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可能是职业习惯,我喜欢读书,从中我总是默默享受着那种与人共鸣的快乐,并时常以书中的精神自勉。可是,近来读书却读出许多沉甸甸的感觉。危机感我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说的是挪威的渔民们每次把捕获的沙丁鱼运到市场的时候,大部分沙丁鱼都在途中死亡。后来渔民们把每个鱼箱里放入一条鳗鱼,一路上鳗鱼追咬着沙丁鱼,沙丁鱼为了活命不停地游来游去,一直处于比较紧张的运动状态,结果运到市场的沙丁鱼绝大部分都活着。这启示我:其实,人和沙丁鱼一样,一点点危机感可以使生活的节奏紧张一些,从而使生活更具有活力,去最大限度地挖掘自…  相似文献   

2.
<正>我没看过那一期《实话实说》,但看过这一篇文章,当时就被深深地感动,其实重要的不是他是哪一国人,而是在这个物欲社会中安于清贫、坚守自己做人的良心、坚守自己理想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交锋》(书)隐瞒了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本刊收到我国四面八方纷纷投来的与《交锋》交锋的文稿。这些文稿写得有理有据有情。但本刊篇幅有限,只能发表其中少许一些,以飨读者。这篇文稿的作者附了一封给本刊编者的信,兹摘录如下:“我是一个新四军老兵,是一个有近六十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为什么一个老人还不多休息休息,而要在这炎热的盛夏冒着酷暑,经历多少不眠之夜写这篇文章呢?这是因为我为千百万革命先烈深感不平!深感不平!当年的记忆犹新,他们南征北战,历尽千辛万苦,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才换来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相似文献   

4.
从容之美     
翟杰 《现代领导》2014,(4):54-54
我的一位朋友,每次见面总是抱怨她有多忙:家星,上有老下有小,都指望着她;公司里,因为担任一个项目的小组长,要上传,要下达,还要把自己要做的事情都一一安排好……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时间,可是,时间总是不够用,更不要说自己的享受了,不知道多少天了,没有看过电影,没有读过闲书。更没有彻底地放松下来逛逛街给自己买件新衣服。  相似文献   

5.
<正>还有多少防艾钞票被忽悠,还有多少防艾人士被玩弄?恐怕没人能够回答这个囫囵。3月17日的《报刊文摘》摘录了高耀洁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今后我敢相信谁?》。仔细读完4个页码的高耀洁的长文后,我掩卷时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个世道是有点不对了,这个世界也太愧对高耀洁老人了!  相似文献   

6.
10月31日,下午,某四星级宾馆华为公司的招聘阵容整齐,以至于我这样久经战场的老将也感受到一种压力。我申请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因为我觉得这个岗位同我所学的专业最接近。华为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力资源工作的主管接待了我,询问了一些抽象的问题,不是太深入。面试结束后,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结果会在5天后出来。晚上,我逛到交大思源BBS,发现上面有一篇文章叫做《华为好变态》,看过后有一种莫名的快感。11月1日,下午  相似文献   

7.
我们该怎样做理性的“粉丝”? 我思考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有好些年了,突然想到要写成一篇文章,却是来自某条“娱乐新闻”的“刺激”.大意是,某些网民掏钱看过一部国产影片后在网上大发感慨,表示对某导演和某明星的失望和不满,想不到竟招来一大帮“粉丝”围攻.吓得我老张血压升高、心律不齐,赶紧关了电脑.  相似文献   

8.
曾看过一篇文章,内容大意是:某村村民王翠花,年轻守寡,为人心地善良、忠厚老实。虽然生活拮据,但仍悉心照料婆母和孩子。这年春天,一场大  相似文献   

9.
幽默小品     
挖洞一个罪犯的妻子要求狱吏能给她丈夫一份稍微轻松些的工作。她解释道:“他抱怨说他近来一直觉得很劳累。”“但是,他白天什么活也没干啊。”狱吏回答道。“这我不知道,他对我说他连续几个晚上都在掘一个墙洞呢。”风湿病人病人:“你还记得吗?8年前你曾给我看过风湿病,你当时要我避免潮湿。”医生:“是啊,现在你要看什么?”病人:“我想知道,眼下我是否可以洗个澡?”(有硕)两栖动物A君,市政府某部门官员,奉命下到某县挂职锻炼,任副县长。晚上坐小车回来,同事羡慕其潇洒浪漫,戏称其为城乡两栖动物。A诉苦道:不下去领导不愿…  相似文献   

10.
早先看过一篇文章《要重视一字之差》(见《理论月刊》1998年4期),说的是概念表述上的一字之差,常常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可不加重视。确实很有道理。仔细想来,这一字之差(或二字之差)也分两类:一方面会引起歧义,造成概念、理论上的混乱,必须加以严格定...  相似文献   

11.
《人民公安》2008,(20):60-61
民警: 我是一名工作在一线的交警,性格内向,朋友不多。风吹日晒和严寒酷暑对于我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了,记不清身上晒掉过多少层皮,也不知流过多少汗水;数不清挨过多少次骂,也理不清罚款单被扔了多少回,甚至还挨过醉酒司机的殴打。这些我作为一名民警都忍下来了。  相似文献   

12.
我叫刘德华。1961年我在一个农村出生,那里叫大埔,香港(的)一个非常非常久的一个地方。我真的小时候,我发觉我是很有钱的,我家里有孔雀,我家里有超过两百只的猪,有我数不尽的鸽子,然后我们还有很多地。我看过很多很多年轻小朋友没看过的东西,我从小就知道有电视,我从小就知道有录音磁带,我都(收藏)过很多很多好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我知道有很多人看过我的书,之所以这些书受到读者欢迎,是因为人们需要寻找一种心灵的和谐。这些书受到欢迎,绝不是我个人的成功,而是中国文化的成功,因为中国文化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宁静,可以给人们带来一种内心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多想点别人     
《小康》2016,(27)
正若能"求诸他人者,先求诸于己;求诸社会者,先求诸于己",那么,良好的风气定将扑面而来,让我们多想点别人吧好些年前看过一篇文章,作者在文中说,回国以后开车上路,不几天便学会了骂人。当时,我有几分不屑一顾:至于吗,还是你修养不够。没想到,如今我的修养也倒退了,开车上路,也常想骂人。我是一个"老来出家"的司机,59岁才拿到本。老头开车本来  相似文献   

15.
一、露茜的烦恼 英国《金融时报》上的一篇文章谈到权力阶层的礼貌文明问题时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某大学行政部门工作的露茜近来心情一直很郁闷。原因就在她的顶头上司身上。那天,女上司休假回来,给部门里的每个同事都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对自己不在的这段时间他们的工作表示感谢,惟独她没有收到这封邮件。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我不是警察,也未当过警察 ,所以只好以“局外人”相称,勿见怪。   在没有看过贵刊之前,我总以为她是一本专业刊物,没有多大阅读价值。但在看过之后这种观点就改变了,并且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人民公安》杂志无论编排印刷质量,还是内文质量都堪称一流,都令我刮目相看。这不是客套话,这是我的肺腑之言。   虽然我也是搞文学创作的,但真正坐下来看《人民公安》,还是第一次。这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巧合,确切地说是一种缘分。因为要不是妻子上班时从别人那儿借来拿回了家,我是看不到《人民公安》的。平时我…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编读往来“我非常喜欢阅读贵刊”我很高兴地发现我的名字出现在贵刊举办的“历史与旅游”知识竞赛50名获奖者的名单里,我经常读你们杂志的每一篇文章。在第4期,有一篇文章特别引起我的兴趣,即那篇关于爱泼斯坦的文章,他目睹了中国近几十年的重大事件。我也很喜欢你...  相似文献   

18.
该书《作者序》中写道:“在讨论现代民族主义演进史时,我的目的并不在叙述一些社会与经济力量的发展史;这些力量曾多少盲目地,然而又像是必然地,使小王国与大帝国转变而成一种基于民族原则的新政治制度。我的目的也不在说明(除偶然外)这些军事的,文学的或教育的机关的实际运用程序;这些工具近来已经使各民族产生民族的爱国心了。换一句话说,我在本书里不拟视民族主义为一种社会程序或一种民族运动,虽则用这种观念去论述当然是完全合法的。我想把民族主义视为一种‘主义’(ism),一个各学说的集体,一种政治哲学,同时讨论各种具有重要民众势力的民族主义思想派别。  相似文献   

19.
再别龚滩     
陈国华 《公民导刊》2011,(10):52-53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的一首《再别康桥》,牵动了多少游子对故乡的思念,道出了多少亲友对家乡的情怀。提笔此刻,笔者对龚滩的心境正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高云 《创造》2001,(1):13-15
冬季,夜来得极早,笔者是在夜幕悬挂起来后才到的个旧市区。尽管过去已经多少次看过个旧市的夜景,可看着车窗外一汪静静的湖水,由远而近,由稀到密,由白色到彩色,倒映着这座山城依山势而构成的灯群,还是让我禁不住地兴奋和激动起来——映照在湖上的灯光是这般集中,以至于不能说它是“星星点点”,而是星汉灿烂了!   出租车司机听我赞叹这座城市的夜景,也饶有兴趣地侃了起来:“听人家北京搞城市建设的专家说,个旧的这夜景,在全国都是一绝。现在还不算,等过上些时候,个旧成为了精品城市,你再来看,就更有意思了。”等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