这个小城实习,碰巧寄居在叔叔战友的家里,碰巧婶婶的朋友有个失明的小女儿。许多个偶然的交叠让我们必然相识。长辈们的意图很明显,我们都是有缺陷的孩子,我又年长她10岁,也许,我可以在她的成长轨道上留下一些痕迹。她实在是个漂亮的女孩,眼睛很大,只是没有焦距,也就没有清亮的色泽。她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姐姐,你能听到我说话吗?”我说能,因为姐姐带了助听器。她“哦”了很长时间,然后沉默了很长时间。我仔细盯着她的脸,很显然她已经学会了努力掩藏自己的情绪,但我还是感到了很深的落寞,像极了10年前的我。…  相似文献   

9.
感念父亲     
看着我的父亲与我的儿子逗乐儿,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味儿。 父亲有两个女儿,在我下面还有一个小妹。我知道,父亲这一生的遗憾就是没有一个儿子。换在以前,换在农村,无子是一件挺没面子的大事儿。虽然我的父亲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就离开了农村,虽然我的个性像极了他且成长过程中从不让他多操半点心,虽然父亲表面上也没说什么,而且母亲也没有因为生女儿便在家中没有她的地位。但,确切地说,我们这个家族的姓氏最终到我们这一代便止住了,  相似文献   

10.
美丽的陷阱     
曾经有人问我:认不认识她?我想说,不认识;又想说,认识。为什么如此矛盾呢?其实一点儿也不奇怪,我的的确确一次也没有见过她。可对她,对她认识的人和围绕她发生的一切,却是再清楚不过的了。都说她很美很美。如果一个女人拥有一个“很美”,想必她已是美得可以了。而她竟拥有重叠在一起的两个“很美”,对于她来说,就不能不算是一种灾难。诸如红颜薄命、红颜祸水一类的褒贬就是专指。第一次知道她的名字是在一张漂亮的名片儿上。平日里骄傲狂放,自认“眼中有水”的一位朋友,将手中一张薄薄的名片儿翻转若干次,口中喁唱:“好一个…  相似文献   

11.
张翔 《今日广西》2008,(15):72-72
有—个很有个性的朋友,她从小到大都住在城西的小平房里,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这座城市。用她的话来说,她就喜欢这座古幽幽的老城。关于她的故事很多。比如她从小学习都很好,从小学到高中的成绩基本上都名列前茅,期间还跳过级。为此,她很庆幸地说过自己省了不少学费。就在大家都期望着她考上清华、北大为校争光的时候,她却只报了西安的一所大学。  相似文献   

12.
朋友送我一盆澳洲杜鹃。这盆花刚到我家的时候,枝叶茂盛,开满了粉红的花朵。我很精心地养它,每天按时浇水,端到窗前去晒太阳。令我高兴的是,它越来越茂盛,有一次竟然同时开出了33朵花。过了大约几个月,我注意到,它好像没有以前那么旺盛了,花开得越来越少,有时候好几天才开出两朵花。于是我很着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的失误把花养坏了?我去找送我花的朋友,想问问她有没有什么挽救的办法。朋友让我放宽心,说:这是正常规律。每一种植物都会经历不同阶段,成熟、孕育、开花,周而复始,然后枯萎、死亡。这盆花,刚刚经过了开花期,现在它需要休养、孕…  相似文献   

13.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网瘾“,因为无数的家庭被这个东西折磨得神经兮兮,痛不欲生,死去活来。说的话够多的了,我只想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也许,这个故事能告诉我们一点什么。故事的主人翁是我的高中同学和她的儿子。我这位高中同学是重庆一所重点中学的物理教师。她有两个爱好,一是上课,二是炒股。她的物理课上得非常好,年年  相似文献   

14.
陶津,北京经济广播电台副台长, 六十年代生人,离异,有一个17岁的女儿。当记者问及她的理财故事,她似乎面有难色,一边摇头一边说,我没什么理财故事,更没有理财经验可以和朋友分享。不过,我还真愿意听听专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读者俱乐部     
编读互动: 看着每期纷至沓来的读者来信,编辑部的同事们都很开心,版主我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在整理读者来信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读者喜欢我们今年新增加的"往事"这个栏目。许多的读者朋友都把"最喜欢的文章"这一票投给了"那时的表情"、"记忆中的蒙太奇"和"世纪女人档案"。特别是洪雨朋友特意给我们写了封热情洋溢的来信,她说,"往事" 栏目里的文章名往往让她眼前一亮,吸引她停留在这一页,细细读下来后,总能让她为之动容。有了像洪雨朋友这样的知心读者,真让我们编辑感到鼓舞。看来我们新的举措是对的,读者真挚的关心是我们最想要的,希望大家以后继续给予我们鼓励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初恋女友     
我的一个朋友失恋了。失恋的主要原因,是他向现在的女朋友提到了前女友。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没有心眼的男人,心里想什么嘴里就会说什么。他提到前女友的原因,是因为现女友吃的一串糖葫芦。他见她吃的高兴,很自然地想到了前女友,他觉得真是奇怪,竟然在一个相同的地方,碰到了两个完全不同但都喜欢吃糖葫芦的女孩。她呢,生气了,站在天桥上和他吵,你总是提她?你如果还忘不了她,你如果觉得我没有她好,那你找她好了!他急了,我早就忘了,我现在根本没想她,我想的是你。她说,想我?那你为什么还再三的提她?我和她有可比性吗?他抓住她的肩膀,像…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我收到赵庆玲女士的来信。她表明自己是《长江新里程》项目的受益人。她谈了自己安装假肢后的一些经验,希望与大家分享。她一再声称,而且是刊登她的稿件的唯一要求,就是一定要注明她是李嘉诚这个项目的受益人。这让我由衷的感动。由此我生出一个念头,残疾朋友在生活中都有着自己的不便,但也会开动脑筋想出一些办法自己来解决。我想,我们彼此就来个互助吧,开辟一个自己说话的栏目,自己来帮助自己,大家帮助大家。在我们的互助栏目中,你可以介绍你的一些康复经验,生活自理窍门,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难处,看看哪位朋友有和你一样的问题,但已经想出了好办法。人多力量大,我们所有人拉起手,一起面对困难,我相信,不仅问题会解决,而且我们不再害怕。相信我,我们的天一样蓝!此话就定为我们的座右铭吧!  相似文献   

18.
电话里是一个男人的声音,这在妇女热线中还是属于少数。他讲了自己的苦恼: 我不算是一个很成功的男人,因为我都四十五岁了,没挣到什么钱也没当上什么官。婚姻也就是那么回事,妻子在一所学校教书,我们的感情很平淡,她除了有时抱怨我说,跟我那么多年没有让她过上好日子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摩擦。 人们似乎都觉得只有有钱人才会有外遇,但没想到  相似文献   

19.
前些时候,朋友和我说起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朋友是聋人听不见、不会说话,她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说话很好、听力较差,两个人经常去逛街。每当她们一边走一边打手语聊天的时候,她的朋友总是担心别人说自己是哑巴,总是一边打手语一边说话,而且要比平时说话声音高了好多,惹得旁边人都回头看,搞得她很不自在。朋友说:她也不愿意在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听朋友说,XX银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到她所在的公司推销信用卡时,因为看到周围的同事都办了信用卡,她也就填资料办了一张。一个月后,她如期收到了信用卡,没想到发卡的却不是当时的那家银行,而是另外一家银行的卡。"自己从来没有填过这个银行的资料,怎么就给她办了一张卡呢?"朋友很纳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