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人可嫁     
林夕 《法制博览》2009,(10):54-54
单身以后,总有热心人为我介绍男朋友,也让人感觉到这个世界并不冷漠。 不过,热心过了头,也让人受不了。这不,外出回来,想好好在家休息几日,电话却此起彼伏。一位朋友——说起来也算不上什么朋友,只不过在一起吃了几顿饭,姑且叫她Z女士吧,知道我是单身,一直把这事记在心上,前不久在另一个饭局上认识了一位男士,从商,单身,就想为我俩撮合。  相似文献   

2.
香榧 《法制博览》2008,(16):44-44
我的眼睛不大,这事是这—个月才渐渐知道的。 先是在博客上限时放送了关于新浪的一个东东,将之讳称:大眼睛网站。胖星没看明白,留言说:你眼睛又不大,往那里挤做什么?我一愣:啊,她怎么会把话题转移到这,我眼睛不大……而且这么刺激她的不大……刺激到无意识,随便都能让她把这事想起来。  相似文献   

3.
王跃文 《法制博览》2009,(12):13-13
我从小就知道父亲因言获罪而成右派。却不清楚他到底说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有天闲扯,父亲偶尔说起这事,我竟有些哭笑不得。当年我父亲只有二十三岁,在家乡任区委书记。我老家是个大县,分作八个区,每区管着七八个乡。当时县委书记也只有三十多岁,书记夫人是县妇联主任。都是年轻人,平时彼此很随便。有说有笑的。  相似文献   

4.
温暖的芦花     
北乔 《工会博览》2013,(35):49-49
秋风起,雁南飞,苇叶黄,芦花白。一到秋天,河边的芦苇焕发出另一种生命的醉美。芦苇那翠绿的秆由青绿变成浅黄,继而又染上深黄,忽一日,这劲瘦的芦秆撑起一蓬饱满丰硕的芦花。在我的家乡,把芦苇叫芦竹,把芦花叫茅花,可我更愿意叫成毛花,毛绒绒的花。小的时候,芦花是我欺负的对象。高兴了,生气了,都会用棍棒抽打芦苇,看那朵朵芦花或垂头丧气低下头,或无奈落入水中飘浮。每次母亲看到都会说,有这力气别糟蹋了茅花,拿家来。母亲要茅花是为了编毛窝,一种毛绒绒的草鞋。在我童年的冬天里,我从没穿过棉鞋之类的,只有毛窝伴着我。  相似文献   

5.
红岩 《工会博览》2013,(36):53-55
“大夫!你们就不能快一点吗?我父亲一直发烧,都在这等了一个多小时了!”一位着急的女士大声地向医生喊着……这是医院急诊室中几乎每天都会发生的一幕。急诊——医院危霞病人抢救的第一关,也是医院最混乱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佚名 《法制博览》2008,(17):47-48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对这话题产生兴趣,上网搜索,也没很好的答案。关于王羲之的死,一种说法是因为长期服用五石散,用今天的话说,差不多就是吸大烟,中毒而亡。这说法我不太赞成,一个大书法家,一个被称之为书圣的人,不说德艺双馨,怎么也不能坏在这事上,再说了,人家好歹活了59岁,那年头活这把年纪已不错,算长寿了。  相似文献   

7.
郭振亚 《法制博览》2010,(14):55-55
有一幅漫画,是好多年前看过的,至今不忘:一个年轻小伙子站在滂沱大雨中,对着手中紧抓的收音机,恶狠狠地吆喝道:“我叫你说是晴天,我叫你说是晴天!”  相似文献   

8.
一瞬     
冷秋 《工会博览》2010,(10):45-45
我很美,看上去叫人舒服。 这是那年同事王念说我的。王念给我的好感,不在于他说了一句使我舒服的话,更多的是他书法绘画艺术的精湛。  相似文献   

9.
李扁 《法制博览》2011,(14):41-41
前不久,中国红丝带北京论坛召开会议,我去了,碰见一个女孩子,叫流氓燕,也叫叶海燕,感觉很亲切。  相似文献   

10.
宋晓杰 《法制博览》2008,(20):38-39
一不小心,就被儿子一本正经地称为“你们老年人……”再一不小心,就发现叫我“姐”的人越来越少,叫我“姨”或“姑”的越来越多。与一米八八的儿子并行,常被陌生人从后面追看到前面,才失望地放心离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