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争取更大的社会资源,更好地利用海外侨社的力量,迅速调整侨务政策,包括侨团政策在内。除了继续进行海外侨团登记外,还积极地整合侨团,要求党员渗透入侨团组织,掌握侨团领导权,同时也赋予侨团更大的权力,且更为突出的手段则是积极拉拢侨领,通过侨领来控制侨团,从而达到控制侨社的目的。从政策绩效角度而言,国民政府的侨团政策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将党务纳入侨务的做法,也加剧了海外侨社的矛盾,致成海外侨社陷入党内纠纷。  相似文献   

2.
李文珊  郭国祥 《前沿》2006,(3):196-198
瞿秋白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人物。他本着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与阶段、革命领导权、武装斗争、农民问题和农民运动等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不懈的理论探索,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和创新思想,从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领导权的归属,是一个重大而严肃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应该尊重历史,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一) 根据我们党的有关历史文献的记载,抗日战争爆发前,党在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同时,就有意识地准备同国民党争夺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中国共产党在《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中明确指出:“必须更深刻的了解革命领导权的问题。共产党要在中国革命中取得领导权”。一方面要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去对付最重要的敌人;另一方面还要使广大群众了解党的主张,争取他们到党的旗帜下。为了取得领导权,必须在抗日战争中发展自己的党员队伍,发展自己的军队。只  相似文献   

4.
刘少奇对毛泽东统战思想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一贯重视党的统战工作,对毛泽东统战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一、做好工人阶级内部统战工作,争取对工人运动的领导权1926年3月,刘少奇在省港罢工委员会欢迎汕头各界慰问罢工工友代表的集会上说:“革命的...  相似文献   

5.
王宇明 《前沿》2012,(20):10-12
无产阶级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关键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共二大、三大以及四大文献对于领导权问题的论述,结合国民革命实践,揭示了早期共产党人在领导权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和认识历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问题,始终是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党对统一战线领导权思想的中国化成果。中国共产党坚持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历史启示我们,新时代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就制定危机应急计划预案而言,中共五大虽然有形势判断上的失误,但毕竟有效地预报了危机,而且提出了争取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和实行土地革命的一些正确的原则,从而抓住了防范危机走向恶化的关键。在危机控制阶段,中共成立了应对危机的领导机构,对危机事件作出了及时、迅速的反应,包括召开中央紧急会议,制定一系列有效的具体措施,为最终解除危机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回旋余地。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为回击国民党在政治文化战线上的疯狂围攻,坚持抗战团结方向,消解民众对中国革命性质和抗战前途的疑虑,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困境,毛泽东从政治革命角度阐明了文化建设思路。毛泽东的文化建设思路蕴含着文化现代化的思想,即新民主主义国家建构预示了文化现代化的方向;新民主主义文化领导权规定了文化现代化的性质;新民主主义文化内涵凸显了文化现代化的特征;新民主主义文化举措规划了文化现代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刘波 《同舟共进》2011,(1):41-46
任弼时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极富人格魅力,同他接触过的人都感到他是一位可亲、可敬的人。很少有人得到这么多的诚恳好评——刘少奇说:"任弼时同志是一个模范的革命职业家,模范的共产党员和中国共产党的最好的领导者之一。"叶剑英评价他:"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胡耀邦也曾说过:现在我们党内找不出一个对弼时同志人品上有意见的。任弼时堪称共产党人的明镜,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明镜。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06,(Z1)
延安时期:延安整风运动在延安,中国共产党面临两大任务,一是团结全民族抗战,采取正确的战略策略,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二是清除王明等“左”倾错误在党内的影响,统一全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毛泽东写了《新民主主义论》等许多重要著作,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特点,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了指导全党的学习,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毛泽东发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等文章。延安整风运动以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以反对宗…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倡议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各民主党派高举爱国、民主旗帜,积极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各民主党派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就必须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12.
党内民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深刻而真切的认识到党内民主的重要性,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丰富的党内民主思想。这些思想对新时期发展党内民主,做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反思价值。  相似文献   

13.
延安革命时期担任过中共中央最高层领导职务的任弼时,是党内卓有贡献的第一代革命领袖人物之一,他的人生经历极为曲折丰富,而他与自己的战友夫人陈琮英近40年的婚姻经历,更是独特而传奇。  相似文献   

14.
任弼时为确立和巩固毛泽东在党内核心地位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这些贡献概括起来就是,任弼时逆势而动,为毛泽东在党内核心地位的确立打下了初步基础;顺势而为,为毛泽东党内核心地位的确立与巩固创造了外部条件;强势出击,为确立和巩固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地位奠定坚实的全方位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往学术界认为"八七"会议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第一次历史性转变的"起始点".本文将时间向前推了三个月,认为党的五大是革命转变的"起始点".理由是:中共五大正确的分析了蒋介石叛变革命后的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初步总结了党内右倾错误的教训,初步认识到工农武装的重要性,并提出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建立革命政权以及土地革命的纲领."八七"会议把五大形成的共识和原则进一步发展为具体的方针和政策;五大后党对掌握武装的实践工作,对于"八七"会议政策的制定及秋收起义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均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潘敬国 《群众》2023,(16):63-64
任弼时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一生勤勤恳恳、埋头苦干,被叶剑英称为“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他重视调查研究,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注意总结工作规律,面对革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提出过许多重要建议与解决方案,参与了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1924年国共合作全面展开后,革命统一战线中的矛盾冲突不断显现,1925年1月召开的中共四大讨论并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势在必行。1922年7月中共二大提出"民主的联合战线"的策略,解决了要不要统一战线的问题,1923年7月三大决议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解决了实行统一战线的具体方式或途径的问题。而四大首次向全党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的问题,在大会的一些文件中做了明确的阐释,从各个方面给予了具体的落实,从而较好破解了怎样搞革命统一战线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18.
《创造》2020,(5)
在为中国革命不懈奋斗的一生中,任弼时以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修养与丰富的革命实践经验为党的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他在延安整风时期系统提出的党性思想是马列主义党建学说的扩展与延伸,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重要构成。在梳理分析任弼时在延安整风期间发表的经典著作的基础上,从"党性作为一个单独的问题提出的缘由"、"任弼时党性思想的具体内涵"、"任弼时党性的历史意蕴和当代价值"三个维度探究延安整风时期任弼时的党性思想,希望能够为当代建设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一次学习高潮是在延安时期。 在延安,我党面临两大任务,一是团结全民族抗战,采取正确的战略策略,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二是清除王明等“左”右倾错误在党内的影响,统一全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毛泽东同志写了《新民主主义论》等许多重要著作,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特点,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了指导全党的学习,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毛泽东发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等文章。延安整风运动以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以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以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为主要内容,弘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瞿秋白第一次提出了“应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国情”的思想,他身体力行,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考察中国革命的实际,寻找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方法,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