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人民当前的迫切任务是: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把发展农业放在首要地位,正确地处理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坚决地把工业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的公报,向我们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国  相似文献   

2.
《前线》1962,(24)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向全党明确地提出了整个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这个方针是全面的完整的。为了实现这个方针,首先要动员一切力量支援农业。关于这一点,十中全会具体地指出:“要动员和集中全党全国的力量,在物资方面、技术方面、财政方面,在组织领导方面、人材方面,积极地、尽可能地支援农业,  相似文献   

3.
学习雷锋活动是怎样提出来的,1962年10月,我在共青团抚顺市委任书记.在学习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和有关文件的过程中,深深感到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给团的工作提出来一系列新的课题:如何把团的工作扭转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如何把青少年的阶级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开始我们团市委也没想出更好的点子.  相似文献   

4.
正确处理工农业关系和国民经济中其他的比例关系,高速度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和按比例发展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既高速度又按比例向前发展的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辽宁从本省实际出发,将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城镇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6.
在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指导下,注意发展基础工业是很重要的。基础工业是全部现代化大工业赖以发展和提高的物质基础。列宁谈到提高劳动生产率时曾说:“提高劳动生产率,首先就要保证大工业的物质基础:发展燃料、铁、机器制造业、化学工业等等的生产。”属于基础工业的有金属工业、机械工业、燃料动力工业、化学工业等。如果进一步划分,则每类工业中还包括若  相似文献   

7.
60年代初,由于"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的影响,中国国民经济遭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困难,农业是重灾区。为了尽快恢复发展农业生产,作为当时经济工作的重要负责人,李富春在中央的领导下,提出、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思想分为三个方面,剖析困难原因是恢复农业生产的基础,以农业为基础、工业支援农业发展是核心,积极支持农业中出现的创新做法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国民经济面临一系列困难与问题。为了使我国国民经济中农业和工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积累和消费等方面的比例更加协调和平衡,陈云在1979年3月首先提出,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1979年至1980年,面对困难和阻力,陈云有压有保,艰难推进经济调整。在重视和加强农业生产,调整农业和工业关系的同时,着力清理和压缩基建项目,并重点保障以宝钢为代表的发展国民经济所必需的重大建设项目。1981年至1983年,陈云提出一系列果断有力的措施,稳步推进经济调整,包括继续压缩基建规模、严格财政信贷管理、加强农业生产、按国家计划进行经济调整、正确处理调整与改革的关系等。通过不断调整,我国国民经济比例关系更加协调和平衡,重新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一直为人们所密切关注,世界各国都把农业现代化作为实现目标之一。那么,什么是现代农业?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的特征,对于高度重视农业,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现代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是农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农业生产的根本特性在于,它是人们利用土地等生产资料,通过劳动,把自然界的生物等物质转化为人类自身所需要的基本生活资料和再生产所需要的原料。这一根本特征决定了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决定了不管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程度有多高,农业都是作为国民经济的首要基础而存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兴部门的不断出现,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即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这是在深刻分析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的现状,科学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八年来国内外农业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趋势的基础上。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要,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给全党和全国提出的战略任务。同时明确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任务的指导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使社会生产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  相似文献   

11.
《党的建设》2009,(11):57-58
"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连年丰收,粮食产量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形势很好。但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当前粮食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及经济建设发展对粮食的需求来看,粮食生产决不可放松,而应当把它放在首要地位: 一、粮食生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口12亿,9亿在农村。9亿农民的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关系到全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奔小康目标的实现。 做好新时期农民工作,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今后15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重申要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实现现代化,农民生活实现小康,进而达到比较富裕,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关键就是要处理好农民问题,做好农民工作,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建议》提出“九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一是保证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在 5 0年代初到 60年代初 ,主要表现为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实质是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关系。从 1 95 2年到 1 962年 ,毛泽东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进行了成功的理论建构。但这个建构过程却是曲折的 ,其中经过了五个阶段 :片面注重重工业时期 ;初步意识到农业、轻工业的重要性 ,开始整体考察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关系时期 ;主张工业和农业发展同时并举时期 ;主张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时期 ;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思想的时期。  相似文献   

15.
从1952年下半年起,鞍钢在胜利完成恢复生产任务的基础上,开始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全体职工以高昂的主人翁精神和高涨的劳动热忱,意气风发地投入到发展生产、建设被钢的火热斗争中。 鞍钢被列为第一个五年计划 的“重中之重” 我国从1953年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环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当时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情况下,为了充分发挥原有工业基地的作用,中共中央确定以东北工业基地为基础,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东北工业发展起来,并把鞍钢作为东北工业建设的重点。1952年4月,中共中央批示“要集中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任何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不是以本国的农业为基础,就必须依赖外国的农业作为基础。 在我国,由于下述原因,农业的基础地位显得更为突出: (一)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有73.73%的人口在农村,而发达国家一般仅占3—6%之间。我国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994年为18.8%,发达国家仅为2—3%。由此可见,我国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比较明显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7.
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当前 ,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地区发展不协调 ,城镇化水平低 ,这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只有把经济结构问题解决好了 ,才能扩大国内需求 ,增加有效供给 ,也才能切实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要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任务是 :一、优化产业结构 ,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农业和…  相似文献   

18.
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客观上承担了为工业化提供积累的任务;当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自身积累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反哺农业的能力,进而适时推进由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向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换,是工业化国家的普遍做法,也是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之道。从我国当前的现实来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已经成为必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年利润已经突破一万亿元,工业从自身的发展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持农业的发展是完全可能的。北京经过多年的发展,工业水平和城市实力显著提升,也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和能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已成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趋向,做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工作,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60年代,山西省委认真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遵照中共中央“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对山西农业发展战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贯彻《农业六十条》等一系列政策,调整农业内部生产关系的同时,还对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做了全面规划。  相似文献   

20.
最近,省委书记张学忠同志视察巴中时提出:“要以抓工业的思想抓农业。”这一新的思想和重大举措,对于推进“三个转变”,实现巴中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抓工业的思想抓农业就是把农业生产部门当作工业企业来办,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实行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服务,发展优质、高效、创汇的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