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与生产力有各自不同的内涵,二者既有质的区别,又有着结构性的互动关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驱动。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社会生产日益明显地区分为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两大部分,物质生产力具有物质形态的主导特征;文化生产力具有突出的意识形态特征,这两种生产力始终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文化生产力具有意识形态性和物质性双重性特征。文化生产力的观念表明,文化生产力是创作和制造文化产品及提供文化服务的社会能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以文化生产力内涵特征,制定生产力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系统工程和文化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文化生产力是近几年来国内理论研讨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化生产力正在崛起。马克思依据唯物主义的观点把生产力划分为: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人自身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的丰富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精神生产力在当代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在一定意义上说,文化生产力也就是精神生产力,是精神生产力发展的高级形态。  相似文献   

3.
大学校园文化是高校长期形成的、表现出特定人文内涵的客观精神和生成环境,是主导文化之外的文化活动与现象。它主要包含以校园环境布局、建筑雕塑等有形内容为主体的物质文化和以学风、校风、学术气氛、学校社团活动等精神层面内容为主体的精神文化两方面内容。由于公安校园文化在情操的陶冶、作风的培养、知识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的强化等诸多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而,必须就校园物质景观、学风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等方面,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综合设置,使其在公安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产生更大的合力。  相似文献   

4.
精神生活表征着人的本质力量,是植根于物质生产实践又超越于物质生产实践的特殊性存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仅体现着人们对其自身自在性与自为性相统一的上下求索,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的坚定初心。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战略任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有其时代意蕴:它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向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义,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迈向新征程,要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遵循精神生产规律为实践原则,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包括了物质生产和依附于这种物质生产之上的精神生产发展的客观趋势。它总是从经济文化处于高势能地位  相似文献   

6.
文化生产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当今社会精神生产的发展状况,有必要从马克思生产理论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精神生产力"的概念中引申出"文化生产力"的问题.对文化生产力的研究,离不开对以下问题的探讨,即精神产品作为商品的特性;精神劳动的特性;物质生产对精神生产的制约;精神生产的分工以及精神生产的资本积累、再生产和供需关系等.  相似文献   

7.
一、网络消费及其特点 (一)网络消费的概念 广义上的网络消费是指直接或间接使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产品或服务买卖的行为总称,它是包含网络游戏、网络影视、远程教育等在内的所有消费形式的总和,产品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而狭义上的网络消费则指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有形商品买卖的行为。本文主要研究狭义的网络消费。  相似文献   

8.
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可以把两种生产合乎逻辑地概括为生产力的两个方面,即物质生产力和文化生产力。物质生产力和文化生产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的合力构成人类历史的最终动力,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经济的持续发展最终取决于文化发展,特别是取决于蕴含于文化之中的价值体系。社会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生产力的“内核”和‘核动力”。  相似文献   

9.
经济与上层建筑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的原生点。马克思指出可用自然科学旁证的仅限于物质生产的变革,精神即文化的生产不在此例。据此,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认知与互动,当非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概括可以简单厘定。恩格斯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补充说明也显示,经济基础很难被理解为一成不变的制度结构,它毋宁说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而凡言关系,必首先涉及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由是观之,"生产"作为马克思社会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就不应该仅仅定位在"基础"之中,仅仅把它看作一个物质范畴;精神生产因此也不仅仅是一种比喻,而是决定社会变革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没有文化就没有生产,也谈不上社会的发展。文化对于经济基础而言具有自足性,是生产活动的特定框架,也是社会关系重组和社会整合的一种基础。  相似文献   

10.
1.我们知道,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的技术的要素的总和。在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关于生产力诸要素的基本思想是:“劳动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因素: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9页)其中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智力的从事社会劳动实践的劳动者,以生产工具为主要劳动资料及劳动者通过自身劳动对之进行加工,使之变为使用价值以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物质资料的劳动对象,三者是生产力的基本三要素。在生产力这三要素中,过去人们一淡到生产力往往只理解为物质生产力,而误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在关于生产力的思想中,也包括精神生产力,而且精神生产力在社会经济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