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信息公开在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慈善组织信息公开面临一系列障碍:慈善组织行政化增加了信息公开的困难;非竞争性原则使慈善组织缺乏信息公开的压力;慈善组织运作不规范使之对信息公开持抵制态度;信息公开的成本使慈善组织缺乏信息公开的动力;政策法规不健全使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缺乏制度保障。推进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应当从明确信息公开的重点、构建信息公开的网络化平台、建立慈善信息公开的第三方监督机制、保障公众的信息公开救济权、推进信息公开制度化法制化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历代统治者均担忧发展民间慈善会矮化政府,但慈善事业的发展与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间并无根本性的矛盾冲突,二者是一致的。慈善事业的发展对党员保持先进性、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及推动党所领导的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有重要意义。同时,我们可以通过让共产党员率先更新慈善观念、先行慈善起来,以及用在慈善组织内建立党组织、引领慈善组织发展等方式领导慈善事业的发展,努力在实践中真正实现二者的互动双赢。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0)
研究围绕晚明杭州地区的两个民间慈善组织:宏大师组织的放生会和杭州基督教徒杨延筠所办武林仁会展开。通过考辩放生会和武林仁会现有的文献,在对比中发现这两类民间慈善组织的施济对象和侧重都不同,所具有的伦理意义也并不一致。通过放生会和武林仁会可以管窥晚明杭州民间慈善组织的形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慈善事业促进机制是政府、慈善组织、慈善工作人员、社会慈善资源得到最优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活动模式,即政府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慈善组织建立健全自身管理制度,提高慈善事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化与职业化素质;合理利用社会慈善资源和力量,实现慈善组织、慈善制度和慈善从业人员之间的不断优化配置。当前我国慈善事业促进机制虽已基本成型,但还存在一些发展障碍,需要在资源动员、管理创新、监督激励等方面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5.
靳也 《理论视野》2012,(2):36-38
我国慈善组织面临公信力缺失的严重危机,其原因在于我国慈善立法结构存在缺陷,慈善组织准入制度落后,慈善组织外部监管机制乏力。当前,应当结合我国慈善组织实际情况,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慈善组织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重塑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慈善目的事业是慈善概念界定的中心问题。英国慈善目的事业从神灵崇拜逐渐走向世俗化和普遍化,其每一目的事业均有了较为清晰的界定和描述。我国慈善立法可以在借鉴英国慈善法的基础上,规定慈善目的事业制定的公益性标准,明确各类慈善目的事业的具体界线和样态,申明慈善组织之公益性检测的行政程序以及申报程序,并明定慈善组织或者慈善活动违反或规避慈善目的事业有关规定的处罚。  相似文献   

7.
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对于调剂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系社会和谐稳定、提高公民社会责任意识等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在其表面繁荣之下仍然存在深层次隐忧。未来我国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亟需发展理念的更新和实践行为的转变,实现从富人慈善向大众慈善、从官办慈善向民间慈善、从限制慈善向支持慈善、从城市慈善向农村慈善、从救助型慈善向发展型慈善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薛晶 《学理论》2012,(29):57-58
随着我国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慈善"成为热议的话题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倡慈善的国家,中国慈善组织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变迁与沉淀。从古代慈悲精神和施善行为、近代慈善组织萌芽和兴起到现当代慈善组织和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的历程中,我国慈善组织的发展呈现出发展潜力大、法律保障不健全、依赖性强、领域多元化、新兴模式正在形成等特点,整体脉络在发展中逐渐清晰。  相似文献   

9.
"十三五"建议规划中所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为形成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机制指明了方向。在共享发展视野下,收入分配机制的完善需要根据不同的收入分配机制主体的作用,按照市场、政府和社会三种并行不悖的机制类型来调整和改革。其中,收入分配市场机制应以实现参与性分享为目标,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收入分配政府机制应以实现矫正性分享为目标,建立合理有效的税收调控机制和纵横交错的中央和省级转移支付模式,并消除推行实行社会保障权利均等化的体制性障碍;收入分配社会机制应以实现补偿性分享为目标,从慈善立法、慈善组织自身建设和外部监督等方面入手,重塑慈善组织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西部地区发展民间投资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我国发展民间投资存在投资主体心理障碍、民间投资环境障碍及路径障碍。主张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管理行为;改善投资环境;加快西部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的途径,启动和引导民间投资,加快西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武汉的慈善事业面临着十分有利的时代背景,但同时也面临着慈善意识落后、法制建设滞后、慈善机制发育不良等诸多制约.由于种种原因,武汉市民的慈善意识相当薄弱,慈善意识的缺乏严重阻碍了武汉市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发展武汉市慈善事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培育公民的慈善意识.慈善意识的确立需要加强慈善的研究和宣传,重视家庭教育中的慈善意识培养,同时严格加强慈善机构自我治理和强化外部监督机制,完善慈善事业的立法.只有公民的慈善意识增强了,武汉市的慈善事业才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建华 《学理论》2013,(32):233-234
民国以后,青岛慈善事业向着更有组织的方向发展,大体经历了萌芽时期、极盛时期、停顿和缓慢发展时期、复兴时期四个阶段。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民间慈善团体体现出内部结构更为完善,运转机制更为规范和灵活、会员制管理及分布区域广泛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第三方评估在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中具有评价、引导、激励、预防等作用。由于起步较晚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实施第三方评估存在种种障碍:慈善组织行政化增加了第三方评估的难度;第三方机构力量弱小;慈善信息不公开;评估的权威性不足;设置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比较困难;相关制度不健全。破除第三方评估的障碍,应从推进去行政化改革、做好慈善信息公开工作、培育第三方机构、维护第三方机构的独立性、构建第三方法评估与政府评估的互动关系、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慈善是一种公共责任,慈善组织以公众的普遍参与和信任为运行基础,其运转逻辑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以实现社会公益为价值目标。慈善组织的公益性决定了其基本信息、财务信息、活动信息等都属于公共信息,都应当向所有社会成员公开,而不是仅仅向捐赠人公开,即社会公众与慈善组织具有信息公开的权利义务关系,社会公众应当享有对慈善组织的信息请求权。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理解慈善组织的公益性,并促进慈善组织的健康运行。因而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最重要的是可得性,即公众可以很便捷地获悉这些信息,并且很轻松地通过这些信息判断该组织的公益性,而政府对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负有监管职责。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7)
发展慈善事业急需慈善伦理的建构。当代中国慈善伦理的建构要立足于传统慈善文化,实现儒家慈善思想从"仁爱"向"博爱",从"恻隐之心"向"公民责任",从"个人道德"向"社会正义",从"以民为本的仁政"向"以民为主的民间公益"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大,当今我国社会中已蕴藏着巨大的慈善潜力,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社会物质条件。我国现代慈善事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加快完善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机制,建立现代、良性、成熟、高效的慈善事业运行体系意义重大。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和慈善事业管理体制创新,加快慈善组织去行政化步伐,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慈善法律体系、培育规范充满活力的慈善组织、构建良性的慈善事业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力,构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模式与良性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培育慈善意识 发展慈善事业——美国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竖元 《行政论坛》2011,18(1):92-96
目前,我国公众慈善意识的淡薄严重制约了慈善事业的发展。而美国慈善事业的商业化的资金管理运营模式、多层次的监督与反馈机制"、一疏二堵"的税收激励机制及"第一行动集团"积极的示范效应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因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必须营造有利的社会文化环境,强化慈善激励机制,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以培育和提升公众的慈善意识,从而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慈善组织监管法律制度的困境表现为:慈善组织监管主体权责不清,慈善组织自律机制不健全,慈善信息公开制度不明晰和税收优惠作用甚微。英国的慈善法律法规,尤其是慈善监管法律制度独具特色,借鉴英国慈善组织监管法律制度,有利于规范我国的慈善组织,具体在于:明晰慈善监管主体,规范慈善行业自律,保障慈善信息公开,扩大慈善税收优惠和完善慈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9.
潘乾  尹奎杰 《行政论坛》2014,(1):96-100
当前,我国慈善组织监管法律制度的困境表现为:慈善组织监管主体权责不清,慈善组织自律机制不健全,慈善信息公开制度不明晰和税收优惠作用甚微。英国的慈善法律法规,尤其是慈善监管法律制度独具特色,借鉴英国慈善组织监管法律制度,有利于规范我国的慈善组织,具体在于:明晰慈善监管主体,规范慈善行业自律,保障慈善信息公开,扩大慈善税收优惠和完善慈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20.
慈善事业,被公认是社会的第三次分配,有助于弥补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留下的空白,促进社会公平.本文分析了我国政府在第三次分配中的职能存在"越位"和"缺位"及其原因,提出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民间慈善组织才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方向,政府应退出举办慈善事业的主体地位.为其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