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徐春夏 《党史文苑》2006,3(1):25-27
"左联"时期,瞿秋白在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中重返文学岗位,他从革命斗争的大背景下审视文艺的社会功能,并据此参与、指导各种非无产阶级文学流派的论辩,以文化构建的特殊方式延续了革命实践、宣泄了政治理念,继而进一步扩大了"左联"的统一战线,拓展了革命文化阵地.  相似文献   

2.
形成于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左翼文化运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伟大的功绩。它为中国革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领导左翼文化运动这支新的生力军的,正是曾任中共主要领导人的瞿秋白。 瞿秋白是以特殊身份,特殊关系,对左联做出了特殊贡献而享誉中国现代文坛的。他不是受中共党组织派遣,而是依靠自身扎实的文化功底和深厚的文学素养,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获得左联盟员的尊重成为领导。他在被王明“左” 倾教条主义错误排挤出中央政治局后去到上海,恰逢左翼文化运动举步惟艰。出于对革命的投入,对文学的眷恋,对文化扯不断的缕缕情丝,他通过冯雪峰、茅盾结识鲁迅后,积极参  相似文献   

3.
发生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持续达10年之久的左翼文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旧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也是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领导革命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以往的党史教学和研究中,很少涉及党领导的文化战线的斗争。即便提到左翼文化运动,也往往着眼于1930年“左联”建立之后,而大革命失败后至“左联”成立前的文化斗争情况,却被忽视了。甚至有人认为,“左联”成立前中国共产党没有领导文化工作。鉴于此,本文拟对“左联”成立前即从1927年底至1930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工作的历史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曾担任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常委秘书长的徐懋庸,是在1938年到延安以后开始同毛泽东交往的。1936年,因“左联”解散及“两个口号”(即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论争等问题,徐懋庸写信给鲁迅,表明了自己的看法,鲁迅接信后,发表了《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一文,严厉批  相似文献   

5.
姚辛 《党史文汇》2007,(10):45-49
左联在1934年 1934年,左联依旧遭到残酷的文化“围剿”及一连串意外事件,生存艰难。然而它没有屈服,继续在白色恐怖中苦斗。  相似文献   

6.
70年前,在白色恐怖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的文化战士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国民党的文化“田剿”展开了艰苦的斗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今他们中的许多人离我们而去了,在世者已为数不多。在“左联”成立70周年之际,笔者来到国家文科基地福建师大中文系拜访卢豫冬教授。这位当年以“旅冈”、“宗珏”为笔名活跃在左翼剧联战线上的老作家,其传奇经历反映  相似文献   

7.
“左联”,全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成立,1936年初解散,前后历时6年,但其筹创及影响,远胜于此,称“左联十年”.“左联”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化革命步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即开始对中共的全面清洗和血腥屠杀;  相似文献   

8.
中共关于解散“左朕”的决策过程余信红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社联、剧联等左翼文化团体是中共领导下的文化组织,曾经为无产阶级文化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36年2月以后,左联等文化团体陆续解散了,这是中共顺...  相似文献   

9.
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左联作家们结合时代,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引导革命斗争。左联是有政治倾向的文学组织,左联改变了中国文学前进的航向并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0.
关露是活跃在本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阵营里的著名女作家,也是一位职业革命家。在亲身参加了“左联”领导的一系列革命文艺活动之后,关露受党的派遣,又打入日伪内部,在党的地下情报战线上出生入死。度过了6年险象环生、惊心动魄而又被自己的同志误解、忍辱负重的艰难岁月。这段特殊的经历,使她在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特殊贡献的同时,也历尽了特殊的磨难,大半生陷入蒙冤受屈的精神炼狱之中。新中国成立后,关露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这位30年代“中国有数的前进女诗人”几乎被人遗忘。但历史是公正的。  相似文献   

11.
柯兴 《世纪桥》2005,(7):60-63
参加“左联”关露原名胡寿楣,1907年7月16日出生在山西右玉县一个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关露是她自己起的笔名。1926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向北洋军阀进行决战。一天,关露把她写的《故乡,我不能让你沦亡》这首诗拿到“左联”请提意见,并要求参加“左联”,“左联”吸收关露成为上海左翼作家联盟的盟员。关露参加“左联”不久,便爆发了“一·二八”淞沪抗战。“左联”集合关露等一些作家,在丁玲的率领下,到闸北前线去慰问十九路军英勇奋战的将士们。  相似文献   

12.
姚辛 《党史文汇》2007,(3):43-47
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民在两条战线上同外寇及国内反动势力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军事战线上,毛泽东、朱德领导的工农红军在以井冈山为中心的广大苏区英勇反击国民党的反革命军事“围剿”,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文化战线上,左联旗手鲁迅率领的左翼文艺战士在国民党统治区粉碎了敌人的反革命文化“围剿”,同样战果累累,谱写了光辉篇章。文化战线的反“围剿”斗争与苏区反“围剿”军事斗争相互关联、相互支持,两者密不可分。本刊《专题史话》专栏将连载左联史研究专家姚辛同志的《红色劲旅之歌——左联小史》一文,着重介绍文艺战线反“围剿”斗争的情况,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70周年。1930年3月2日,左联在中华艺术大学(今多伦路201弄2号)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第一个文学社团。左联除上海总部外,还在北平、天津、广州、武汉、日本东京等地设分盟或小组,盟员由50余人增至400余人。继左联之后,文艺界又建立了社联、剧联、美联、语联、教联、记联、电影小组、音乐小组等。以左联为代表的左翼文艺团体在中央文委和文总的统一领导下,集结成一支荟萃各方进步力量、生机勃勃的文化新军,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左翼革命文化运动。 一、大力传播…  相似文献   

14.
70年前,参加“左联”的都是中国知识界最优秀、最先进的人。为什么“左联”能吸引那么多有才华的青年?我想正是因为“左联”那种昂扬向上的斗志和争民主、争自由的精神。当年参加“左联”的作家,现在还活着的已经不多,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原中文系)卢豫冬教授是其中一位。《福建党史月刊》今年第7期发表高风颂的《一位“左联”战士的风雨人生路》,对卢豫冬的传奇经历  相似文献   

15.
80年前的3月△1920年3月,共产国际派维金斯基等人来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联系,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 70年前的3月△1930年3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学团体“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鲁迅、夏衍、冯乃超、钱杏邨、田汉、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常务委员。该联盟以“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作为自己的文学纲领。左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文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左联成立之后,组织逐步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6.
”左联”成立后,鲁迅就通过它与党中央保持密切联系。1934年,中国共产党上海中央局转移,冯雪峰、瞿秋白等“左联”领导人先后去了江西中央苏区,鲁迅与党中央的关系一时中断。留在上海代表党中央指导白区工作的是中央特科。原“左联”大众文化工作委员会的吴奚如调到中央特科,担负了中央特科和鲁迅z间的联系的区尚。这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巴桑睾虑自迅先生的人留至主,*采民证党中央汪辜的顺利完成。经O全忠警虑,吴奚如选择了胡风作为地导冒进联系工作的“机要通讯员’。吴奚如认为一则胡冈政治上司靠,二则地S鲁迅关系囹田,不会sl起…  相似文献   

17.
陈晨 《理论学刊》2005,(12):115-117
左联后期作家以其创作实绩突破了20世纪30年代初左翼文学的公式化和概念化倾向。他们的现实主义创作保留了启蒙文学的人性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现实主义的核心内涵———“人文主义”。尽管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学的介入限制了左翼作家对艺术的追求,但这些作家对现实主义的探索,于我们今天理解现实主义依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露是活跃在本世纪3O年代左翼文学阵营里的著名女作家,也是一位职业革命家。她的创作生涯是与其革命生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亲身参加了“左联”领导的一系列革命文艺活动之后,关露受党的派访,7打入日伪内部,在党的地下情报战线上出生入死,度过了6年险象环生、惊。心动魄而又被自己的同志误解的艰难岁月。这段忍辱负重的特殊经历,使她在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特殊贡献的同时,也历尽了特殊的磨难。新中国成立后,关露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这位3O年代“中国有数的前进女诗人”几乎被人遗忘。飘泊的青少年时代关露,原名胡寿楣,又名胡…  相似文献   

19.
正殷夫(1910—1931),浙江象山人,中共党员,"左联五烈士"之一。擅写新诗,是左联发起盟员中极少数同时懂得德语、英语和俄语的盟员。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窦乐安路(今多伦路)中华艺术大学内召开。左联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正式领导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滥觞,对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文化的发展走向产生无可替代的巨大影响。大会是在秘密的状态下召开的,到会盟员50余位。  相似文献   

20.
左翼文坛“两个口号”之争发生在1936年初,当时正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具影响的左联解散,因而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在左联解散的问题上,左翼文艺队伍中有着不同的认识,从而导致原本因误会等原因产生的裂隙更趋扩大。这样,当两个不同文学口号提出后,本来可以在学术范围内解决的问题,因夹杂有较多的个人情感因素,加之不同的认知角度,终于使“两个口号”之争愈演愈烈,影响遍及整个左翼文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