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党内和谐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浩 《求实》2007,7(1):18-2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党内和谐”概念的提出表明党在注重社会和谐建设的同时也更注重自身和谐的建设,抓住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和关键。从党内关系的层次性来看,党内和谐包括微观层次的党内人际关系的和谐、中观层次的党内个体和组织关系的和谐和宏观层次的党内组织与组织关系的和谐。三个层次的党内关系达到高度和谐,就能极大地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提供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黄明哲 《理论研究》2008,(3):33-36,63
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规范党政关系,增进党内和谐;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增进党内和谐;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巩固和发展好党派关系,增进党内和谐;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着力优化党际关系,增进党内和谐。  相似文献   

3.
问:我们单位一名党支部书记因工作关系将组织关系转出,请问他党内的职务是不是也该相应免除?/杜椿 答:应该免除。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中规定,凡是正式组织关系已经转出原单位的党员,他在原单位担任的党内职务自然免除,  相似文献   

4.
实现党内和谐必须破除党内“潜规则”。党内“潜规则”现象的存在和运行对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党内公平正义价值、党内忠诚友爱关系、党内充满活力局面、党内安定有序状态以及党内党外和谐关系均带来许多消极影响,成为影响和制约党内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破除党内“潜规则”现象,一要加强思想教育,牢固树立制度治党理念;二要严格依章治党,充分发挥党内“显规则”功能;三要自觉接受监督,大力推进党内事务公开。  相似文献   

5.
徐文杰 《唯实》2007,(12):21-24
关于党内和谐问题的研究,目前主要是围绕党内和谐的内涵、特征、提出背景、建设途径、存在问题等方面展开,并对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党内民主、党务公开、反腐倡廉等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形成了一批阶段性研究成果。目前研究中存在低层次重复较多、研究领域和视角过于集中、研究方法有待突破、研究层面和深度有待拓展等问题,亟待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中蕴含了内涵丰富的关于党内和谐的思想,这些思想包括了关于党内和谐的目标和内涵、党内和谐实现的途径和方法、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关系等主要内容。研究邓小平关于党内和谐的思想,对于当前更好地增进党内和谐,并通过增进党内和谐来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实现和谐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党、在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内和谐。文章首先阐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内和谐对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要作用;其次分析当前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内和谐的主要因素;最后从着力培育基层党内和谐文化等四方面努力实现以党内和谐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对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以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发挥党的先进性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内和谐”也成为我党在建党理论上的一次重要创新。党内和谐是反映党内关系和党内整体运行状态的政治范畴,是党内关系融洽、思想统一、生活健康、党的建设和各方面工作运行有序的综合体现。实现党内和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党内生活的多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从制度层面看党内和谐问题,一方面,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影响着党内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有效的制度供给是党内关系和谐的重要基石。满足党内和谐的制度需求,必须加快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要着力做好五项工作:恪守党章要求;创新党内民主制度;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完善干部人事制度;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着手进行了执政党条件下党内和谐的初步探索,并为此采取了推进党内和谐的一系列举措。思想和谐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必要前提;维护党的团结是实现党内和谐的重要保障;加强党内监督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必备条件;发展党内民主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早在五十年代中期,邓小平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建设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的重要思想,并提出要正确处理党内三大关系和谐的问题;九十年代初又振聋发聩地提出“稳定压倒一切”、“团结一致向前看”、“关键是共产党内部要搞好”。虽然邓小平理论中没有直接出现“党内和谐”这四个字,但在整个理论体系中充满了以发展党内民主来增进党内和谐、进而推动整个社会和谐的思想,对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明伟 《实事求是》2007,196(3):51-54
党内和谐的科学内涵,可以从五个层次上加以理解。其中,党内和谐的前提是党内思想和谐,党内和谐的基础是党内关系和谐,党内和谐的重点是党内运行和谐,党内和谐的关键是党内评估和谐,党内和谐的目的是加强执政党建设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深刻把握党内和谐的科学内涵,无论是对于推动党内和谐的建设还是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于学强 《唯实》2008,(3):22-25
党内和谐是和谐理念在党内的运用。基于党内和谐的根本内涵,可以从党内和谐的自身结构、党内和谐的分属领域、党组织的层级结构、同级党组织的内部结构等不同的视角来解读党内和谐的具体含义。党内和谐要实现党内矛盾在有限范围内的消解,是党内关系的协调一致、党内利益的互利共赢、党内意见的多样性统一。  相似文献   

14.
发展党内民主,实现党内和谐,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政治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要通过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的关系,正确处理各级党的组织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正确处理党内和谐与斗争的关系,把我们的党建设成为团结统一的充满活力的先进政党,更好地肩负起带领全国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5.
清风 《党课》2007,(7):55-57
党内关系,是指党内个人之间、组织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和个人与组织之间的现实联系和关系。和谐的党内关系对于加强党的建设,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和谐的党内关系具有以下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党内和谐是一个新的命题.首先它是指党内一种动态的和谐,其次才是多层面的表现.要实现党内动态和谐,必须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扩大党内民主、坚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几个层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7.
党内和谐运行机制链的辩证关系应该是:党内事务的有效参与机制是党内和谐的基础;党内民主运行机制是党内和谐的活力源泉;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是党内和谐的核心;党内监督机制是党内和谐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党内协商民主:增进党内和谐的重要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党内民主的创新范式,党内协商民主是增进党内和谐的重要方式。以党内协商民主促进党内和谐应努力做到:增强党员民主素养,提高党员民主协商能力;健全党内协商制度,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创新党内协商形式,拓宽党内协商渠道;发挥党内协商优势,实现各种民主形式有效结合;客观分析党情,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  相似文献   

19.
党内和谐就是党内思想、组织、制度、作风等方面体现出来的一种协调顺畅、团结有力的状态,党内和谐包括党内思想和谐、党内制度和谐、党内组织和谐、党内作风和谐几大要素。思想和谐是党内和谐的灵魂,制度和谐是党内和谐的重要保证,组织和谐是党内和谐的组织载体,作风和谐是党内和谐的集中体现。这几个要素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党内和谐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20.
买断工龄后的党员转移组织关系,应按照劳动人事关系与组织关系相一致的原则来确定。买断工龄后到新的单位就业的,应将其组织关系转到新单位的党组织;自谋职业的,应将其组织关系转到个体劳协、集贸市场或居住地所在街道党组织;在家待业或失业的,应将其组织关系转到居住地所在街道党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