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中美关系是当今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不仅对各自的繁荣和稳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整个亚太地区乃至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当下,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完成权力交接,中美关系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明确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新"的内涵,权衡两国关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怎样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成为了中美两国共同面对的课题。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精神为中美关系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的运行状态及其走势对亚太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日益重要的影响.然而近年来随着中美国力的此消彼长,中美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现,并影响着中美关系的稳定.如何让守成的霸主国美国与新兴崛起国中国之间保持持久的良性互动关系,已经是摆在中美两国领导人面前的现实而重大的课题.本文试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路径作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新型大国关系已成为中美双方的重大议题。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既存在积极因素,也存在消极因素,其前景取决于两国的战略选择。为此,中美应保持战略耐心,采取措施,积极探索推进新型大国关系的路径:创新思维,加强战略互信和互动;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与交流,培育和扩大共同利益;有效管控分歧,维护中美关系大局;推动人文交流,加强民间往来;加强在亚太地区合作;中国应进一步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积极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4.
刘恒苹 《党政论坛》2013,(23):30-31
中共十八大报告在处理和发达国家关系时提出“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谈及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作为当今世界最为重要也最具影响力的一对大国关系——中美关系实乃重中之重。在当前的国际战略格局中,中美两国间的任何纠葛,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13,(22):13-13
香港中美聚焦网日前发表美国著名学者戴维·兰普顿的文章称:中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倡议是华盛顿应当、而且的确欢迎的动向。然而当前中美两国怎样才能从互不信任状态走向更稳定、更富有成效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打破"修昔底德陷阱"所昭示的历史宿命,构建以战略互信为基础,以"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核心内涵的新型大国关系。要构建战略互信,中美两国必须摒弃"零和博弈"的思维方式,寻找更多的利益交汇点并以"正和博弈"的思维方式积极进行合作。中美气候合作不仅表明两国可以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领域大有作为,而且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7.
任永健 《学理论》2013,(20):26-27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两国不断互动的结果,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既有别于以往的中美关系,也有别于以往的大国关系,更有助于摆脱守城国和崛起国必有一战的逻辑怪圈,进而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任晓 《理论视野》2013,(12):59-63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近年来提出并强调的一个对外关系新概念,并已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这一新概念主要是在思考和处理对美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大国关系是指大国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它是国际关系格局和国际秩序规则的决定因素.近代以来,大国关系经历了二战之前以"对立与战争"为主的时期,冷战期间以"对峙与竞争"为主的时期,以及冷战结束后以"竞争与合作"为主的时期.前两个阶段为革命性国际体系下的传统大国关系,后一个时期为稳定性国际体系下的"新型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李海龙  毕颖 《党政论坛》2013,(13):15-18
大国关系是指大国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它是国际关系格局和国际秩序规则的决定因素。近代以来,大国关系经历了二战之前以“对立与战争”为主的时期,冷战期间以“对峙与竞争”为主的时期,以及冷战结束后以“竞争与合作”为主的时期。前两个阶段为革命性国际体系下的传统大国关系,后一个时期为稳定性国际体系下的“新型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全球抗疫防疫堪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具有历史影响的疫情政治经济学创举,为迈入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和国际政治新历程作出新的诠释和导引。启迪人们思考后疫情时代,我们将面对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经济格局、什么样的全球治理体系、什么样的大国关系,乃至最终归结于什么样的中国未来。疫情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和世界经济萧条与危机,导致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出现重大调整,并为中国引领新型周边国家关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在实践中凝练的抗疫成果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夯实了基础和提供了契机;“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国周边地区的融合区和重启的首要之地;中美大国关系对中国周边地区的和平稳定起到决定性作用,只有大国关系稳定,周边国家的关系才可防可控可稳。严峻的全球疫情使人类愈发强烈感受并意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已不是缥缈的理念和抽象的概念,每个国家的利益和命运已经与世界相互嵌入、环环相扣。东亚国家在疫情挑战面前选择了团结合作与同舟共济,RCEP的签署必将为促进东亚发展繁荣增添新动能,必将增强区域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作为国家总体外交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军事外交对于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但鉴于两国间的差异性,中美军事外交存在诸多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思想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外交部分中最核心、最重要、最突出的理念,也是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宣言。新型国际关系以注重和平发展为前提,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目标。其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升国际地位和话语权三方面。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承载着21世纪的张载命题,是基于我国历史文化以及当今国情的选择,也是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方略。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对外战略究竟是什么样的选择,已成为当今世人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从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深厚积淀中,提出一系列中国方案和中国理念。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观就是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共存观和共建观及共享观为核心内涵,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发展。"一带一路"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合作共赢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构建新型合作观、树立新型共赢观,走向新型全球化时代。中国的新型大国观为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未来走向,为解决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的难题与困境,提出凝聚中国智慧并具有中国特色的答案和道路,为国际社会提供有效的全球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5.
郭小琴 《党政论坛》2012,(21):36-37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的运行状态及其走势对亚太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日益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纽约专电 最近,美国国会的有关小组委员会陆续举行听证会,辩论是否继续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布什总统在5月24日正式提出继续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一年的建议,交国会审议并将在30天内作出批准或拒绝总统建议的决定。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两国的经济利益,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全面关系,已引起美国各界人士乃至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  相似文献   

17.
积极推动中美反腐合作,是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环节。以APEC、G20、《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主要平台,中美反腐合作通过不断设计和制定新的合作框架和对话机制,在追逃追赃问题上逐步实现规范化和常态化。在利益驱动和制度支撑下,中美反腐合作取得显著成就,但也面临一些困难与障碍,主要表现在缺乏引渡条约、信息共享不够、司法制度存在差异等方面。反腐合作使美国不再是腐败分子的"避罪天堂",为中美合作注入了新的战略性内容,开辟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新领域,提高了我国在构建国际反腐新秩序过程中的议题设置和规则制定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多组战略三角发展态势引人注目,中国战略回旋空间继续加大大国作为国际关系的主要角色,大国关系作为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二者一直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2006年的大国关系将在保持连续性的同时继续深刻演  相似文献   

19.
张祥熙  李金颖 《学理论》2013,(21):37-38
中美日三国作为世界和地区大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在安全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此同时,各国的利益纠葛更加纷繁复杂。中美日三角在频繁互动中加强磨合,三角关系的认知与定位都在进行评估与思考,中美日三角关系将无限趋向等边三角形发展。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85,(49)
最近,本刊记者就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目标、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关系以及中苏、中美、中日、中国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同西欧国家的关系等问题,专门采访了我国外交部长吴学谦。吴外长就上述问题作了回答,着重指出,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