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杨启先指出,目前我国的改革进入了一个艰巨和复杂的阶段,其突出表现是存在着四个方面的不平衡,即:在市场建设方面,商品市场建立较快,要素市场的建立较慢;在企业改革发展方面,非国有企业的进展较快,国有企业则较慢;在宏观体制方面,宏观调控手段的改革进程较快,而宏观管理体系、特别是政府职能改革较慢;在分配方面,初次分配领域的改革推进较快,再分配包括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推进较慢。这四种不平衡导致经济运行中往往两种体制、两种机制并存,在客观上引发诸多矛盾、漏洞甚至冲突。 中国的改革是渐进式改革,因此一些难度较大的改革势必被推到后面,而要真正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些难点最终非突破不可。当前,要素市场的规范  相似文献   

2.
鞠健 《求实》2008,1(3):61-63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政治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稳定.其主要特点是把稳定理解为过程中的平衡,并通过持续不断的调整来维持新的平衡.改革和发展是实现动态稳定的基本途径;权威和秩序是动态稳定的基本要素;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是实现动态稳定的决定性要素;民主机制是实现社会动态稳定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1965年,东欧一些国家实施经济改革以来,波、匈两国因改革的结局迥异而为世人瞩目。匈牙利的改革较为成功,而波兰则濒于失败。尽管结果不同,但两国的改革都是在公认的问题基本相似的基础上开始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两国均提出了一些大体相同的解决办法。据此,本文试  相似文献   

4.
刘尊林 《理论导报》2008,(11):16-17
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江泽民同志1994年5月在上海市考察工作时曾生动地指出:"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没有改革,我们就不可能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顺利前进;没有发展,我们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也就不可能保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没有稳定,改革和发展都无从进行."……  相似文献   

5.
保持社会稳定是搞好改革,促进发展,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前提。没有稳定的局面,就什么也谈不上,谈不上改革,也谈不上发展。目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社会上出现了一些热点问题,如一些企业停产半停产,拖欠职工工资,物价上涨,腐败现象严重等,引起了群众的不满。这都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及时、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保持社会稳定,对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自觉地为保持社会稳定而努力,做维护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的模范。  相似文献   

6.
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耕地资源安全是实现粮食安全的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对土地特别是耕地的引致需求区间差异十分明显,而实行耕地的跨空间的调剂,对促进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保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最终实现粮食安全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与此同时,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因此,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支配权,是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要求的重要体现,是实现良法善治这一改革总目标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8.
“改革、发展、稳定”是全党工作的大局,保持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全面清醒地分析认识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问题和各类因素,及时正确地采取相应的对策和办法,具有迫切而重要的现实意...  相似文献   

9.
社会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之一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国家和地区却引起社会动荡 ,危及统治权威 ,影响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因而稳定发展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所需解决的难题之一。社会稳定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社会平衡。一、社会稳定中的平衡理解平衡在中国乃至人类思想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准正 ,则平衡而钧权矣”。《汉书律历志上》的这句古话点出了平衡是一个整体的各部分 ,在质量或程度上均等或大致均等。而在哲学上平衡可指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统一。平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中庸”是中国文化巨匠孔子的一个影响深远的思想 ,他在《论…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变革的途径来看,政治变革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即:渐进型和激进型。尽管很难对这两种类型的优劣做出一般性判断,但是,就中国特殊国情而言,渐进改革仍然是中国政改的最优选择。渐进改革可以使改革过程处于可控状态之中,从而降低风险,减少失误,最大限度地维持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这一改革路径的特点是,在局部试验、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而改革的成果则要通过制度化途径进行巩固,其表现形式就是制度创新。政治改革形成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又进一步推进政治改革的深化。制度创新在中国政治改革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是改革和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避免出现大的波折,最重要的仍然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特别是保持财政、信贷、外汇和物资的各自平衡以及它们之间的综合平衡。经济工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要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高速度,使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不稳定因素。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安排,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16,(5)
社区是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基石,是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关键性环节:社区是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是社会公德的主要来源,是实现民主的最佳场域,是弥补和平衡科层体系的有效途径。而最近二三十年中国社区的衰落,导致了一系列的治理难题:引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社会治理成本大幅上升,导致了社会公德水平的下降、民主的困境和科层体系的失衡。可以说,社区兴,则国家治理易;社区衰,则国家治理难。如何重建社区,筑牢执政根基,实现长治久安,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当代》2011,(9):62-62
苏力在7月6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中国的法治建设是同改革相伴随的。所谓改革。意味之一就是要突破已有的某些法律制度,因此改革时期常常出现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情的现象。是否仅仅坚守合法。拒绝合理和合情?如何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预先考虑到改革发展的长期和综合的社会后果,平衡法治的成本收益和改革的成本收益,这是一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规范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但认识的程度仍有很大区别。有些人虽然有所认识,但实际行动仍处于不规范状态;或在某些方面比较规范,而在另外一些方面则很不规范。而某些领域、某些方面的不规范已经造成或正在造成很大的损失。社会企盼规范,人们呼吁规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焦点。这种企盼和呼吁集中在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指出,不解决好反腐倡廉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就没有坚强的政治保证,党和政府就会严重脱离群众,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深入研究腐败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惩治措施,对预防和逐步消除腐败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加强法制则是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刘英 《求实》2010,(Z2)
党的十七大指出: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矛盾的凸显时期.在此新形势下,社会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也必然会反映到高校校园里来,从而影响校园的和谐与稳定.构建和谐稳定的大学校园,是社会稳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邓小平指出:改革,发展,稳定,其中稳定是基础,改革是手段,发展是目的.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任何改革发展都是空谈.作为高校发展同样也是如此.所以,如何维护高校稳定,促进高校和谐建设对于高校自身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呈现出不平衡和平衡两种状态。事物在不平衡和平衡两种状态相互交替对立统一中发展,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可叫作不平衡平衡互变规律。这个规律,不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都是普遍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3,(11):6-6
我国经济有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存在深层次矛盾没有解决的问题,积累到一定阶段的矛盾在逐步显现。加之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因此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并不十分牢固,这值得我们忧虑。解决这个问题,要“对症下药”,既要治标更要治本。从中医的角度讲,即要通盘考虑,增强经济发展的“元气”。如何增强?还得靠制度,无论什么政策,都一定要从制度角度来考虑,而制度的设计,则要通过改革。即便有个别的措施,是临时性的,也要考虑长远,使它不至于对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设置障碍。要加强制度建设,这个制度的红利太大了,它可以使经济真正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每一个措施的出台,都应有宏观的考虑,要既利当前,又要兼顾长远。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影响政治稳定大局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超 《学习论坛》2004,20(6):40-41
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 ,是贯串于改革全过程并且需要始终关注和不断调整的问题。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是所有国家的社会发展都要具备的基本条件。面向新的世纪 ,当代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繁重 ,更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我国目前的社会政治环境基本稳定。在我国社会内部 ,稳定之中仍潜藏着诸多的不稳定因素 ,而且这些因素随时会将不稳定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相似文献   

20.
民主政治制度发展和稳定的社会基础 ,是自 2 0世纪 5 0~ 6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社会学者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其中 ,著名的李普塞特在 1 960年出版的《政治人》一书中 ,最早提出并系统地阐述了这一问题。李普塞特首先关注的是稳定民主的必要条件。按照他对民主的认识 ,他选定了一批民主国家和非民主国家或稳定的民主国家与不稳定的民主国家作为比较分析的样板 ,再选取一些与民主制度发展与稳定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 ,其分析的依据是直接运用各种信息资料。李普塞特从民主与经济发展、民主与合法性两个方面考察了稳定民主的必要条件。而同样具有影响力的阿尔蒙德和维巴 ,则通过深入的调查分析 ,探讨了一定的政治文化尤其是公民文化与民主政治制度发展及其稳定的相关性 ;发展混合型公民文化对民主政治制度和社会的平衡、稳定作用。这些调研分析对正处于深化改革和社会转型期的我国来说 ,所具有的借鉴性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