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探索"人工智能+社会治理"模式,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变革社会治理方式,将提升社会治理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基层社会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领域,也是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预防化解的最源头。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越强,整个社会治理的基础就越牢固。嘉善县作为国家层面规划实施的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在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勇当示范,又要立足长三角先发地区实际。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该社会主要矛盾在新时代展现出新特点,并通过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及现实社会发展状况之间的矛盾展现出来。在此背景下,为了实现社会治理的目标,需要在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对社会治理的新要求,最终探究出当前社会治理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4.
治理缓行:跳出国家权力回归社会的陷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诞生于西方社会内部的治理理论引起了中国学者的浓厚兴趣。他们似乎在治理理论中找到了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的秘方。崇尚治理的人们在对国家控制体系的厌恶和声讨之中,提出了使国家权力回归社会的呼声,这一呼声表达了对治理型社会的憧憬。...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在互联网繁荣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现实社会的稳定。当前虚拟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是重点治理网络暴力、网络隐私侵害、网络侵权和网络道德失范。从社会控制论的视野看,虚拟社会治理中控制主体、控制对象及控制方式等是关键环节,三段式的虚拟社会治理机制应是较为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谈志林 《中国民政》2014,(5):23-24,26
<正>当前,社会治理已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研讨热点,但两者对社会治理的认识还有所不同。结合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此就社会治理的内涵、路径等谈点个人体会。一、社会治理创新的内涵社会治理中的社会是一个多义词。在古汉语里,"社"指祭神的地方,"会"表示聚集。两字连用,表示人们为祭神而集合在一起。在现代语境中,社会主要有大、中、小三种概念。大概念的社会是指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是经济、政治、文化诸多方面的统一体。中概念的社会一般用于  相似文献   

7.
<正>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虽一字之差,但却有本质不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再次把人们的目光吸引到了社会治理上。《建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不断改革与创新社会治理。"创新"、"精细化"、"共建共享"等关键词,成为下一步社会治理工作的核心内涵。从"社会管理"向"社  相似文献   

8.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十四五"时期,我国基层治理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包括社会结构持续变迁、社会价值观念更具现代性、人们对公共安全更加重视、基层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呈现交织叠加态势、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难以适应新形势等,需要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二是要促进自治、法治、德治和智治的"四治"融合,三是要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四是要加快包括体制机制、专兼职队伍、经费和资源等在内的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9.
程越 《重庆行政》2014,(2):38-40
正"社会治理"是随着"治理"逐步在各个领域的拓展而出现的概念,并演化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社会管理"的全新理念。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理论家将"治理"这个原本就存在的词赋予新含义,使之区别于"统治",因为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各国政府并不完全垄断一切合法的权力,政府而外,社会上还有一些其他机构和单位负责维持秩序,参加经济和社会调节。"[1]当"治理"概念延伸到社会领域时,人们看到了在社会管理领域中出现了多元化的主体协同合作处理有关社会事务的新现象,于是"社会管理"也就  相似文献   

10.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领域等各项改革和制度建设,综合协调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实现"中国之治",应以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打造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法治化的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李棉管 《思想战线》2012,38(2):6-10
现代社会转型一方面使得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社会保护的尝试性举措也越来越多样化,然而人们获得的实际个体安全感受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形成了个体安全内卷化现象。这种内卷化表现在个体安全的各种形态中:总体型个体安全、组织型个体安全、社区型个体和新型个体安全。有组织的不负责任、安全治理的唯技术取向和消极保护的主导地位,共同导致了个体安全内卷化,因此治理个体安全内卷化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多元主体综合治理、强化安全治理的社会取向、积极实施发展型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2.
彭海霞  李金和 《前沿》2014,(9):122-125
社会秩序既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也是人们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以民主化、平等化为内在要件的现代社会,社会秩序建设必须也必然由政府管理走向社会治理,由社会自治走向社会善治。跟进由社会自治走向社会善治的社会治理伦理趋向,社会治理需要从主体和制度两个层面完善其伦理路径:主体层面,加强对政治公众人物和社会公众人物的诚信考核,增进社会成员诚信建设的自觉性,提升社会整体的信任度;制度层面,深化制度的伦理性和伦理的制度化建设,提升制度本身的合理性,优化社会治理的伦理环境。  相似文献   

13.
指出:当前网络在为人们提供便利、带来效益的同时,网络色情污染正日益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伦理道德。对网络黄毒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4.
王英 《北京观察》2018,(9):10-14
正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建议政府组织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专家开展跨学科研究,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和脚踏实地的实践调研,基于科研成果加强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实践的理论指导,增强工作的科学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社会治理体系的一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将引导人们关注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心理规律问题,是依循心理行为规律和  相似文献   

15.
刘邦凡 《电子政务》2005,(15):151-164
一、电子治理是政府管理的必须和实然 1.政府管理运用电子治理的必然性 21世纪,网络已日益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作为整个社会顺利运转的核心和调节器.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已跨入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正在悄然进驻到政府、企业以及个人行为的各个领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生产和生活方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适应大数据时代社会需要,运用好大数据思维和手段,充分发挥数据这一战略资源优势,变革社会治理方式,促进新的管理理念和治理模式的形成是当前政府部门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革新。  相似文献   

17.
治理的本质是引导人们有序生活。为此,治理者要观察、审视被治理者的现状,发现其问题,根据脑中的蓝图提出解决方案,此即为技术题中之意。由此,技术与治理的结合产生了三个论题:社会问题如何被识别和解决,谁有权力识别和解决问题,社会可能性如何被化简。论题引发了现有技术治理研究的三种路径:如何让政府行为技术化,如何让新技术成功嵌入现有科层体制,以及如何运用策略安排人们的生活。在此基础上,笔者尝试给出治理技术与技术治理的定义,并确定其研究主旨,即中央地方关系调整、国家社会关系变迁和国家政权建设的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治理视域中,乡村数字治理承载着实现乡村“治理有效”乃至“善政良治”治理理想的社会期待。在这一背景下,认为数字技术能够“包打一切”的执念,逐渐在乡村数字治理的探索实践中显露出来。这极易导致人们对这一新兴治理模式中数字技术的功能和作用产生迷误。事实上,数字治理所裹挟的技术主义与乡村治理所内蕴的公共性价值之间,是存在内在张力的。这一张力,是数字技术难以深嵌乡村社会人情伦理以及人际关系网络的根源。如果不能恰切地对技术进行社会性调适,数字治理就会“悬浮”于乡土社会之上而难以真正发挥其正向功能。为此,在乡村数字治理的探索实践中,要关注其社会兼容度,并运用社会力量调适和超越技术主义思维的片面性,以纾解乡村数字治理的技术主义迷误问题,使之真正成为助力国家治理理想和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的技术驱动和赋能工具。  相似文献   

19.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基层社会的意涵体现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将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深刻调整转型的动态化进程决定了基层治理单元的重组变迁仍将处于持续的动态调适中。居民的社会需求与社交网络日渐远离以血缘、业缘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居民自治体系与协作机制的构建缺乏共同体身份意义与治理功能。文化的意义在于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价值,地方文化的梳理整合是身份认同的过程,基层社会的存量文化资源与下沉的增量治理资源需要优化配置,与基层社会实现有效对接,在交互合作中,形成一套“拉得出来、顶得上去”的文化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20.
周剑 《群众》2021,(2):48-49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社会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场域,数字治理也成为城市治理的新理念、新模式。在向新发展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直面基层社区治理的现实问题,推动数字治理技术和社区治理机制的融合创新,以“住枫桥”平台为载体,构建了系统的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探索了数字治理时代智慧社区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