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从周总理与艺术家的合影想到的程建平周恩来画册中有一幅总理与艺术家的合影照。坐在前排正中的是老导演、老演员,周总理却和普通演员肩并肩站在边角上。总理和蔼可亲地置身于群众之中,其伟大人格从这一“细微处”闪映出来。作为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总理,不要说...  相似文献   

2.
从周总理与艺术家的合影想到的□江西程建平周恩来画册中有一幅总理与艺术家的合影照。坐在前排正中的是老导演、老演员,周总理却和普通演员肩并肩站在边角上。总理和蔼可亲地置身于群众之中,其伟大人格从这一“细微处”体现出来。作为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总理,...  相似文献   

3.
读《世纪伟人周恩来》,深感大凡伟人,都不把自己看得比群众高贵,而是始终把自己当作普通人中的一员,保持着谦逊和平等的风范。书中记叙了这样一件小事。1956年12月的一个星期天,周总理因出访需要,到北京市“中国照相馆”照相。当时摄影师正准备给一位解放军战士照相,忽然有人叫道:“周总理来了,周总理来了!”那位战士一听,赶忙上前给总理敬礼,并请总理先照。周总理微笑着对他说:“你先照,我等一等没关系!”那位战士在周总理的一再催促下,才照了相。这类小事书中很多,无不体现出人民总理时刻把自己当作普通人的伟大品格。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41周年.在他生前,我曾有幸几次见到周总理,最后一次见到周总理是在1974年1月25日中央直属机关和国家机关“批林批孔”动员大会上,我目睹了周恩来总理和叶剑英元帅等中央领导同志不卑不亢应对江青等人的场面. “批林批孔”动员大会的召开 1973年年底、1974年年初,全国掀起了一场“批林批孔”的政治运动.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批不起来,也批不下去,甚至遭到抵制.这次“批林批孔”目的之一是批周总理;“评法批儒”批党内的“大儒”;“评《水浒》”批“投降派”,等等,矛头所指,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相似文献   

5.
备课卡片     
周总理送礼1964年初秋,蜜橘收获季节,外交部礼宾司接查周恩来办公室的电话,要礼宾司以周总理名义给柬埔寨王后送一些蜜橘。礼宾司在办理这件事的过程中感到以国务院总理头衔送欠亲切,便建议以周恩来个人名义签字赠送。很快得到周恩来办公室答复:总理同意礼宾司的意见,并交代这次赠送费用由他个人负担,不能向公家报销。蜜橘本身不算贵,但运费可观!周恩来的秋书说:“总理的银行存折目前只有40O元,尽量省着生用吧!”礼宾司的工作人员心里很不平静:我们出全意给总理添了麻烦了,周总理真是世界上少有的奇廉的总理,公与私的界限是…  相似文献   

6.
大无大有周恩来——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无大有周恩来———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梁衡今年是周恩来百年诞辰。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22年了,但是他的身影却时时在我们身边。陆放翁诗:“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是什么办法化作总理身千亿,人人面前有总理呢?难道世界上真的有什么灵魂的...  相似文献   

7.
与周恩来总理的一段相处张申府在《周恩来选集》下卷《论知识分子问题》一文中,总理谈到了自己的入党问题。他说:“我感谢刘清扬和张申府,是他们两人介绍我入党的。”读到这段文字,心情十分激动,回首往事,周总理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这还得从认识总理说起...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开国总理周恩来为国为民日夜操劳,休息与睡眠很少,世人都钦佩他的过人精力。20世纪60年代末,在外交场合,一些国际友好人士曾询问周总理有什么特殊的“养生秘诀”。他不假思索地答道:“我是一个中国人,当然是按东方人的习惯生活!”  相似文献   

9.
学习周恩来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与实践焦连三“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这首传遍中国大地、发自人民肺腑的歌谣,深深地反映着周总理与广大人民亲密无间的关系。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的周恩来,他一生不但为整个国家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  相似文献   

10.
幸福的时刻──回忆周总理接见的情景周昌维今年是我们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20周年,我怀着元限怀念无比敬仰的心情,回忆周总理接见我们河南大学中文系师生的情景。1959年,我正在大学三年级读书。当时学校为贯彻落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我们河南大...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总理,是中国人民心中一座永垂不朽的丰碑,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总理爱人民。但是,1976年1月8日当敬爱的周总理不幸去世后,万恶的“四人帮”却不许人民悼念,由此而爆发了著名的“天安门广场事件”。此后,出现了一本署名“童怀周”的《天安门革命诗抄》,被“四人帮”紧急追查。作为当年“童怀周”小组的一员,我在此将“童怀周”的事情向大家作一介绍。万众挥泪送总理1976年1月8日,中国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了。群山肃立,江河挥泪,辽阔的祖国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十年动乱带来的社会、经济动荡使中国人民深切体…  相似文献   

12.
5月的巴黎,阳光灿烂。春暖花开,在这美好的季节,巴黎人民喜迎周恩来总理蜡像的到来。我以周总理蜡像作者和代表团团长的身份率北京蜡像馆代表团护送周总理蜡像乘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航班,于1995年5月15日下午5点钟,抵达巴黎戴高乐机场,受到了巴黎格雷万蜡像馆馆长托马斯等人的热烈欢迎。当周总理蜡像出现在机场卫星厅入口时,全场沸腾了,在人群中响起了“周恩来”、“周先生”的欢呼声。与真人等高的周总理蜡像身着他生前常穿的深灰色中山装,脸色红润,面带微笑,双目炯炯有神,右臂微弯靠在腰间,敬爱的“周总理”仿  相似文献   

13.
“文革”中周恩来处理广西问题追忆(广东)焦红光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20周年了。每当回忆起他在文化大革命中殚精竭虑处理复杂问题的难忘情景,总是心潮起伏,感慨万千,赞佩不已。从1967年11月起到1973年,我有幸多次和周总理接触,他的思想、风貌...  相似文献   

14.
从1955年至1976年周总理去世,她为周总理工作服务了21年;从1965年起,她又任邓颖超的秘书,直至1992年邓颖超去世. 37年的西花厅岁月,让她对周恩来总理独特的人格魅力与高尚品格有充分的体会.今年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0周年,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曾在周恩来、邓颖超身边担任秘书的赵炜,近日讲述了周恩来总理夫妇的点点滴滴,还原一对真实的总理夫妇.  相似文献   

15.
中央电视台及不少地方电视台曾热播过大型文献纪录片《周恩来》,片中有这样一个让人颇生感慨的情节:大跃进后期,周恩来总理到河北邯郸某地搞调查研究,他发现农村明明存在着严重的饥荒,但却无人敢说实话。总理就亲自找农民谈话。当时在场的农民中有个叫张二廷的,是当地的“落后分子”,他毫不客气甚至是毫无礼貌地指着周总理说:“再吃两年大锅饭,连你们这样的人都得饿死了!”但周总理不仅听了这个“落后分子”的话,而且当天晚上在汇报情况时把此话也电告了毛主席,毛主席立即做出了解散农村公共食堂的决定。张二廷敢讲真话确实值得称赞,但周总…  相似文献   

16.
提起周恩来总理,谁都知道他是江苏淮安人。我们到绍兴周恩来祖居地参观时,省政协的陈秘书长自豪地告诉我们:1976年年初,浙江省委、省军区的领导得知周总理病重,几经周折到医院去看望,周总理深情地说了一句。我是绍兴人!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我参加北京的一次大型“科技兴国”研讨会,得知周恩来总理生前十分关心、支持我国直升机的发展,作过许多重要指示,有的指示还鲜为人知。而且,给周总理驾驶直升机的飞行员、原空34师副师长王焕今同志,就住在北京。为此,我两次详细地采访了他。他说,周总理为了节省工作时间,带头乘坐直升机到交通不便的地区进行工作,是第一个乘坐国产直—5型直升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总理一生共乘坐过9次直升机,有7次是他亲自驾驶的。这里介绍的是王焕今同志亲历、亲见、亲闻周总理乘坐直升机去外地视察工作、陪同外宾参观、抗震救灾等几个主要片断。  相似文献   

18.
1950年七届三中全会期间,有一天周恩来总理同薄一波同志在闲聊中谈到工作方法时,周总理说:根据我多年的观察,小平同志的工作方法特色是“举重若轻”。在学习邓小平同志年初南巡讲话中,我深深感到这个重要讲话,正是他的工作方法的一个重要特色——“举重若轻”的生动再现。  相似文献   

19.
一位诗人曾经说过: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虽然整整二十二年了,可他象一颗璀璨的启明星,闪耀在岁月的时空里,不仅为中华各民族所怀念,而且为世界人民所敬仰。作为一个民族工作的老战士.从四十年代冀鲁边区回民工作开始,到新中国建立后留云南做民族工作,我有幸直接和间接地接触过周恩来同志,亲眼目睹了他对少数民族的关怀与尊重。在纪念周总理诞辰100周年的时候,我有责任将我所接触过的点点滴滴往事写出来献给人们,以表达少数民族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周副主席的一封电报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相似文献   

20.
回首往事,人们总爱说“往事如烟”。可我要说,往事如“印”。因为有些往事,比如50、60年代我五随周恩来总理采访这样的往事,决不因时光流逝而烟消云散,却仍像昨天发生一样深深地刻“印”在心中:他老人家那亲切慈祥的音容笑貌,那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力,那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时刻激励着我们奔向新世纪。值此敬爱的周总理百年诞辰之际,谨将铭印心间的往事浪花采撷几朵,以作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