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康志亮 《法制与社会》2010,(20):206-207
城市基层的社会管理工作关系着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乃至整个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本文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现状,分析了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在管理理念、管理资源、管理体制、管理机制与方法等方面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不相适应;第二部分改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策略选择,从习用理论、借鉴经验、改革基层政府,培育公民社会等方面探讨了创新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
基层党组织是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最基本、最关键的力量,也是推进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纽带。但实际上,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存在着能力不足、机制不健全、经费人才保障不到位、公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其作用的进一步发挥。新形势下,只有亟需转变社会管理理念,正视现实存在的薄弱环节,完善基层党组织相关机制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金晶 《法制与社会》2016,(6):191-193
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模式,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法治化是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题中应有之意。在地方实践中,要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法治化还面临制度供给不足、行政权力边界模糊、基层法治基础薄弱、社会主体权利虚化等障碍,需要从完善制度设计、规范行政权力、加强基层法治工作、保障社会主体参与等方面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对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基层社会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管理的效果。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交流等方式,分析了现阶段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理顺基层社会关系等为着力点,提出了创新和完善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朱志雄 《法制与社会》2012,(26):198-199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分析社会管理创新的现状入手,明确检察机关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角色定位,指出了基层检察院应当遵循的原则,进而提出基层检察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四项措施,以期对基层检察院有效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和谐社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王爱君 《法制与社会》2013,(28):221-223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方针,社会组织是群众民主参与社会管理,进行社会协同的平台,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湖北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表明,要实现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必须加强和完善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7.
吴传毅 《行政与法》2012,(12):31-35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全能政府的角色定位受到了挑战,有限政府便提到了议事日程。有限政府要求政府在某些领域应当让位于市场,让位于社会,让位于公民个人。从政治理论上讲,有限政府源于主权在民的民主政治原则。在有限政府视域下,社会管理创新成为时代命题。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难点在基层。基层政府是连接中央、省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或纽带。加强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创新需要实行管理的责任制,需要明确管理重心下移的原则,需要增强基层政府管理的权限,需要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检察机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肩负着法律监督的职责,对于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本文分析了基层检察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价值和原则,并提出了基层检察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要把握的“五个抓手”,以期对基层检察院有效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和谐社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的精神,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加快构建基层的社会管理创新模式,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委、区政府着力推进"法治余杭"建设为背景,以改善基层法院与基层组织关系为切入点,在问卷调查①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二者建立良性互动机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具体架构,尝试探索一条在新形势下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基层社会矛盾化解、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程新友 《检察风云》2011,(13):68-70
近来,中央高度重视社会管理问题,提出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理念、制度和方法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要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关键在于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郑帆 《法制与社会》2012,(12):180-181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多元化,但是由于法律的滞后性,基层权力的行使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矛盾更易被激化,乌坎事件即是现例。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应当更积极地参与社会管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维护基层秩序,化解社会矛盾。本文就乌坎事件反映的社会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对检力下沉,建设派出检察室,监督规范基层权力的行使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工作的重要任务。我国80%以上的检察院在基层,80%以上的检察干警在基层,80%以上的检察工作任务也在基层。基层检察院不仅是检察工作的基础,也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政权巩固的基础。笔者就基层检察院在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中的途径和方法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新形势下部队管理也在变,部队面临着复杂的内外环境,面临着"打得赢"和"不变质"的两大历史性课题的严峻考验,神圣的使命给新时期基层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基层管理工作者,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和环境的变化,不断提高基层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探索和掌握部队管理艺术及其规律,推动基层管理...  相似文献   

14.
黄晓云 《中国审判》2011,(11):12-15
化解社会矛盾?重点在基层?推进社会管理,难点在基层;确保公正廉洁执法,关键在基层。2011年10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专程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基层建设、促进公正司法情况的报告。藉此契机,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建设必将开创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问题】国家治理体系的落地需要微观治理机制的完善。网格化是近些年发展出的一种重要基层治理机制。然而,谁在治理,怎样治理,治理什么?网格化治理体现了什么样的治理逻辑,又有何种后果?这些问题在文献中并没有系统答案。【方法】本文从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内容三个角度,采取内容分析法,对广州市某区2013年1-3月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登记的2091起事件进行研究。【发现】首先,科层化精细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通过设置网格和购买网格员服务的方式,使得国家科层制组织体系延伸到比社区还要微观的基层社会领域,直接处理日常社会中的“细事”。其次,社会修复效应:网格化服务管理是在社会的日常自我修复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国家改革基层以“官进民退”促进基层社会修复的一项制度安排。因此,抑制国家权力过度介入基层日常社会事务需要社会自身提升“日常社会修复”能力。【贡献】本文尝试立足基层治理内容探究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的逻辑,以“治理什么”视角拓展国家治理研究视域,以“社会修复”范畴丰富“社会秩序何以可能”问题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6.
《人民调解》2008,(5):42-43
基层法律服务所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工作定位在基层.具有贴近群众的优势.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功不可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只有因地制宜、强化管理,不断拓展业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才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促进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社会管理创新是新时期政法机关"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是党中央从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出发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更是当前检察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检察工作的根本。检察机关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笔者结合基层检察工作实际,对基层检察院如何把握好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作一粗浅探  相似文献   

18.
何蔚 《法制与社会》2012,(27):200+202
随着检察机关执法触角的不断延伸,基层检察院不仅肩负着串通的监督、预防职能,还肩负着维护地区和谐稳定、维护地区经济发展、修复地区社会矛盾等职能,因此,恢复性司法、氧气执法、多元化监督、源头预防便应运而生.本文结合基层检察工作实际,对检察机关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构建四大社会管理格局,有效拓展检察职能,真正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进行阐述,与同行共研.  相似文献   

19.
韩勇 《行政与法》2012,(9):40-44
本文在对我国边疆地区社会管理所面临的无限增长的基层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加的流动人口和特殊群体数量,动态变化的社会管理新形势、新情况,人民群众深刻变化的思想观念和相对欠缺的少数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质等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广西河池依托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出的转型时期边疆地区党领导下的社会管理方式创新进行了深层次的解读,旨在为边疆地区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胡亮 《法制与社会》2012,(17):194+198
当前基层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面临机制不完善、任务繁重等一系列的困难,要求检察机关要不断创新机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