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物权法》视野下的房屋拆迁2007年3月16日通过的《物权法》对于拆迁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物权法》第42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根据这一规定,城市房屋拆迁属于国家征收行为的一种。既然属于征收,就要符合征收规定的条件,根据我国《宪法》第13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由此得出征收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首先征收的主体是国家,其次征收的目的是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物权法》中规定的房屋拆迁制度与我国《宪法》的相关规定完全吻合,但却与我国原有的房屋拆迁制度截然不同。二、《物权法》实施前的房屋拆迁制度在《物权法》出台以前,我国原有的房屋拆迁制度主要指的是2001年国务院通过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在这一条例中房屋拆迁目的与拆迁主体的规定与《物权法》的规定相悖。1.拆迁目的规定的缺失。《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3条规定,城市房屋拆迁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有利于城市旧区改造和生态环境改善,保护文物古迹。这个条件十分宽松,实质上只要符合城市规划基本上就可以拆迁,因为几乎所有的拆迁...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拆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城市拆迁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制定相关法律、弱势群体的安置、完善房屋评估制度、实施多样化的行政补偿方式、简化行政补偿程序等几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袁震 《学习论坛》2008,24(5):66-70
我国城市土地物权制度的特殊结构决定了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只能单独或者组合采取政府主导型拆迁模式、协商型拆迁模式或者折衷型拆迁模式.原<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混淆了政府主导型拆迁模式与协商型拆迁模式中的基本法律关系,激化了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各种社会矛盾,必须予以修改.我国未来的城市房屋拆迁立法应当在兼采政府主导型拆迁模式、协商型拆迁以及折中型拆迁模式的基础上,对政府主导型拆迁模式作出注重性规定.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使得原本集中于城市中的房屋拆迁问题逐步向城郊拓展,城郊村的拆迁改造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式,由此也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成为当前群众上访和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一个重要诱因.因此,为理顺城郊房屋拆迁秩序,维护我国社会稳定,迫切需要我们就相关法律的建立和完善进行分析探讨.本论文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在参阅必要文献的基础上,主要采用逻辑分析和归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城郊农民房屋拆迁的有关法律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城市房屋行政强制拆迁是当代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行政强制拆迁程序法律规范的缺失,实践中严重侵害拆迁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拆迁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即拆迁补偿问题。对国内外的土地补偿制度和拆迁补偿制度进行述评和比较,分析国内外土地补偿的各种学说,并且进行简要评述,以此为基础对我国的拆迁现状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依法解决城镇房屋拆迁问题不仅有利于保证国家城市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城镇房屋拆迁问题的实质是依法规范国家公用征收权.《物权法》(草案)从物权保护的角度规定了国家征收权行使的前提条件和确定补偿标准的原则等内容,但现行规定仍存在局限性.本文将在探讨城镇房屋拆迁问题实质的基础上,分析《物权法》(草案)中的相关规定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依法解决城镇房屋拆迁问题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房屋拆迁是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对私人房屋所有权进行干涉的行为。世界各国对房屋拆迁都规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其中的目的性条件为“社会公共利益,”只有符合公共利益,拆迁行为才是合法。我国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对拆迁的目的性条件规定不明确,因此,在现实中,经常出现政府滥用拆迁权,侵害被拆迁人的合法权利的现象。因此,我们应确立社会公共利益作为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行为的目的性条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中国许多地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完成,我国在新农村建设房屋拆迁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农民的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由农村房屋拆迁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本文中,笔者将对新农村建设中房屋拆迁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其原因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1993年我与父亲签订分家协议,并按下手印,约定其中一套房屋归我。1997年,房屋所在地进行拆迁改造,我分得的房屋被拆迁,得到楼房一处。房屋拆迁时我已经出嫁,所以一切拆迁事  相似文献   

10.
为防止物权法实施后我国城市拆迁出现无法可依的状况,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审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修正案草案,授权国务院就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房屋与拆迁补偿先制定行政法规。  相似文献   

11.
耿文婷 《世纪桥》2009,(19):68-70
近年来,“钉子户”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于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广泛关注和思考。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钉子户”现象探讨房屋拆迁制度中的种种利益冲突,并针对冲突提出完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益问题是解决城市房屋拆迁纠纷问题的核心。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对于促进城市房屋拆迁纠纷中各种利益关系的平衡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具体内容包括利益导向、利益表达、利益调节、利益补偿、利益矛盾疏导、利益约束等机制,其实施则需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社会力量的参与联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的性质为行政征收,政府为征收主体,涉及土地所有权、用益物权等五类法律关系.应依据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法律关系的本质,完善我国的相关立法,具体而言,应加快中央统一立法步伐,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明确政府拆迁的主体地位,取消政府行政裁决权,严格规范拆迁程序,完善集体土地征收的补偿制度,规定权利补偿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4.
早在2007年6月,成都市金堂县赵镇一社区小组副组长廖常伦在协助该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中,采用伪造户口、虚报拆迁安置户等手段,为不符合条件的农户申请拆迁安置房,并将拆迁搬家费、过渡费近两万元据为已有。同年9月,廖常伦又在申请安置房问题上收受好处费,并在带领拆迁人员丈量、复查被拆迁房屋面积过程中纵容一村民将他人房屋据为己有。案发后,法院认定廖常伦在协助政府从事拆迁安置工作时贪污受贿,一审以贪污罪、受贿罪,判处廖常伦有期徒刑1年3个月,对其受贿所得1.2万元予以没收,贪污所得赃款1.8万余元发还被害单位。  相似文献   

15.
要闻     
住房拆迁要进行合理补偿安置 近日,国土部全文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征地房屋拆迁的补偿安置问题。《通知》明确,住房拆迁要进行合理补偿安置。各地每2至3年要对征地补偿标准进行调整,逐步提高征地补偿水平:应支付给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费,要直接支付给农民个人;拆迁补偿既要考虑被拆迁的房屋,还要考虑被征收的宅基地;  相似文献   

16.
城市拆迁的阶段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房屋拆迁涉及国家、利益团体以及被拆迁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国家在调整这种利益的逻辑上呈现明显的时代特征。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阶段论及改革开放以后的城市拆迁.当然这只是为了方便叙述,其实这些分类在实践中存在大量交叉现象。  相似文献   

17.
邱扣几 《实践》2007,(2):34-34
城市房屋拆迁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各方利益关系容易发生矛盾的凸显点。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拆迁管理办公室在完善拆迁法规、保障被拆迁群众  相似文献   

18.
城市的发展和城市更新以城市拆迁为排头兵,然而城市拆迁上访问题近年来愈演愈烈,文章从社会学角度开展对城市拆迁上访问题的研究。通过对上访人数的定量研究,把城市拆迁上访问题定性为社会学意义上的经济性集体行为。在此基础上,以社会学视点审视其发生的原因,根据安全阀理论的系统命题展开对城市拆迁上访行为的社会调适,在理论的框架下从经济性和制度化的渠道来解决城市拆迁上访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城市规模迅速膨胀,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的面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在城市建设急剧变化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烦恼。尤其是城市房屋拆迁所引发的一系列城市公共安全问题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20.
如何平稳有序地开展旧区房屋拆迁,推动新区建设顺利进行?德江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掷地有声的八字方针——"和谐拆迁,让利于民"。在该方针指导下,该县只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顺利完成征地4000多亩,拆迁面积5万余平方米,实现了"阳光拆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