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以创办《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及创建进步书刊出版社——生活书店而闻名。而作为著名的政论家,抗战时期,邹韬奋反对消极抗日、争取民主自由的思想,不仅体现在他  相似文献   

2.
1933年底,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被查封后,共产党人胡愈之邀请爱国志士杜重远接办《新生周刊》。因为杜与国民党的一些上层人物有交往,很快就得到了批准。 《新生周刊》旨在“为求民族生存而奋斗”,继承了《生活周刊》的爱国立场以及热情为读者服务的优良传统,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发行量很快跃居全国杂志的前列。但是,在那个“爱国有罪”、宣传抗日“有碍邦交”的黑暗时代,《新生周刊》很快就遭到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当局的忌恨和迫害。 1935年5月4日,《新生周刊》发表艾寒松以“易水”为笔名写的《闲话皇帝》一文,对日本天皇有所评论,日本侵略者借题发挥、硬  相似文献   

3.
马占山,字秀芳,吉林省怀德县毛家城子乡毛家城子村西炭窑屯人。1885年11月30日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他率部打响了抗日第一枪。从此,成为一位威震全国的著名抗日将领。 立志占山闯天下 1931年11月,上海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为宣传和发动民众抗日,特制了一种号称“马占山牌”的香烟,人们都争相购买,借以表达对于在东北黑龙江的嫩江桥畔打响抗战第一枪的抗日名将马占山的慰劳、赞佩和声援。与此同时,国内外报纸载文,称马占山是“在充满灾难的中国是中国高级官吏中可堪称道仅有的一个”。  相似文献   

4.
正1926年10月,邹韬奋以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的身份,接办了职教社的机关刊物《生活》周刊。此后,从《生活》到《大众生活》《生活日报》,从《生活星期刊》《抗战》到《全民抗战》,包括开办生活书店,邹韬奋一刊被停,一刊(报、书店)继起,为宣传抗战、团结御辱和争取言论自由、民主政治鼓与呼,在中国近代编辑出版史上留下  相似文献   

5.
邹韬奋(1895—1944)是中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也是杰出的爱国者和共产主义者。他一生多难却奋斗不息,经历过1次入狱,3次流亡,其中2次流亡香港。他一生创办过六刊一报,其中《生活日报》、《生活日报星期增刊》、《大众生活》周刊在香港出版。贫民窟里办报刊韬奋因宣传抗日。身处逆境,但他不改初衷,以笔代剑,与敌斗争不止。他在上海主编的《生活》周刊,顺应时代要求.反映群众呼声,积极宣传抗战,在读者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发行量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数字3O万份。同时,他还当选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执行委员。因此…  相似文献   

6.
启明 《世纪桥》2009,(4):36-38
马占山,字秀芳,吉林省怀德县毛家城子乡毛家城子村西炭窑屯人。1885年11月30日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他率部打响了抗日第一枪。从此,成为一位威震全国的著名抗日将领。  相似文献   

7.
马占山,字秀芳,吉林省怀德县毛家城子乡毛家城子村西炭窑屯人.1885年11月30日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他率部打响了抗日第一枪.  相似文献   

8.
1995年11月5日是邹韬奋百年诞辰纪念日,这位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所留下的光辉业绩,至今仍是我们骄傲的精神财富。重温他费尽心力谱写的不朽篇章,都会激励进取者新的活力,跟着他的脚步,去倾注自己的热爱。热爱祖国邹韬奋是以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而著称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的炮火,震动了不愿做奴隶的全国人民大众。在民族矛盾压倒一切的时候,韬奋的人生旅途发生了很大的转折,他再也不能同往常一样偏重青年的个人职业修养,由他主办的《生活》周刊和后来创办的生活书店,在密友胡愈之的帮助F,成了宣扬爱国主义的阵地。…  相似文献   

9.
正电视连续剧《东方战场》的中共地下党员李天白,曾任马占山抗日义勇军的参谋长,协助马占山打响九一八事变后武装抗日的第一枪,成为马占山将军的得力助手。剧中李天白这个人物,历史上的抗日英烈韩家麟和中共地下党员李继渊应该是其原型。一韩家麟,号述彭,祖籍山东黄县(现为山东省招远市),祖辈闯关东到了吉林省梨树县小城子镇河山乡河山村落户。韩家麟于1898年6月出生,幼年丧母,先读私塾,后入当地高级小学,1913年高小毕业  相似文献   

10.
《生活》周刊是主要由邹韬奋主持的民国时期的一份著名杂志,经历了从中华职业教育社机关刊到都市通俗文化生活杂志再到时事政治周刊的发展转变,是民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杂志之一。刊物适应社会需要,始终立足民众立场,真诚为读者服务,勇于创新,紧跟时代前进。  相似文献   

11.
祖远 《党史纵横》2011,(11):26-28
九一八事变使邹韬奋受到强烈的刺激,在共产党员胡愈之等人的帮助下,他很快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并靠近了我党。《生活》周刊从此办得有声有色,发行数量达十多万份。当时,邹韬奋的言论在青年中影响极大。1932年7月,他又创办了生活分店,出版大量进步的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书籍,成为国民党统治区内重要的进步文化阵地,许多共产党员为这个...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上,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1925·10—1933·12),拥有读者之广泛,影响之巨大而深远,皆应大书一笔。但是,在时隔七八十年之后回眸这本中外驰名的周刊,它是怎样应时而创刊,又缘何被迫而终刊的?邹韬奋曾以“在惊涛骇浪中挣扎奋斗”来概述刊物终刊前的遭遇。为此,我们特从韬奋名著《萍踪寄语》借取“萍踪”之意,追寻《生活》周刊从创刊到终刊的历史踪迹,相信读者是会有兴趣的。  相似文献   

13.
刘乃新 《世纪桥》2000,(2):22-24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遭受了日本侵略者14年的残酷统治和压迫,然而,广大的东北人民从没有屈服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展开了14年的艰苦抗争,为抗战的全面胜利做出了贡献。一、“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爱国运动,是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下,东北各界人民群众掀起了爱国抗日运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最前列,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事件宣言》,接着9月22日,又作出了《关于日本…  相似文献   

14.
马占山,字秀芳,陆军上将。出身于绿林,发迹于奉军。“九一八事变”后,他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政策,奋起抗日,血战江桥,打响了武装抗日的第一枪,成为蜚声中外的抗日名将。从山大王到奉军将领马占山出生于1885年11月30日。自幼体质瘦弱,由于长年经受困苦生活的磨炼,养成了刚毅倔强的性格,而且胆量过人。七八岁时,他为本屯地主放牧,习练骑马,很快成为一个精于骑术的出色牧童。1903年,19岁的马占山为了多赚点钱,到大地主姜大牙家放牧。不久,因一匹马走失,姜大牙硬说是他把马偷卖了,将他送往警察局拷打逼供。倔强的马占山恨透了姜大牙,决心…  相似文献   

15.
一、上海新闻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九一八事变后.在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上海新闻界始终走在爱国斗争的前列.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大众生活》等报刊的救亡直传,《申报》的转变.《立报》等救亡报刊的出版,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对上海新闻界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中共中央派刘晓芳夫上海,同留沪的潘汉年、夏衍、浑逸君等一起指导新联界的抗日宣传斗争。七七事变的当天,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赴庐山同蒋介石谈判时,途经上海,找活、刘、夏等谈活,指示他们如何加强上海新闻文化战线的抗…  相似文献   

16.
1943年3月中旬,初春的江南,已披上绿装,显得生机盎然。当时,邹韬奋先生因患病,从我抗日根据地转道苏中赴上海就医。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决定派我以韬奋学生的身份,陪他前去,并担负掩护和护理工作。我接到通知后,欣喜万分,因早在30年代,我就爱读邹韬奋先生在《生活》、《新生》等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对他的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17.
“擦皮鞋少将”江民声,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个传奇人物。当年上海、武汉等地各媒体曾广为宣传他的英雄事迹。 他是山东汶上人,家境贫寒,年青时,在日本人开设的辽宁抚顺煤矿作矿工,由于受不了资方虐待,矿工们发起了一次罢工,一些矿工被矿警殴打,江民声在愤怒之下,打伤了东洋总管,在矿工兄弟的帮助下逃出了抚顺。九一八事变后,江民声加入了抗日救国会(后改名为哈尔滨民众救国自卫军),曾参加马占山领导的抗日义勇军与日军作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08,(11)
打响抗日第一枪的抗日名将马占山,曾三进海伦。第一次进海伦随黑龙江省督军吴俊升来黑龙江驻防海伦1920年,马占山升任团长,跟随任黑龙江省督军的吴俊升  相似文献   

19.
有一首在中国人民中广泛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抗日歌曲,名为《松花江上》,歌中唱道:“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这伴随着血和泪的歌  相似文献   

20.
打响抗日第一枪的抗日名将马占山,曾三进海伦. 第一次进海伦随黑龙江省督军吴俊升来黑龙江驻防海伦 1920年,马占山升任团长,跟随任黑龙江省督军的吴俊升来到黑龙江,驻防海伦.这次,马占山在海伦的主要任务是维持社会治安,他恪尽职守,受到海伦百姓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