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西欧 《今日广西》2008,(19):78-78
在瑞士,人们约会见面的场所往往不是饭馆更不是高级宾馆,而是当地人喜爱的“小咖啡馆”。可以说,无论是在瑞士,还是在整个欧洲,没有咖啡就像没有葡萄酒一样不可思议,因此,正如瑞士久负盛名的瑞士手表,瑞士咖啡同样是无可挑剔的。一杯瑞士咖啡为您带来的是瑞士的顶尖品质与高尚品位,同时也象征着一种瑞士式的追求平衡与完美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2.
咖啡情结     
<正> 咖啡、上网都成了眼下时髦的标签,“咖啡”一词源自希腊语“Kaweh”,意思是“力量与热情”。而我对咖啡的理解却是涵蓄,深沉。是心情好还是心情坏的时候想来一杯咖啡呢?每个人心底都有不同的答案。情绪不错的时候,在融融的阳光下看着幽蓝的天空,享受一杯香醇的咖啡,心情平静,甚至有一丝感动,单纯而随兴。咖啡的美好似乎尽显于此。  相似文献   

3.
《时事报告》2013,(1):43
点一杯咖啡,就有一天的办公场所,能听到专业人士最前沿的创业辅导讲座,也可能找到情投意合的合伙人,碰上梦寐以求的投资人。一旦成功,小企业可能迅速成长为大公司——一杯咖啡的价值,在中关村车库咖啡可以说发挥得淋漓尽致。创业是孤独的,但可以不孤独,只要有人愿意扶上马、送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咖啡这种西式饮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随之而来的咖啡文化正充满生活的每个角落。咖啡不再仅仅是一种饮料,它逐渐与时尚、品味、个性、商务、休闲紧紧联系在一起,体现出高品质的现代生活,我们可以预见它将来会十分有市场前景。据相关的数据统计,目前,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年的咖啡消费量仅有5.5杯,即使是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平均每人每年的消费量也仅有12杯,与近邻的日本人年均消费200杯和韩国人130杯的数量相比.中国的咖啡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5.
阿兰 《两岸关系》2002,(9):62-63
近年在台湾,想品那些“有名有姓”的咖啡,已经不一定要在咖啡馆,因为“行动咖啡馆”正蔚然成风。山上、海边、公园湖畔,经常可见车身设计极富创意的咖啡售卖车,台湾人管它们叫行动咖啡馆。现在在繁华的市区也开始出现行动咖啡馆的踪影,到节假日,这种咖啡馆称得上是座无虚席,甚至出现“一杯难求”的景象。  相似文献   

6.
周燕玲 《台声》2023,(23):70-71
<正>在一间20平方米的台式小吃店,林群翔听着音乐一边炸鸡排,一边与吧台上吃卤肉饭的食客聊天,香脆的鸡排做好后,林群翔又拿起吧台边的咖啡豆磨起来,不一会工夫,一杯手冲咖啡摆在食客面前。“尝一尝,这是不专业手冲,如果喝咖啡不会睡不着,可以试试,很香的……”善于言谈的林群翔一边向食客自荐咖啡,一边拿着杯子喝起来,怡然自得。  相似文献   

7.
“呀,采访就直接到我家里来嘛,这样你还可以尝尝我做的台湾菜。”这句网络留言,让我在采访前,就体会到陈香陵的直爽好客。 从台湾到北京 梳着娃娃头的香陵一边像迎接老朋友一样自然地招呼我进门,一边为我送上了一杯香醇的咖啡。“尝尝看,这是我妈妈自己种的咖啡,我家乡的特产,是用中药培育的绿色食品喔!”  相似文献   

8.
侯莹 《时事报告》2015,(1):114-116
2015年5月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北京市中关村创业大街3W咖啡馆,并在这里点了一杯咖啡。随后,3W咖啡声名鹊起,"总理同款咖啡"于一小时内售罄。与此同时,3W咖啡创始人许单单也被更多人熟悉。许单单的草根出身,让他的奋斗史充满了传奇色彩,激励着无数和他一样曾身处人生谷底,有抱负有野心改变命运  相似文献   

9.
李立  章文 《台声》2006,(12):66-68
周荃的名字还在我在《两岸关系》杂志社当记者时就已熟悉,但一直无缘见面。去年的12月,我终于在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第一次见到了她。接过周荃的名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来自台湾,我有一个梦,为两岸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让国际瞩目,让中国人在21世纪扬眉致富。”周荃的名片上还印有“周荃泡咖啡,两岸论是非”这句诙谐幽默的话,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周荃笑着说,“我这辈子和‘九’颇有缘分,九年做媒体,接着九年做‘立委’,再往下的若干个九年只想为两岸泡杯‘大和解’咖啡”。只是,这杯咖啡原先是在台北“泡”,现在跨过海峡,移到大…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和牛莉聊天是在电话中,她自然、随和的声音让人轻松、愉悦,我便有了见面的欲望。敲定会晤地点时,她说喜欢泡吧,我一听就乐出了声,我爱咖啡厅。两个“臭味”相投的女孩儿一拍即合,为什么不到星巴克咖啡店来一杯美味的咖啡,再来个倾心倾情一席谈呢?当然了,说的是她,我只听。  相似文献   

11.
或者是在咖啡屋,随意找一个位置坐下,随意地听着CD,随意点一杯咖啡;或者是在春天的午后,淡淡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折射进房子里,女主人悄然而至,递过来一杯暖手暖心的浓黑浆液;又或是忙忙碌碌的日子里,凌乱的办公桌边一杯悄悄释放温存的即溶咖啡……每天,形形色色的人,在世界不同的角落里,等待一杯好咖啡。  相似文献   

12.
舆情述评     
《上海支部生活》2011,(8):56-57
日前,著名学者、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在乘坐高铁时,连发6条微博“炮轰”京沪高铁VIP服务。钱文忠乘坐的是G17次列车,票价1750元,“不满”是钱文忠旅途中的最大感受。“据说高铁倡导‘有需要有服务,无需要无打扰’,事实是我按服务铃十几分钟不见人来。上车要杯咖啡,至今未见!这也叫服务吗?!”钱文忠在微博上如此记录。(《劳动报》)  相似文献   

13.
幽默·艺苑     
医学在发展“大夫,我睡眠总不好,你说该怎么办呢?”“你可以在临睡前喝上一杯牛奶或吃上一个苹果。”“可是,半年前你不是告诉我临睡前不要吃东西吗?”“是……说过,但从那时起  相似文献   

14.
重启     
一项研究表明,人们早上刚起来时那种昏昏沉沉的感觉将影响我们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科学家称之为“睡眠惯性”。在这段时间里,人的短期记忆力、计算和认知能力都减弱了,科学家认为“睡眠惯性”对每个人的影响都不同。丹佛国立犹太人医学研究中心睡眠研究中心主管巴拉德说:“一些人刚睡醒就可以恢复正常状态,而有些人则需要冲个凉,喝两三杯咖啡才能真正清醒。”  相似文献   

15.
咖啡的味道     
<正>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这是一句被引用了无数次的咖啡名言。因为咖啡的味道,是和咖啡馆息息相关的。我很喜欢一家叫“闲庭”的咖啡馆。那是一家很普通的咖啡馆,全馆只有一位女服务员和一份餐牌,暗红色的装潢和略带哀愁的老歌,让整个大厅充斥着一种谈谈的忧伤。柠檬味的清水,盛在透明的八角杯  相似文献   

16.
赵静 《两岸关系》2013,(7):47-48
"如果有孤寡老人、流浪儿童、无家可归者、找工作未果的青年等人群,希望领取一份‘待用快餐’,请前往高新路糜家桥小区服务中心西侧的御上文化厨房。同时,如果有爱心人士打算为有需要的人买一份待用快餐,也可以前往这一地点认购。"——这块招牌的树立者叫高文麒,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现在居住在陕西西安,因为在大陆第一个实践"待用快餐",他和他的餐厅被推到了舆论前  相似文献   

17.
鷄湯汆?     
洗淨鷄,留一杯血水並割下鷄脯待用,其餘切成四大塊,和鮮牛肉、猪肉放大容器中,  相似文献   

18.
新生活     
《小康》2016,(24)
正可以随身携带的咖啡机许多上班族都有喝咖啡的习惯,一天不喝浑身都不舒服。但在户外或旅途中想喝咖啡怎么办?这个Minipress便携式咖啡机可以让你随时随地喝上热咖啡,放入咖啡粉,然后来回压几下像使用打气筒一样,一杯咖啡就制作完成。远程无线充电器Air Volt由Tech Novator公司开发,需要充电时只要将接收器插进手机,再将充电头插上插座就能进行远程无线充电。最佳充电距离是9米之内,而最远距离可达12米,躲到屋里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充电!接收器和  相似文献   

19.
符芝瑛 《台声》2004,(9):66-67
在此岸想着彼岸,在彼岸望着此岸。 大陆热持续燃烧,台湾名女人何丽玲带着独特号召力,从秋风送爽的西湖畔出发,进军餐饮事业。虽然有“星巴克”、“真锅”等强敌环绕,她以自创品牌“两岸咖啡”切人,并且锁定精致餐饮文化市场,信心满满,敲响登陆第一锣,倾力打造一个全国性的咖啡西餐连锁顶级品牌,并且预计两年内开出300家。 “两岸咖啡”出自何丽玲的构想,意含深远。识别图标为咖啡杯加一道类似彩虹或桥梁的弧线,象征着这个事业奠基于两岸的合作,两岸同胞也可以藉此相互沟通,增加了解。  相似文献   

20.
周洁 《人民公安》2013,(15):20-22
一本书,一杯咖啡或是一杯茶,坐在窗边享受暖意的阳光。失恋的人们为什么还要沉迷在酒吧呢,不如来书店开始一段脱离尘嚣静谧的抚慰心灵之旅。来看看首都北京都有哪些让人不能忘怀的书店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