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动员,是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一大政治优势和独特的领导方式,是其从弱小走向强大、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重要武器。在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动员实践过程中,深刻蕴含着其内在行为逻辑——建构"共意"。深入细致地阐释党与农民建构"共意"的过程、实质和理路,有助于揭示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动员的作用机制,这对于当前更好地形塑党与农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智慧和力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C村若干青年农民的调查,揭示了外出流动对于青年农民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影响,并进一步指出,青年农民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转变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不容忽视.当农民们不愿意再以传统方式生存下去,如何将他们对现代生活的渴望转变为社会进步与农村现代化的动力而不是过重的压力,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根据我国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的基本国情,只有转变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进而突破资源约束的"瓶颈",从根本上解决资金问题,对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及稳定发展得以保障,才能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引导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同时开展家庭工业、休闲旅游等活动领域。如今,很多城市居民以回归大自然、吃农家  相似文献   

4.
公共产品是社会共同体共同需求的产物,是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的社会产品.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公共产品的需求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部落首领、豪族、富民先后成为中国古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并成为农村社会的精英.历史是现实的基础,当前只有转变政府职能,成为"公共服务型"政府.站在农民利益需求的视角,尽力满足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才能从农村获得更广泛的力量源泉,真正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  相似文献   

5.
农民进城务工所带来的最深远的影响在于对农村家庭生活方式现代化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本文将以"消费方式"为研究焦点就农民进城以及他们在城市中的不同经历对农村家庭消费方式转变的影响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9,(11)
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使得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打破了传统乡村社会的封闭性和不流动性,促使了乡村社会的转型;计划生育政策造成了家庭核心化、少子化。农村社会的变迁和长期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双重叠加,使得农村养老问题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和挑战。本文从"后乡土"的视角审视农村养老问题,发现其表现的新动向,探索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业视野下的新型农民培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现代农业,最终所要求的是农民在素质方面的改变,即需要大量的有现代化视野和素质的农民来实现和支撑,这种改变是获得更大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方式,同时也是发展过程自身的伟大目标。为此,整个中国社会需要确立"农民教育"和"教育农民"的意识,从中提升农民的职业观念、经营素质,培育起他们"终身学习"、"知识致富"、"现代生产"、"全球竞争"等理念,进而实现中国农民从身份到职业的一种转变。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和目标,是以人为本,不断构建中国农村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中国农村新型农民,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农村教育文化建设仍然是培育造就新型农民的根本途径.现阶段,要突出农村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地位,切实提高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要多渠道开展科技培训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农民技术素质和经营素质;要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9.
英国法律史学家梅因将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进步概括为"从身份到契约",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的全面深化改革,以契约关系打破"身份制"的藩篱是这一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从人民公社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转变,实质上也使农民摆脱了身份的束缚,进入契约的整合,并推动了农村社会的巨大进步。以史为鉴,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正视"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可为当下社会结构整合实现效率与公平上的兼顾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运动正在促使中国人口最多的农民发生着身份上的转变,然而最先发生身份转变的农民工却面临两难的尴尬境遇,这既有制度的原因,又有深层次的社会背景原因,要保证农民身份顺利转变,就必须考虑到后一点。尽管学界对农民身份归宿的探讨主要集中为不同载体上的职业农民,但由于受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度,以及农民自身趋利因素的影响,单一的职业农民并不能定格农民的身份归宿,而必须兼顾其原有的政治身份。因此,城镇化运动之下的农民身份最终会呈现为包括市民、传统农民、保留"农民"政治身份的职业农民与兼业农民等多样性的选择趋势。  相似文献   

11.
党的农村社会动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和独特的领导方式,是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的农村社会动员经历了从"革命惯性型"到"幸福共享型"的演进历程,其不断推动着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期间也曾因党的指导思想偏转、工作重心迷失、动员手段不合时宜等诸多因素,出现过一些失误。新时代唯有重新审视党的农村社会动员的历史方位和现实挑战,不断进行自身的调试和变革,尤其是始终巩固党与农民的"共同体"关系,实现动员合力的有效链接,才能充分释放社会动员的实践效能。  相似文献   

12.
对"终结农民"问题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理论导刊》2006,4(8):79-8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以农民问题为核心解决三农问题,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对国外社会发展历史进行考察不难发现,我国尖锐的人地矛盾客观要求有一部分农民必须退出农民行列;中国不可能在一个农民占绝对多数的情况下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终结农民是实现社会全面富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求知》2014,(4):20-22
<正>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真正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从"三农"工作情况来看,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天津市主管"三农"工作的部门,肩负着重大而光荣的历史责任。全市"三农"工作,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9个涉农区县经济总量已经占到全市的35%,对全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但是,无论从经济总量上与北京、上海先进区县的横向对比,还是在公共服务、农民收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发生了严重分化,影响了农村发展和农民对党的认同。为此,进行农村社会整合成为了党治理农村和获得农民支持的重要的紧迫任务。本文探讨了农村社会分化的情况,提出了进行农村社会整合,增进农民对党认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发生了严重分化,影响了农村发展和农民对党的认同。为此,进行农村社会整合成为了党治理农村和获得农民支持的重要的紧迫任务。本文探讨了农村社会分化的情况,提出了进行农村社会整合,增进农民对党认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难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当前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同时并进的重要时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而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事务治理:寻求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锦军 《行政论坛》2009,16(1):22-24
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后,完全由政府主导的乡村社会,开始向政府放松管制的农村自治体转变.农村公共事务的治理需要农民的参与.目前农村建设的制度设计没能给农民参与提供足够的保证.问题集中体现在: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中未能让农民有效参与,政府的过多干预阻碍了村民自治能力的形成.农村公共事务有必要在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中找到平衡的制度设计,即推动公共设施建设的村民参与,基于促进农村治理能力的政策创新,走向更为公平的资金配置.  相似文献   

18.
<正>城镇化中的城郊村:一种独特的社会样态静态地看,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下,城郊村属于农村的一部分。由农地、农村、农民构成的城郊村边界清晰、权属明确。就其社会性质而言,完全属于农村社会范畴。动态地看,城镇化中的城郊村正处于乡城转变过程之中,呈现为一种交界性、过渡性、不稳定性社会。正是这种介于农村社会与城镇社会之间的交界性、过渡性,决定了城镇化中的城郊村必然兼有城乡两种社会的属性。不再只是农村抑或只是城镇,呈现出"边缘性"、  相似文献   

19.
杨扬 《学理论》2013,(23):27-28
当前中国农村的民主自治体现着"虚实"的特点。以NGO在农村社会开展的项目为依托,考察了"私交""、代写"以及"村两委"选举等非民主的方式,这些特殊方式不仅造成了选举结果微效,同时阻碍着农村社会的民主进程。为将"虚实"民主转为"真实"民主,要塑造村民独立自主的政治人格、在村落治理和项目管理当中引进参与式的理念和方法等探索性建议,以期有效提升农村社会的民主空间、不断推动农村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欧三任 《学理论》2010,(29):29-31
农村舆情表达方式取决于农村民主政治发展水平和农民政治表达习惯。顺口溜与谣言、闲谈与短信、上传与上访、群体性事件等是当下农村舆情的主要表达方式。农村舆情存在着体制外表达、主体地位缺失、表达渠道残弱、表达分散等问题,故我们需要重构"乡村—国家"舆情表达机制、建立农村舆情汇集系统、提高农村舆情表达能力,促进乡村社会向现代社区转变,以疏导农村舆情表达渠道,维护农村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