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众》2019,(21)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作为主要议程,充分说明这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独有、独到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民主治理,民主治理要求扩大人民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当今世界有两大民主形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选举民主是一种代议制民主,由于代表名额的限制,客观上限制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度,而协商民主恰能有效地解决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问题。协商民主具有的社会稳定功能、公共决策功能、包容和谐功能,对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因此,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民主政治演变与发展的必然逻辑,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参与性与民主性的高度统一。作为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逻辑指向,民主与参与构成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治理逻辑存在于一元领导与多元协商、人民民主与有序参与、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顶层设计与多层推进相统一的基本形态之中,这不仅赋予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合理性和发展现实性,而且对于全面承接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需求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中国民主的重要形式,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党中央立足于国家发展层面,以大局意识、前沿意识为指引,健全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完善协商民主法治建设,宏观推进中国协商民主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5.
协商民主: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政治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西方不同语境下,协商民主虽然从理论范式到制度实践各有不同侧重,但在理论底色上都与现代国家治理有着诸多契合之处,并被视为具有巨大潜能的现代国家治理形式。面对"历时性问题共时性解决"的治理困境,中国的改革正寻求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转型。协商民主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回应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有益的理论与制度资源,同时也展示出一些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九三学社这样一个以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参政党,更要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发挥独特作用。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纪念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0周年之际,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究竟该怎样来庆祝、来纪念?这一在中国历史上非常重大的国体和政体走过70年的历程,我们该从哪个角度来思考、来探索?  相似文献   

7.
协商能力是参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协商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共识能否形成,进而影响参政党促进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有效协商是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的方向与重心。当前参政党的有效协商能力仍然薄弱,未来应该从协商输入能力、协商代表能力和协商交流能力三个角度提升参政党协商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合宪性审查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可以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制度优势转化为依法治国的治理效能。合宪性审查是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重要制度。自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合宪性审查的概念后,宪法学界积极投入对该问题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审查  相似文献   

9.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独特形式,在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协商民主在中国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核心价值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衔接不同协商形式,有效整合治理资源;二是推动共建共治共享,解决集体行动难题;三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有效协调社会矛盾;四是扩大基层治理的有序政治参与,建立更坚实的合法性基础.相应制度的改革进路应该着力于党建引领、技术赋能、制度规范和能力培养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此,众多学者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探讨,不断涌现出有价值、有思想、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通过梳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含义、内在关系、重要作用及路径研究,全面剖析其研究中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指出当前研究的着力点,有利于研究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1.
12.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已经成为霞要的国家共识。中共十八幅四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要建立一系列合理的、理性化的国家治理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指这一制度体系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并促成各种公共问题得到理性的、公平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民主政治演变与发展的必然逻辑,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参与性与民主性的高度统一。作为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逻辑指向,民主与参与构成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治理逻辑存在于一元领导与多元协商、人民民主与有序参与、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顶层设计与多层推进相统一的基本形态之中,这不仅赋予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合理性和发展现实性,而且对于全面承接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需求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改革的深入,亟须在党的领导下构建更加有效的协商体系和机制,创新更多的民主协商平台和渠道。着眼于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审视当下的社会协商之功能与困境,需要以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公民广泛参与、社会有序协同为重点,探索社会协商的实质内涵、实践困境、方式方法、程序环节、平台渠道和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改革的深入,亟须在党的领导下构建更加有效的协商体系和机制,创新更多的民主协商平台和渠道。着眼于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审视当下的社会协商之功能与困境,需要以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公民广泛参与、社会有序协同为重点,探索社会协商的实质内涵、实践困境、方式方法、程序环节、平台渠道和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6.
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完整开放的巨系统,有了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才有可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可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在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政治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一定的"门阶条件",包括:实现依法治国,养成法治思维的习惯;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且边界清晰;社会治理秉持协商共治共赢的实践路径。实现这些"门阶条件"的纽带则是执政党的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刘伟  何頔 《学习与实践》2023,(9):20-29+2
国家自主性是影响现代国家治理效能的关键变量。当前中国的国家治理实践中,由于一些领域国家自主性的失衡,导致国家治理体系中出现了治理主体发育不成熟、治理维度间衔接机制不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内在问题,还伴随着国家治理能力在规制权力和保障权利、资源再分配、统筹协调及话语传播等方面的不足。展望未来,中国的国家自主性需要在以党建引领培育国家治理主体、以机构改革优化国家治理结构和以数字治理革新国家治理理念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重塑性发展,理顺国家、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克群 《前进》2014,(5):15-17
<正>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要求领导干部"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战略思维是对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问题进行谋划的思考方式,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从现象揭示本质、从局部把握全局、从当今前瞻长远、从被动变为主动的重要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要重视非正式制度建设,非正式制度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要合理界定政府边界和政府职能;要抓好社会公平建设;心治是未来社会理想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取得的最新成果,吸取了古今中外有关治理理论及其实践的优秀成果,内涵丰富、指向明确、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