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正乡村振兴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如何将溧阳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留住原住民的同时,尽可能吸引中高端人才来创业就业,长期定居,悠然南山蓝城小镇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今年四月,中国·溧阳茶叶节暨天目湖旅游节在溧阳悠然南山拉开帷幕。金灿灿的油菜花田、层层叠叠的茶园、清丽温馨的民居、热情而忙碌的村民,这  相似文献   

2.
陈立宇 《当代广西》2008,(19):15-15
不知是否巧合,当我怀着一腔虔诚走近东兴氵万尾哈亭时,绿树掩映下的哈亭上空却悠然地飘飞着两只洁白的鹭鸟,不禁使我油然想起杜甫的那句名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觉间,在这方祭祀神灵之地,陡然增添了几分水性的柔情。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2)
<正>"悠然见南山"的书画意境独特的台湾农村生活水墨写意"淡泊以致运"的中华情怀台湾画家李毂摩一直以南投故乡为起居中心,以南投乡里生活为创作源泉,并在这基础上弘扬中国水墨传统。多年来,人们能注意到的是,李毂摩的"悠然见南山"的书画意境;李毂摩的台湾农村生活水墨写意;李毂摩的"淡泊以致远"的情怀。但是,人们仍好奇他在当代台湾,或两岸的水墨画界扮演怎样的角色?也想探索隐藏在他的诸多水墨画后的书画意识到底具备  相似文献   

4.
乡村恋情     
乡村是一个时常带我走入梦乡的地方。炊烟、篱笆、院落、暮色里的剪影、夕阳下的暮地,以及小桥流水,无不凸显宁静的本性。而我在这雍容华贵的城市里怀着感激的心想念乡村,打开一叠记忆,绿漪荡开的浅痕很有景致,生命拥有绿色的梦境,梦境点亮渴求的明眸。"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似烟";"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相似文献   

5.
《台声》2020,(8)
正茂爷离开我们一年了,在这期间,我为他写了一些文字,画了张画,但更多的是,对他的思念与不舍。"我们不用再去李老先生家上课了,老爷子今天早上走了——"……泰奔兄发给我这样一则消息后,正在南山食堂吃饭的我,呆坐了半晌。茂爷,我人生中那座最悠然的灯塔,就这样永远地留在了淡水河畔。茂爷是在睡梦中离去了,走得很安详,享年94岁。这距离上一次我到台湾淡水看望他,仅仅过了16天。  相似文献   

6.
马世领  秦海霞  茧子 《小康》2007,(1):18-2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笔下的休闲让我们向往不已。  相似文献   

7.
《乡音》2007,(9)
今年4月24日,威县县委组织部召开"威县选派到村任职干部大会",从这一天起,我走马上任,当上了亭上村村主任助理。和我同包这个村的还有县扶贫办公室的李智。  相似文献   

8.
微观     
《小康》2017,(9)
<正>@一个神经病子:我觉得掀起阅读热是好事,但是为了三分钟的朗读亭排队八九个小时却更像是一种三分钟的朗读热。我觉得可以趁此机会通过一些别的手段让大家随时随地都可以朗读。我记得以前有个每人给盲人读书一分钟的活动,我觉得那个活动比这个更好一点。央视节目《朗读者》掀起朗读热潮,线下活动"朗读亭"最近在各个城市大热,有的城市高峰时段排队9小时才能排上。据悉,朗读亭里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后对着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心中的好文章,限时3分钟。  相似文献   

9.
《创造》2016,(10)
正记得一位作家说,一个人的生命中有两个"我",一个是行走坐卧的我,一个是能够欣赏行走坐卧的我。两个我,前为客,后为主。后者对前者,是审视,是监督,是把持,而最高的境界,是欣赏。有人无人处,时时让暗处的"我"静静打量明处那个说着、做着、悲欢着的"我",不是随意地,而是带着审视意味地凝视。比如说,作家村上春树多年来一直坚持每天长跑一小时,用独处的时间得一份安静和沉默。他撰文说:"至少在跑步时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谈,不必听任何人说话,只需眺望周围的风光,凝视自己便可。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  相似文献   

10.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笔下的休闲让我们向往不已。不言而喻,休闲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全面进步,影响人能否完善、全面、健康地发展自己。然而,目前制约中国休闲发展的因素远不止这些,中国休闲现状存在的问题比较复杂。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休闲研究中心主任马  相似文献   

11.
民间"劝投",是背着"知情不报"去唤醒逃犯的良知,还是留下"不守诚信"来帮助公安机关抓捕逃犯?在法律和公益之间,民间"劝投"应当如何平衡?民间"劝投"究竟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逃亡者的救赎之路2011年12月25日,在广东东莞化名打工的杀人嫌疑犯陈阳(化名),向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南山派出所投案自首,结束了15年提心吊胆痛苦不堪的逃亡生涯,他在微博上留下了最后一条信息:"今天我要做出人生  相似文献   

12.
在自然观上,庄子“以物观物”,其境界是“无我之境”,陶渊明“以我观物”,其境界是“有我之境”,虽然庄子与陶渊明常因共同的亲和自然的态度而往往被人并提,但两人在自然观上仍存在巨大差异。王国维的观物理论与境界说对于描述庄陶自然观之区别甚为妥贴,然其所谓陶诗“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为“无我之境”,却是对陶诗的误读。  相似文献   

13.
古月 《研究与交流》2005,(6):24-24,28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古人对田园生活的写照。而当我合上《瓦尔登湖》墨绿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似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桃花源般一尘不染。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静静地读,读得静静。我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尔登湖》是属于心灵的。  相似文献   

14.
吴家凡 《传承》2008,(21):47-47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陶渊明辞官后,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正因为他的隐居生活,可能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都认为陶渊明肯定非常醉心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不去想其他的事情。其实不然,在家教问题上,他也是很务实的。  相似文献   

15.
李明璞 《楚天主人》2011,(11):51-52
围绕戒石铭碑前后左右,反复观瞻,读其碑文,听其故事,感受颇多,随即记录下来,依内容分为三段,故为"三读"。久闻京山县有"戒石铭碑",适逢出差京山,慕名前往。进得京山县委县政府院内,左侧有一荷花池塘,池中建一小亭。小亭名为"戒石铭碑亭"。沿一小桥走入亭中,只见内置一人多高石碑,碑上刻有十六个大字"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此石碑便是著名的"戒石铭碑"。  相似文献   

16.
蒋卫武  吴红玲  陈志成 《小康》2007,(10):92-94
"茶是和平饮料",李瑞河为延续祖母生前的善举,在漳州盖了一座"良心亭",终日为行人施茶,十四年来从不间断。李瑞河说,21世纪是中国茶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佛面     
中秋国庆黄金周,老夫也来穷开心,岛内自驾700余公里,最后一站是南山。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是海南屈指可数的几个5A级景区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吉祥福泽之地。中国有传扬千古的名句"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见南山与福寿的悠久渊源。进入南山,游人如织。景区的整体风格让人很明显地感受到,经营者力图营造出一个让人们既能领略热带滨海美  相似文献   

18.
花事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养了花草,有时竟觉得,现实的生活也变得有些古意,平凡乏味的日子也有些诗意了。  相似文献   

19.
在悠然见南山的雨夜茶楼里,我们见到的是集教授、诗人、画家、理论家、演说家于一身的许江,随意而不失潇洒的装束,中国最负盛名的美术学府的院长很快和我们进入零距离接触。在他的身上,既有西方勇于探索试验的现代学术精神,又洋  相似文献   

20.
沙蓬 《台声》2014,(5):72-74
<正>读今年第4期《台声》吕风显的追思文章,得知许燕吉大姐走了。这位"落花生的女儿",在81岁生日那天落下了自己的人生大幕。作者概括许大姐是"悲喜人生",图片上许大姐正拿着话筒讲话,"笑容始终慈祥而率真"。而我心中却充满苦涩,我欠许大姐一个采访录,一份心债,虽然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是11年前,作为《台声》杂志记者的我去西安,主要是参加清明节黄帝陵祭祖活动,顺便想采访几位陕西的台胞。吴庆洲会长向我推荐了周芩仲,说他是许地山的儿子,一生遭遇堪比"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