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07年12月2日举行的俄罗斯第五届国家杜马选举中,俄共支持率为11.57%,获得了57个席位,比上届增加10席,保住了第二大党的地位;在2008年3月2日举行的俄总统选举中,虽然代表俄共参选的久加诺夫以较大差距败给了梅德韦杰夫,但也获得了17.72%的选民的支持,这表明俄共仍不失为俄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2008年3月22日,俄共在莫斯科召开第十三次中央全会。俄共主席久加诺夫在会上作了《党的现代化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的总结性发言,对最近举行的两次重大竞选活动进行了反思,分析了俄当前的社会局势和俄共目前的状况,指出俄共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是实现党的现代化。俄共网站(http://kprf.ru)当天刊载了这篇发言的全文。现将其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7年以来俄共的党内斗争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7年到2011年五年间,俄共党内斗争不断,以久加诺夫为首的主流派与反对派展开了激烈交锋,如2007年反对“新托洛茨基主义”的斗争;2008--2010年先后改组了圣彼得堡市和莫斯科市的俄共分部领导机构,撤换了市委主要负责人。双方除了在干部和组织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外,还在思想理论上围绕久加诺夫提出的“俄罗斯问题”...  相似文献   

3.
2003年12月7日,俄罗斯联邦第四届国家杜马选举如期举行。在这次选举中俄共受到重创,得票率仅为12.7%,比1999年几乎减少一半,沦为杜马第二大党。12月28日,俄共在莫斯科召开(非常)九大第二阶段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于9月6日召开),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诺夫在大会上作了报告,对俄共参加杜马选举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的任务,代表们就报告进行了讨论和发言。2004年1月9日,俄共网站(www.cprf.ru)刊载了代表大会通过的久加诺夫报告全文。现将其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久加诺夫重申俄共不更名为社会民主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7月1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记者招待会上谈到左翼运动时,建议俄共改名为“社会民主工党”。俄共党内也有一部分人主张俄共应当社会民主党化。对此,俄共领导人在不同场合作出了否定的回应。2003年8月,值此纪念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一百周年之际,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诺夫回答了俄共各地区新闻媒体代表提出的问题,其中再次明确地阐述了俄共不更改党的名称和俄共不实行社会民主党化的立场(谈话载8月20日俄共网站:www.cprf.ru)。现将谈话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文章共分三个部分:一、研讨“俄共重评斯大林问题”的重要性;二、俄共“重评斯大林”所涉及的15个问题;三、中国学术界对“俄共重评斯大林问题”应采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2011年8月18日,俄共网站发表了俄共领导人Γ.A.久加诺夫的长文:《谎言的深渊——苏联反苏政变20年》。文章指出,"8·19"事件已经过去20年了,但时至今日,涉入此事件的国家紧急委员会成员代表谁、他们是否有机会成功、他们失败的原因等种种问题仍引起广泛争论。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动的主要动因是为终止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等"民主派"所推行的路线,阻止苏联解体。但其行动却被"民主派"所利用并成为20世纪的政治阴谋。此外,由于当时国内舆论被"民主派"操纵以及俄共健康  相似文献   

7.
2003年3月5日是斯大林逝世50周年的日子,俄罗斯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俄共组织 了向斯大林墓献花的仪式,一些学者和政治活动家则举行了圆桌会议,探讨如何从制度 上根除斯大林主义。俄罗斯现代史(原革命历史)博物馆举办了《斯大林——人和象征 物》展览,参观者络绎不绝。最近一期的《旗帜》杂志发表了列昂尼德·佐林描写斯大林 的日记体长篇小说《朱庇特》。各大媒体包括网站纷纷开辟读者调查栏目,了解当今的俄 罗斯人对斯大林的看法。下面是3月5日俄大众传媒网(www.smi.ru)发表的评述。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防御转向社会进攻--俄共十一大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10月29日,俄联邦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一次(非常)代表大会。此次大会是根据2004年12月新修改的俄联邦《政党法》的相关规定召开的,大会的议题之一是修改党章的有关内容,以适应新的政党法和选举法。大会主要议题是:(1)当前形势与党目前的任务;(2)章程的修改;(3)中央监察和检察委员会条例的确定;(4)组织问题。出席会议的有252名代表。中央主席团主席根·久加诺夫代表中央向大会作了题为《俄国人民的情绪高涨和党的任务》的报告。大会通过了关于修改党章和中央监察和检察委员会条例的决定。鉴于这次代表大会是俄共在2004年7月发生分裂后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因此,此次大会传递的有关俄共的信息引人注目。本文根据此次代表大会的材料以及其他信息将俄共近一年来的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根纳季·久加诺夫是当今俄罗斯政治舞台上十分活跃的资深政治家.苏联解体前夕,他参与了1990年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共产党的组建,于1995年担任该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至今.长期以来,久加诺夫高度重视俄共同中国共产党的友好交往,并多次访华.2006年12月13日至17日,久加诺夫第五次率俄共代表团访华.此访的目的是加深两党友谊,增进相互了解,扩大两党合作.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月,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总统候选人根纳季·久加诺夫应中国共产党邀请率团访华。2月1日,俄《真理报》刊登了久加诺夫谈及访问观感的采访,现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系副教授王福春的新著《毁誉参半——赫鲁晓夫》已于近日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该书系《世界政坛风云人物》系列丛书中的一种。赫鲁晓夫是一个有争议的前苏联政治家。一方面,他在执政期间,打破了斯大林的偶像,批判了个人崇拜;为千百万无辜的苏联公民平反昭雪;他提出实行干部更新制度,在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方面迈出了  相似文献   

12.
庄稼昀 《南风窗》2012,(13):86-88
与其说这些西方文化书写者为那个时代提供了多角度的观察和思考,不如说他们的作品在不经意中折射了一场重新站起来的俄罗斯与西方在又一轮"后冷战的冷战"中未可知的博弈。睡在布尔加科夫身边的斯大林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在3年后的苏共20大上,赫鲁晓夫作了长达4个半小时的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报告要求肃清和纠正个人崇拜的流毒,相当大程度上否定了斯大林的历史作用,也对其在世时犯下的错误作出了激烈的批判。报告中写道:"斯大林首创‘人民敌人’这个概念。这一名词可以使犯了思想错  相似文献   

13.
十月革命胜利后,随着俄共(布)执政局面的逐步稳定,随着权力体制的集中,苏联领导干部的特殊化日益明显,少数领导干部富有的特殊待遇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差距逐渐拉大。这种特权化在斯大林及其以后时期大肆蔓延,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14.
近三个月来,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发生了重建以来的最严重危机——党内反对派先是另立中央以取代原有中央,后又建立新党,致使俄共“一分为二”。俄共这次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后果是什么?俄共今后发展的出路何在?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央编译局长期从事俄罗斯政党研究的专家李兴耕研究员。下面是谈话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联邦第四届国家杜马选举于2003年12月7日举行.俄共全力以赴迎接杜马大选,力图获得杜马第一大党的地位.然而事与愿违,在这次如期举行的杜马选举中,俄共受到重创,得票率仅为12.7%,比1999年几乎减少一半,沦为杜马第二大党.造成俄共此次杜马选举失利的原因,既有社会、政治多方面的客观因素影响,也有俄共自身策略方面的严重失误.此次杜马选举的失利把俄共推向了十字路口,使俄共面临自1993年重建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和挑战:是继续萎缩直至最后消亡,还是痛定思痛通过改革重新走向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俄罗斯,评价斯大林的某些音符在提高,甚至呼唤"第二个斯大林",其实质是在呼唤"铁腕",期盼强权.但这并不意味着"重新肯定斯大林",也并没有出现所谓"重新评价斯大林的热潮"."斯大林热"同杜马取消十月革命节的决定是并不相悖的.前者是为了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达到国家的强盛和繁荣,期盼民族的尊严和荣誉,后者是为了在人们的意识中抹去苏联时代的痕迹,消除对过去岁月的记忆.前者彰显的是大国主义、强国意识和民族感情,后者消解、去除的是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其实质含义,二者一点也不矛盾.  相似文献   

17.
在俄罗斯联邦第四届国家杜马选举前夕,俄共中央副主席伊万·梅利尼科夫于2003年5月在俄“政治评论网”阐述了俄共的选举立场;他还于7月18日在俄“金融市场—商务网”就俄共现代化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现将梅利尼科夫两次谈话(见2003年5月19日、7月19日俄共网站:www.cprf.ru)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俄共在经过短暂的振兴后遭遇了一系列重大挫折 ,内部深层次的原因主要在于俄共在理论探索的过程中 ,新的理论尚未形成 ,传统理论的影响依然很大 ,党内理论争论激烈 ,导致理论指导上的混乱、苍白 ,从而在实践上使俄共陷入多重两难选择的窘境之中。俄共的理论探索面临时代主题变化、仍然具有一定生命力的资本主义制度、社会结构变化、处理苏共历史遗产等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唐小兵 《南风窗》2007,(8):88-88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修订版出版了,通过其中增加的篇章可以隐约窥见刘小枫思想变化的轨迹。10年前初版所收录的《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记念冬妮娅》、《流氓话语与意识形态》等文章,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20.
美刊《外交事务》2006年1—2月号刊登了萨拉布·门德尔森(SarabMendelson)和西奥多·杰伯(TheodoreGerber)题为《关于斯大林的失败的测评:俄罗斯人及其独裁者》的文章。作者指出,很多俄罗斯人尤其是俄罗斯青年在关于对斯大林态度的三次民意调查中对斯大林的评价是褒贬参半的,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