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棵树     
一棵树随心所欲地站在旷野里,每天陪伴着她的是自己忠实而孤独的影子。这是一幅深秋的写意画:高远、苍凉。在旷野空洞无物的背景里,树的样子更显简单明了,她高大挺拔的身姿是旷野里一个巨大有力的惊叹号。树伸出无数的手臂和热情拥抱着蓝天白云,拥抱着奔跑的风,拥抱着一切跟大地母亲有关的消息。这是一棵四叔栽的柳树。树静立于一座孤独的坟前,她用沉默陪伴着这座坟墓,风起的日子她会为这座坟墓唱歌。四叔是1946年离开故乡后再去台湾的。那年,18岁的四叔年轻激昂、血气方刚,标准的“少壮派”。听说有人来抓他时,他正在犁地,不等…  相似文献   

2.
徐小岩 《黄埔》2010,(2):20-23
2009年11月16日是母亲黄杰的百岁诞辰,在父亲徐向前1990年辞世之后的第17年,母亲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亲爱的母亲虽然已经走了两年多,但是她的音容笑貌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出现在我的睡梦里,许多往事异常清晰地铭刻在记忆中。  相似文献   

3.
正"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在余光中的《乡愁》里,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而南宁的实践告诉我们,乡愁就是一座村史室。从2014年起,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中,南宁市、县两级财政拨出专项资金,在全区率先探索开展市级示范性村史室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充分挖  相似文献   

4.
她从阳光下走来,带着泥土的芬芳和大地的深厚。她是个外表儒雅、温柔的女人,可采访中我感受到了她内心坚强的力量。她像一切平凡的人一样,有困苦和欢乐,有坎坷和舒畅,从扎根乡间的农艺师到农牧局副局长,从副市长到副省长,变的是职务,不变的是为国家富强、为人民福祉奋斗终身的信念。为了“第二粮仓”,她带着孩子守在乡间的试验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汉中大地,依仗汉水,自古便是兵家的粮仓,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就是在这里屯兵养息。千百年来,汉中就像是无私的母亲,用她那绵绵不绝的乳汁,养育着四方的庶民百姓。但她终有疲惫的一天。至上世纪八十…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奖章     
母亲去县里参加劳动模范表彰大会的时间,是1957年的春天.几十年过去了,母亲也已经下世十多年.时间如流水,这个时间我们兄弟姐妹之所以记得确凿无疑,因为它有一个标记,或者说有一个帮助我们找回记忆的参照点.母亲生前不止一次跟我们说过,她是抱着我弟弟去参加劳模大会的.弟弟那年还不满一周岁,正在吃奶,还不会走路.我们家离县城五六十里路,那时没有汽车可坐,母亲一路把弟弟抱到县城,开完劳模会后又把弟弟抱回.我说的参照点就是弟弟的生日,弟弟是1956年7月出生,母亲去参加劳模会可不就是1957年嘛.  相似文献   

6.
喻向午 《政策》2008,(12):50-51
7月下旬的一天晚上,我跟母亲打电话。还没有等我说什么,母亲就焦急地对我说,麻烦了,电视机坏了,马上就是奥运会了.这可怎么办?母亲对奥运会很上心,奥运火炬开始传递,她就一直在关注。有一次,我告诉她,在武汉传递的时候,奥运火炬要从我们办公楼临近的东湖路上经过。听了我这话,她一度打算来武汉看火炬传递.她说,我一个老太婆,不能挤,就站在你们楼上看。  相似文献   

7.
苦竹上,那哭泣的白纸灵刘永旭寒风吹过,枯草瑟瑟,禹州市某村头新添了二大一小三座坟墓。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就这样毁了。苍天无语,大地无声,只有坟墓的苦竹上白纸灵随风鸣鸣作响,仿佛在向人们诉说一个不该发生的人间惨剧。一唢呐声声,鞭炮阵阵,相恋多年的伟和秀鉴...  相似文献   

8.
怀念母亲     
湛楚清 《广东民政》2011,(12):59-59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两年多时间了,她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时常萦绕在我们心中。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我和家人专程来到母亲坟前祭奠,不绝思念油然而生……母亲1923年农历八月初十出生于江汉平原一户渔民家庭,幼年丧母,及薜之年就进入了婚姻。她和父亲含辛茹苦,为一大家人的生计操劳,哺育我们兄弟四人成年。  相似文献   

9.
文武 《广东民政》2009,(6):48-49
当我第一眼看见她的时候,我就喜欢上她了,并暗暗发誓,要把她追到手。22岁对一个男孩来说,生活是一首美丽的诗,若冰则是诗里最美的句子。毕业后,我们迫不及待地结了婚,有情人终成眷属。我们以为自己创造了人生最美丽的童话,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却不料走入了爱情的坟墓……  相似文献   

10.
追忆父亲     
父亲去世已经二十二年了,由于他与子女间缺乏交流,也很少关爱我们,所以我不太去想他。大年三十那天,带着儿孙去父母坟头烧香,看到父亲的坟墓已是杂草丛生,墓碑上的字迹已斑驳脱落,我不由得从心底里生出诸多悲凉和感伤。记忆中,父亲身材又瘦又高,瘦削的脸上戴着一副深度眼镜,穿着一件洗白了的蓝色中山装,胸口别着一支钢笔,说话声音宏亮。听母亲讲,父亲出身于清末  相似文献   

11.
伫立在青海西宁湟源县日月山的文成公主雕像前,我仿佛听到“当”的一声,唐贞观十五年(641年)的某一天,17岁的大唐文成公主在这里把她手里的“日月宝镜”摔到地上了。这宝镜是辞别长安城里的双亲时,母亲送给她的,说,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  相似文献   

12.
正《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赏析:"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创作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  相似文献   

13.
还有几天就是母亲的生日了,送母亲什么好呢?这几年,诸如衣服、鲜花、保健品什么的,我都已经一一送过了,可每次母亲不是嫌贵就是嫌不实惠,总是不合母亲的心意。其实,这之前我曾征求过母亲的意见,问她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礼物?母亲却没好气地对我说:"我不愁吃不愁穿的,什么礼物也不稀罕,只希望你能有一颗宽容的心就行了。"母亲之所以这样说,我知道是因为她还在生我的气。  相似文献   

14.
还有几天就是母亲的生日了,送母亲什么好呢?这几年,诸如衣服、鲜花、保健品什么的,我都已经一一送过了,可每次母亲不是嫌贵就是嫌不实惠,总是不合母亲的心意。其实,这之前我曾征求过母亲的意见,问她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礼物?母亲却没好气地对我说:"我不愁吃不愁穿的,什么礼物也不稀罕,只希望你能有一颗宽容的心就行了。"母亲之所以这样说,我知道是因为她还在生我的气。  相似文献   

15.
大大(我的母亲)吴昭毅是在1968年春夏之交的5月去世的,距今已经35年了。随着日月的流逝.我对她老人家的思念不是淡薄,而是更加深沉了。每当我和孩子们相处的时候,我的语言举止.常常使我产生一种幻觉:“我怎么这样像我的妈妈。”夜间,我梦见她;白天,独坐在这空荡荡的房子里.不知不觉地低声呼喊着她。近八旬的我,似乎更深层地理解了她.认识了她。  相似文献   

16.
麻洋旧事     
瓦场 我老家村庄叫麻洋,更为准确地说应该是“瓦洋”,相传很早以前我们村就是这十里八洋唯一做瓦片的地方。可后来为什么叫“麻洋”,我不知道。也许是嫌“瓦洋”太老土了吧,不想让别人认为这个村庄的人总是玩一些泥土的活儿。这样一想也不太对头,天天与泥土为伴,以泥土养家糊口的人怎能嫌弃泥土呢?就像子女不会在意母亲的美丑一样。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们在这里缅怀康克清大姐,心情无比激动。敬爱的康克清大姐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她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精神,她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的党性原则,她热爱儿童、关心妇女疾苦的母亲情怀……依然活在我们心中。对于长期在康大姐身边工作的刘国和师傅和我来说,大姐的身教言传,更使我们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8.
感受母亲     
人有多早懂事,就有多早感受母亲。 我最早对母亲的感受大概也就只有五六岁吧,那时候我常常问姥姥:“我妈妈是不是后妈呀?” 记忆中的母亲很少有笑脸,说话声音不大,语调也很平和,但是却有威严,凡是母亲说过的话,我们孩子是一定要照办的,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和哥哥都以为,大人和孩子的关系就是这样,张三李四家也一定是这样。突然有一天,我们家来了一对母女,是我母亲的远房表弟媳妇,她女儿和我差不多年纪,但是她不仅不听她妈妈的话,而且每天都粘在她妈妈身上,她母亲不是拉着她就是背着她。我和哥哥都傻了,  相似文献   

19.
“您是王博士吗7我是厦门一位患者的父亲。我女儿要杀掉她母亲!她现在正揪着她母亲的头发,将她母亲拖倒在地板上打,她母亲快被她打死了!求您救救我女儿,救救我们全家吧……”  相似文献   

20.
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上看碧空白云、日月星辰;下有山川河流,走兽飞禽,唯独没有人。天上一位女神,名叫女娲,有一天到大地上来游玩,看到地上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应有尽有,就是没有一个象自己模样的生物。她感到十分孤独无聊。于是,她从地上抓起一把泥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